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百岁长者许渊冲讲述100年人生,看享誉世界的国宝级翻译家是如何炼成的。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许渊冲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许渊冲是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翻译大家。全书分“活水源头”“西南联大”“留学法国”“翻译人生”四个篇章分别讲述许渊冲在家乡江西南昌的读书生活、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在法国巴黎的留学往事以及回国之后的翻译工作情况。
重点记录了作者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的学术与人生经历,追缅了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吴宓、朱自清、叶公超、钱锺书、卞之琳等名师大家风采,书写了杨振宁、朱光亚、何兆武那一代联大人的家国理想与激扬青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言
-
序曲
-
第一章 活水源头
-
我的父亲母亲
-
哥哥渊洵
-
堂表兄弟
-
实验小学
-
南昌第二中学
-
通往联大的路
-
第二章 西南联大
-
西南联大名师剪影
-
叶公超讲大一英文
-
闻一多讲唐诗
-
潘光旦、金岳霖与皮名举
-
钱锺书与他的同代人
-
诗酒趁年华
-
吴宓讲欧洲文学史
-
我眼中的联大三校长
-
柳无忌讲西洋文学
-
西南联大名家讲座
-
西南联大的老师
-
西南联大的学生
-
联大教授的雅与俗
-
小林同学
-
吴达元讲法文
-
一代人的爱情
-
成为美国空军翻译
-
冯友兰讲哲学
-
联大和哈佛
-
联大毕业前后
-
天下第一中学
-
如萍
-
出国之前
-
第三章 留学法国
-
出国·巴黎·牛津
-
巴黎大学
-
巴黎生活
-
欧游心影:瑞士·罗马
-
第四章 翻译人生
-
回国之后
-
与钱锺书话翻译
-
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
-
文理大师顾毓
-
萧乾谈创作与译诗
-
杨振宁和我
-
逝水余波
-
后记
展开全部
只有追憶 只有敬意
今天凌晨,按例查看上新的电子书,发现了许渊冲老先生的自传 (百岁自述),马上加入书架,咖啡泡上。许老先生的诗词曲翻译作品,那是我们家的必备书籍。在本书中第四章,老先生对中、英、法文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中的意美、音美、形美的 “三美” 论,有着极为独到精辟的见解。 联想到在 2017 年《朗读者》节目中 ,董卿 (我的女神) 用其温柔婉约的声音,对许渊冲老先生一段娓娓道来的叙述,最能表达出老先生的一生成就:他将《追忆似水年华》《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译成中文,也将《牡丹亭》《西厢记》《诗经》《楚辞》译成外文。通过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于连,李尔王;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崔莺莺,杜丽娘。他用可爱率性的话语,乐观积极的生活状态,圈粉无数 —— 许老先生于去年 6 月 17 日逝世,享年 100 岁。
最容易被AI替代的行业
成功的关键还是要活的长,老人长寿,把自己活成传奇了。年纪大了,难免固执(应该是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不屑于和年轻人争论),上一个百年的历史对我们有借鉴,可惜作者很多事不便讲,不如杨静远,吴冠中等同代人记述的真实,同样的 40 年代西南联大和留学英美的经历,本书写的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让人失望。本书很多篇幅关于如何翻译的争论就比较无聊,老人还是秉承翻译要译出韵味和意境。我想他那一辈老人语言结构还停留在中国传统文化文体中,现代中国汉语已经越来越接近西方语言体系,对西方语言翻译如同对文言文的白话注释,好的翻译就是意思准确,让读者准确明白原文的精神,至于原文的语言韵律,还是要学习原语文语言才能体会,翻译家能做到 “” 信达雅 “” 固然好,但在目前资讯爆炸的情况下,很难。随着人工智能的机器翻译越来越先进,翻译越来越工具化,许老追求的翻译二次创造和精雕细琢是浪费时间,要体会作品的神韵还是要亲自学习语言读原文,如同北京人读王朔和冯唐的作品,可东北作家不要求写出东北味,许老追求的韵文,如同把纽约时报翻译出文言文,把老舍作品翻译成莎士比亚英文体,都可以交给 AI,明清的秀才推敲诗词当然高雅,但很小众,随着中国经济强盛,在 AI 的帮助下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正道。
人生百年,许渊冲是这么过的
这本书,编织起了许渊冲教授的百岁人生。这个自述,和每个人留恋自己的过去一样,有回忆有书信有照片。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瞬间,组成了一个人的人生。许教授的人生,让人敬佩和羡慕。有自我的追求,并实践终生。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钻研中英法等文学作品的互译。特别是将中国的古诗词,以韵体的方式翻译成英语法语。翻译中国古诗词有多难,大概想想就知道了。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出版过中英法译著六十本,有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也有红与黑,追忆似水年华等。获奖无数,有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有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既是诗译英法第一人,也是唯一人。有着精彩丰沛的人生。西南联大,老师有朱自清钱钟书闻一多金岳霖,同学有杨振宁汪曾祺,演话剧还有周恩来曹禺来助攻,来演讲的有矛盾老舍范长江,开座谈会有巴金沈从文萧乾。真实的生活。除了学习和翻译,乒乓桥牌跳舞集邮,兴趣广泛,留学抗战文革,经历丰富。看老爷子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人物,那么多事,有琐碎有自夸,居然看得很亲切很投入,以前怕是会觉得既和我无关,又没啥用。想起刚看完的另一本书,作者研究了八十年蚂蚁,许教授研究了六十年翻译。然后,感觉到,即使我再剥离主观判断,也很难不觉得,许教授的人生更有意义。真的是这样么。似乎,我更容易列举出许教授一生的意义。传播中国文化,对美的追求,对艺术创作的贡献,对别人对美的感染。而蚂蚁的研究,我很少能列出意义。知道有大约 1.5 万 - 2.5 万种蚂蚁又如何。其实,列举出的理由,还是价值。我离中国古诗词更近,我离文化更近,离普通的蚂蚁距离遥远,我更能看出和欣赏许教授的价值。理性告诉我,研究蚂蚁的一生,和翻译的一生,同样有意义。只不过,那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意义,我并不能真的感受到。对了,最后,看这本书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让我爱上诗词。或许,不是爱上,而是不再害怕诗词。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华文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以人文教育、人物传记、宗教文化、统战文化等为主要产品线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