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9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事件,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内容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在这一具有历史深远影响的事件中,毛泽东和张闻天等党的领导人顺天应人,审时度势,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努力保证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军队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前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 言
- 一 同上长征路
- 中央队三人团
- “博洛矛盾”的加深
- “毛洛合作”的发展
- 张闻天发表“战略社论”
- 二 长征路上的争论
- 毛、洛、王在征途上的交谈
- 过了老山界以后的激烈争论
- 通道“转兵”
- 黎平决策
- 黄平橘林谈话
- 三 遵义会议
- 袭占遵义
- 遵义会议的准备和召开
- 博古的报告
- 洛甫的反报告
- 毛泽东的发言和会议的进展
- 遵义会议的胜利
- 四 从遵义到扎西
- 洛甫就任总书记
- 决定中央苏区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
- 作出“回兵黔北”决策
- 通过《遵义会议决议》
- 决定“缩编”和二、六军团的战略方针
- 传达遵义会议精神
- 离开扎西后的继续传达贯彻
- 五 毛泽东军事领导的确立
- 毛泽东重返军事领导岗位
-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 张闻天请毛泽东担任前敌总指挥
- 关于“打鼓新场战斗”的争论
- 张闻天赞成成立新的“三人团”
- 六 会理会议前后
- 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
- 走路与打仗的分歧
- 会理会议
- 会理会议的影响
- 七 一、四方面军会师
- 强渡大渡河前后
- 懋功会师
- 两河口会议
- 八 同张国焘的团结和斗争
- 张国焘的野心膨胀和毛、洛、周的忍让争取
- 沙窝会议前后
- 毛儿盖会议前后
- 对张国焘的等待和争取
- 危急关头
- 脱离险境
- 俄界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 九 找到落脚点
- 到达哈达铺
- 张闻天写读报笔记
- 毛泽东赋长征诗
- 翻越六盘山,向陕北苏区挺进
- 十 初到陕北
- 进驻吴起镇
- 下寺湾决策
- 兵分两路
- 提出新策略
- 十一 瓦窑堡会议前后
- “国际代表”到达瓦窑堡
- 毛洛的配合
- 统一战线策略的新内容
- 改变对富农的政策
- 瓦窑堡会议
- 瓦窑堡会议的传达、贯彻
- 十二 打开新局面
- 东 征
- 回师与西征
- 开展白区工作
- 联合东北军及西北军
- 对蒋策略的改变: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 十三 战胜张国焘的分裂活动
- 中央对张国焘的团结争取和朱德等同张国焘的斗争
- 张国焘另立“中央”
- 与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 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
- 十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甘孜会师
- 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与一方面军的策应
- 制止张国焘的再度动摇
- 三大主力大会师
- 结束语
- 附录一 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
- 附录二 杨尚昆谈张闻天与遵义会议
- 附录三 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 “特别任务”
- 夜过于都河
- 艰难的行军
- 拨开了乌云
- 二占遵义以后
- 调任中央队秘书长
- 走路与打仗的争论
- 到了两河口
- 在毛儿盖
- 七天七夜
- 脱 险
- 找到了落脚点
- 附录四 长征的胜利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 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中建立
- 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央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中得到巩固
-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全党全军领导地位完全确立的标志
- 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最初格局及其历史贡献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 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2月,原系隶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一家中央级出版。2010年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正式签署文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实现了转企、改制、重组,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出版社始终以“立足人大工作,服务民主法制”为宗旨,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开展各项出版工作,为宣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纪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宣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鉴》,法律单行本系列、法律条文释义系列等一大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为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贡献。2009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