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从一个侧面重现历史细节,以丰富学界对中外新闻人物的研究。

内容简介

《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考察了中国现代史自民国时期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中外新闻人的命运,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前后到中国来采访的外国记者、抗战前后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美国新闻记者、民国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中国留美新闻人,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新闻界的“五朵金花”。

这些人物都曾满怀壮志,投身子轰轰烈烈的大时代新闻事业中,由于时代或个人因素他们均以悲剧终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第一部分 历史群像
  • 东风西渐:中国形象的世纪传奇
  • 中国:争相描摹的时代(1930—1949)
  • 中国:苦涩的记忆(1949—1978)
  • 中国:面对世界(1980—2008)
  • “密苏里新闻帮”与中国
  • 创始人:沃特·威廉
  • 密苏里对北京、上海的辐射
  • “密苏里新闻帮”的中国先驱:密勒和克劳
  • “密苏里新闻帮”的中国平台:《密勒氏评论报》与鲍威尔父子
  • 斯诺与“密苏里精神”
  • 光荣与梦想的终结:“冷战”阴影下的“中国通”
  • 浪漫的一代
  • 另一种吸引
  • 在“冷战”打击下的命运
  • 结语
  • 旧中国留美新闻人的抉择与命运
  • 留美前的背景和“密苏里情结”
  • 留美归国后的作为:新闻教育家
  • 留美归国后的作为:职业新闻人
  • 留美归国后的作为:官场名流
  • 结语
  • 抗战时期在华美国女记者研究
  • 东方寻梦:通往中国的路径
  • 激进派的作为
  • 自由派的实绩
  • 结论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宣传及美国记者群
  • 国宣处的建立及其业绩
  • 美国记者群
  • 国宣处的新闻管制与美国记者的冲突
  • 结语:国宣处的终结及其历史地位
  • 附录:重庆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录
  • 第二部分 三S及其他
  • 1936:斯诺赴红区采访的台前幕后
  • 斯诺采访红区前之境况
  • 出版商的推动
  • 中共外宣的急需和毛泽东的亲自安排
  • 影响
  • 结论
  • 危机与重建:斯诺的最后30年
  • 多重危机下的心境
  • 致命的婚姻
  • 背水之战
  • 结论
  • 史沫特莱的若干历史悬疑
  • 间谍之疑
  • 率性之累
  • 结语:中国之心
  • 白修德与《时代》名人
  • 白修德与费正清
  • 白修德与卢斯
  • 白修德与蒋介石
  • 白修德与周恩来
  • 结语
  • A. L.斯特朗及其晚年思想研究
  • 超越斯诺: “纸老虎”和“毛泽东思想”
  • 革命的传声筒
  • 恩宠与困惑
  • 最后的岁月
  • 结论
  • 光荣的毁灭:另类新闻人伊罗生
  • 寻求理想和进入中共视野
  • 寻求理想和进入中共视野
  • 宣传的原则是真实
  • 第三部分 澳洲三杰:莫理循、端纳、田伯烈
  • 澳大利亚新闻人在近代中国的冒险
  • 他们怎样成为报道中国的记者
  • 他们作为驻华记者的实绩
  • 他们怎样成为政治顾问
  • 他们在中国的结局
  • 乔治·莫理循的隐蔽战争(1899—1911)
  • 莫理循的崛起及其软肋
  • 隐士白克豪斯
  • 濮兰德的出现
  • 莫理循与濮兰德交恶
  • 结论:莫理循的两面性
  • 捍卫历史:端纳回忆录与美国记者赛尔
  • 回忆录饱经磨难
  • 赛尔的介入
  • 退却与坚守
  • 结论: 《中国的端纳》及其启迪
  • 民国第一洋顾问端纳书信解密
  • 赛尔和路易斯
  • 《中国的端纳》写作背景及版权纠纷
  • 端纳遗嘱及其妻女之命运
  • 端纳北京佚事考(1913—1928)
  • 定居北京前之背景
  • 端纳的北京生活
  • 卷入北京政坛
  • 力劝袁世凯退位
  • 告别北京
  • 结论
  • 抗战时期田伯烈的身份转变与心态
  • 田伯烈与《曼彻斯特卫报》的纠葛
  • 加盟国民党对外宣传
  • 告别国宣处
  • 结论:田伯烈的复杂性
  • 第四部分 『五朵金花』与殉道者之梦
  • 引言
  • 杨刚之谜
  • 浦熙修:理想的悖谬
  • 子冈:无法无天亦无悔
  • 戈扬:背叛者的困惑
  • 韦君宜:最后的搏击
  • 结论
  • 附录A 主要参考文献
  • 一、著作
  • 二、文章(期刊 书籍 网络)
  • 三、档案资料
  • 附录B 人名中英文对照
  • About the author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