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息式再现嬴氏大秦两千多年兴亡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传说时代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上中下三册。

全书内容起自传说中的女修吞卵生大业、伯益获赐嬴姓,终于秦朝灭亡、子婴被杀,以时间发展及历代秦王主政、事迹为主线,综合传世史料、最新考古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平实的语言,借助手绘重要战役与活动地图100余幅,拼就了秦人从部族发展为附庸政权、诸侯国,一直到统一天下并骤然覆亡的两千余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

本书对大秦及当时主要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邦交、文化和百姓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了介绍,并探讨了秦人兴起、覆亡的原因,还对一些历史谜题作了独具见解的分析,是一部通俗版的“大秦全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册 传说时代至春秋时期
  • 大秦世系图
  • 写在出版之前
  • 第一章 秦出东方
  • “女修吞卵”背后的神话与史实
  • 大业没功业 伯益立殊勋
  • 启杀伯益——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 后羿代夏——东夷人的短暂反扑
  • 费昌佐成汤 嬴族仕商朝
  • 商纣王的左膀右臂
  • 牧野之战与费仲、恶来之死
  • 三监叛乱 飞廉殉商
  • 第二章 登上西周政治舞台
  • “谪戍”的地方叫邾圉
  • 商周之变——从“事鬼”变“事人”
  • 孟增受封 造父得宠
  • 嬴姓赵氏的由来
  • 非子邑秦——秦政权诞生记
  • 秦仲殉难与庄公复仇
  • 西周朝每况愈下 秦襄公未雨绸缪
  • 第三章 秦人立国
  • 没有烽火的西周灭亡故事
  • 周平王“咸鱼翻身” 秦襄公立国称“公”
  • 僭礼祭天 奉诏伐戎
  • 秦文公迁都“汧渭之间”
  • 陈宝与南山大梓树的神奇传说
  • 群雄初觉醒
  • 秦宪公的东扩历程
  • 秦武公设县 秦德公迁雍
  • 东周首场变法秀——管仲改革
  • 我是蛮夷我怕谁——熊通称王
  • 第四章 秦穆公“三置晋君”
  • 首结“秦晋之好”
  • 五张羊皮换贤臣
  • “骊姬之乱”与秦穆公“一置晋君”
  • 晋惠公赖账
  • 联手平周乱 输粮赈晋灾
  • 韩原之战
  • 秦穆公“二置晋君”
  • 秦并梁芮
  • 重耳的流亡生涯
  • 秦穆公“三置晋君”
  • 第五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
  • 秦穆公错失良机 晋文公获赐南阳
  • 合兵伐鄀国
  • 城濮之战不是以弱胜强
  • 秦晋失和
  • 弦高犒师与殽之战
  • 三用败将 封尸崤山
  • 由余归秦
  • “China”的由来
  • 第六章 春秋末段的低潮期
  • 失败的“四置晋君”
  • 秦康公的报复
  • 三国灭庸国 赵盾弑其君
  • 晋楚持续争霸 秦齐屡起屡仆
  • 秦桓公搅局“弭兵”遭打脸
  • 秦景公再怼晋国
  • 和平到来——“向戌弭兵”
  • 王子朝乱周 楚平王纳媳
  • 伍子胥鞭坟 秦哀公救楚
  • 两“圣人”与秦国
  • 中册 战国时期
  • 第七章 战国初期的挫折与探索
  • 春秋战国大蜕变
  • 厉共公的武功
  • 魏斯变法 秦失河西
  • 有限的革新与不屈的反攻
  • 秦献公改革
  • 太史儋的神秘预言
  • 石门之战与献公称霸
  • 第八章 脱胎换骨——商鞅变法
  • 秦孝公的求贤令
  • 公叔座:要么用,要么杀
  • 帝道、王道、霸道
  • 初次变法
  • 徙木为信
  • 趁火“劫”魏
  • 二次变法
  • 把魏惠王架在火上烤
  • 商君之死
  • 第九章 大秦第一王——秦惠文王
  • “徐州相王”
  • 收复河西
  • 张仪相秦
  • 惠文称王与“五国相王”
  • 张仪相魏
  • 第一次“五国伐秦”
  • 闷声发财——秦并巴蜀
  • 中原争锋——秦得魏韩、齐失燕
  • 张仪欺楚
  • 楚怀王的怒火——丹阳、蓝田之战
  • 一段君臣佳话的终结
  • 第十章 “三驾马车”的时代
  • 武王其实很有谋
  • 举鼎的意外悲剧
  • 宣太后临朝称制
  • 联楚联出个“白眼狼”
  • 秦楚的不解之仇——楚怀王之死
  • 孟尝君的“相秦梦”
  • 第二次“五国伐秦”
  • 主父饿死沙丘 秦齐言归于好
  • 伊阙之战——白起的成名之作
  • 秦齐称帝与第三次“五国伐秦”
  • 大反转——五国合纵谋齐
  • 济西之战与乐毅入齐
  • 淖齿杀闵王 田单复齐国
  • 第十一章 远交近攻——秦昭王的风采
  • 失败的灭魏尝试
  • 黔中争夺战与渑池会
  • 白起破楚 屈原哀郢
  • 巴蜀变“天府”——李冰治蜀
  • 再战中原——华阳之战
  • 意外的顿挫——阏与之战
  • 范雎的谋略
  • 一代新人换旧人——应侯执政
  • 冯亭的嫁祸之计
  • 长平大战——决胜在战场之外
  • 邯郸围城与白起之死
  • 平原君使楚搬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 周朝的灭亡与应侯之死
  • 下册 秦朝时期
  • 第十二章 终结者的到来——秦正出世
  • 吕不韦的天大生意
  • 他是谁的儿子,到底叫啥名字?
  • 信陵君再创辉煌——第四次“五国伐秦”
  • 李斯的阴招与信陵君之死
  • 最后的挣扎——第五次“五国伐秦”
  • 贪恋权色没好结果——春申君悲惨谢幕
  • 吕不韦的宏大理想和荒唐招数
  • 彗星一现,将军、太后、公子齐归天
  • 彗星再现,“假父”“仲父”双双出局
  • 茅焦说和母子 李斯谏止逐客
  • 第十三章 秦王扫六合
  • 灭韩、存韩,李斯与韩非的“书面”斗争
  • 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一刀砍向了赵国
  • 半路杀出的大克星——李牧却秦
  • 理论家实战翻车——韩非之死
  • 诸侯献地与辛腾灭韩
  • 李牧之死与王翦灭赵
  • 太子丹的救亡努力
  • 荆轲刺秦王——架上去的英雄也是英雄
  • 伐楚的前哨战——水灌大梁
  • 拨开李信伐楚的迷雾
  • 试解王翦伐楚的疑案
  • 尽灭燕代齐 天下归于一
  • 第十四章 伟绩、暴政——始皇帝的一体两面
  • 从大王到皇帝——“皇帝”到底是啥意思?
  • 郡县制的确立与周秦之变
  • “防反”三板斧与“促统”三招数
  • 秦始皇的祭祖巡边之旅和两大工程
  • 泰山封禅 泗水捞鼎
  • 遇刺博浪沙 逢盗兰池宫
  • “强盛”之下潜伏的危机
  • “亡秦者胡也”与北击匈奴
  • 解密南征百越的动因和兵力
  • 焚书——“百家争鸣”结束了
  • 兴阿房 坑术士
  • 逃不掉的死亡魔咒
  • 沙丘疑云——秦始皇到底想传位给谁?
  • 第十五章 二世而亡与千秋功罪
  • 秦二世当国——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 大泽乡的烈火——失期到底斩不斩?
  •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 章邯救秦与义军分裂
  • 章邯灭张楚 项梁立怀王
  • 章邯再显神威 项梁大意身死
  • 李斯的“黄犬之叹”
  • 解密“巨鹿之战”(上)——王离军团的覆亡
  • 解密“巨鹿之战”(下)——章邯军团的末日
  • 刘邦的曲折入关之路
  • 赵高弑杀二世 子婴投降刘邦
  • 秦亡之鉴和“汉承秦制”
  •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多维度解析秦的兴亡

    看到这套书,自然会联想到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两者俱是长篇巨著。 孙皓晖笔下的《大秦帝国》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充满强大的精神能量与思想魄力,旨在弘扬其心中的战国精神与 "阳谋" 风格。而唐封叶的《大秦帝国全史》则更像一部扎实的纪录长片。它不只关注政治军事,也将经济、邦交、文化、百姓生活纳入视野,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立体和多维的秦国形象。作为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大秦帝国全史》综合运用了传世史料、最新考古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作者尤其关注历史新资料和考古新动态,坚持用 “传世文献 + 出土文献 + 考古发现” 的方法进行通俗历史创作。这种方法论上的兼容并蓄,使作者能够对一些历史谜题提出独具见解的分析。如对 “女修吞卵” 神话背后的历史事实的解析,对伯益在早期国家形成中作用的评估,以及对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社会性质的判断,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立思考。书中还配有 100 余幅手绘的重要战役与活动地图,这些视觉辅助不仅增强了读者的空间感知,也使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直观可感。本书不只关注政治和军事事件,还对秦及当时主要诸侯国的经济、邦交、文化和百姓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了介绍。这种全方位的视角,使读者能够从多个维度理解秦国的发展轨迹。在探讨秦人兴起的原因时,作者既肯定了商鞅变法带来的制度优势,也强调了秦国历代君主的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外交策略和文化融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对于秦朝的骤然覆亡,作者则从制度设计、统治技术、社会矛盾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避免了单一化的解释。这种多元的视角使读者能够跳出 “暴秦” 的传统叙事框架,以更为客观的态度思考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转发
      2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