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生命、孤独与死亡,熨平“心理皱纹”。

内容简介

生命教育是关于死亡的教育,更是关于如何“生”的教育。正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因为生命是趟单程旅行,谁都无法重新来过,没有修正的可能。

本书包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孤独与联结、爱与性、自我成长与家族传承、选择与自由、挫折与韧性及丧失与焦虑等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议题。而我们日常很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们,更遑论与人讨论。本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跟随本书内容的铺陈,开启“感知生命”的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编委会
  • 推荐序一 叩问生命的意义
  • 推荐序二 “好好生活”也是一门大学专业课程
  • 主编序 生命像一朵玫瑰,美丽却带有锋芒
  •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怎样的人生更值得过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会在此时探寻生命的意义
  • 生命的意义:外在赋予或内在建构
  • 生命的固有价值: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
  • 生命的特殊体验:“非这样不可”
  • 殊途同归:七种实现路径
  • 本书的编著初心:补足缺失的生命教育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二章 生命的成长: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大学时代的我们这么迷茫
  • 必然迷茫的阶段:成年初显期
  • 探索“我是谁”的着力点:自我同一性
  • 探索自我同一性的方法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拓展阅读: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不同阶段
  • 第三章 生命的传承:家庭的牵绊与超越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家庭可以给人带来哪些感受
  • 多个角度看家庭
  • 家庭中的依恋
  • 有利于建立安全依恋的家庭互动
  • 自我和家庭中的自我
  • 自我分化:如何应对父母的期待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四章 生命的孤独:人生不可缺失的部分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在哪些情景中你容易体验到孤独
  • “孤独”评述面面观:积极或消极
  • 孤独与三种孤独类型
  • 孤独感与孤独感的连续谱系
  • 人生必经之路:孤独的意义
  • 保持适度平衡:耐受孤独与建设关系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第五章 生命的联结:我们都在寻找爱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人际联结模式从哪里开始
  • 自主选择的同龄人关系:如何建立友谊
  • 友谊是如何变化的:加深、破坏和修复
  • 更深层次的亲密联结:如何谈情说爱
  • 亲密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联结:性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拓展阅读:七种“爱情的变体”
  • 第六章 生命的韧性:源自恰到好处的挫折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当代大学生是经受挫折太少的一代吗
  •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烦恼:大学生的挫折类型
  • 抗挫折的能力:韧性与逆商
  • 韧性与逆商源自哪里:恰到好处的历练
  • 规避挫折超载: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 韧性的养成:源自“恰好的挫折”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拓展阅读:韧性好、逆商高人群的人格特质
  • 第七章 生命的丧失:无常如风起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什么是生命中的丧失
  • 理解丧失:定义和分类
  • 必要的哀伤:定义、过程和任务
  • 直视骄阳:认知和思考死亡的更多意义
  • 死亡焦虑的存在与应对:恐惧管理理论
  • 来自深渊的窥视:关于自杀
  • 向死而生:觉醒体验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 拓展阅读:文化对于哀伤的表达
  • 第八章 生命的选择:走向自由自主的自在
  •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 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不选择吗
  • 选择的意义:构建生命的方向感、意义感、价值感
  • 选择的主体:谁在做选择
  • 选择的冲突:犹豫与纠结
  • 选择的依据:自主意志的发展
  • 选择的优化:如何做选择
  • 实践与感悟
  • 同辈实践展示
  • 本章核心内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又是一个新的教育名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运作模式愈发复杂,人类学习这些模式的进程也愈发缓慢。在封建社会等静态或变化缓慢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在成年前就能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然而,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人与各种要素间的联系规律变得愈发偶然。因此,一个人必须具备终身 “可变速” 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日常中的平淡与无常,并从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知识的积累是行动的基础,而行动则是知识的验证。仅仅掌握大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行为会随之改变。如今,ChatGPT 等人工智能的崛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人们担心它们会取代人类,对未来的教育造成冲击。然而,真正的教育并非追求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是关注人的精神成长。独立思考和生命关怀同样重要,它们是开启新探索和生命空间的关键。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而非仅仅追求快速掌握技能。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捷径或秘籍式的教育方式,虽然看似能迅速达到目的,但他人的成功之路无法替代个人的成长历程。真正的成长需要亲身实践,反复体会,才能深入理解和领悟生命的真谛。因此,我们应共同促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对生命的体悟,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环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