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杨耕教授学术随笔集,展现对哲学、文化的省思,融合灵感与严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杨耕教授的第一部学术随笔集,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对哲学、文化的不断省思。全书共包括“哲学遐思”“文化断想”“读书札记”“思想对话”和“学术演讲”五篇,但并不拘于体例所限。“哲学遐思”中包含文化断想,“文化断想”蕴含哲学遐思,“读书札记”“思想对话”中既有哲学遐思,又有文化断想,而“学术演讲”更是“哲学遐思”“文化断想”“读书札记”“思想对话”的结晶。作为随笔集录,本书是思想的断章和灵感的火花,在短小的篇幅中融铸了作者深厚的哲学研究积淀,体现了小品文随性灵活的特点,又不失哲学研究的厚重严谨。读罢余韵缭绕,令人掩卷深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代序)
  • 哲学遐想
  • 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 哲学的作用是什么
  • 哲学思维的特点
  • 历史哲学:在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点上
  • 批判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 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 马克思的哲学: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统一
  • 唯物史观的创立:“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
  • 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实质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 西方“马克思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 异化、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和“辩证唯物主义派”
  • 深入而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 马克思的世界概念
  • 一般和个别不等于共性和个性
  • “悖论”与思维本身的矛盾性
  • 历史必然性的重复性与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 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 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 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 重建公平
  •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 文化断想
  • 弘扬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
  • “黄色文明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 文化的实力在文化之外
  • 奥运:在文化和哲学的视域中
  • 展示独特的话语空间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旨趣
  • 《钱玄同文集》的出版旨趣
  • 《启功全集》的出版旨趣
  • 粉本大千世界
  • 社会科学方法的西方走向
  • 高等文科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 读书札记
  • 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
  •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
  • 艰难中的创造
  • 曲折中的探索
  • 夕阳中的黄昏
  • 危机中的重建
  • 寥廓江天万里霜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纲领
  • 当代中国伟大变革的宏伟交响
  • 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双重逻辑
  • 走近工程哲学
  • “真话”、“新话”、“家常话”
  •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
  • 理论的深度与思想的容量
  • 以哲学的方式反映和引导现实
  • 领悟日常事物
  • 多少往事烟雨中
  • 沉思往事与发现未来
  • 渴望思想平静
  • 思想对话
  • 建构哲学空间雕塑思维个性
  •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当代意义
  • 哲学家的当代良心和使命
  • 马克思: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 马克思:从“天上”回到“人间”
  • 今天马克思仍然“在场”
  • 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行走在哲学与出版的路途上
  • 在学术传播与市场运作之间
  • 学术演讲
  • 哲学理论主题的根本转换与理论空间的重新建构
  •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形成、特征与缺陷
  •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
  • 附录
  • 重读·重建·重生
  • 与哲学连成一体
  • 书缘人生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