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再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史与记忆生产史。

内容简介

东北之为“北方”的历史,同时是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基地、文化工业基地和另类现代性前沿的历史。

本书是文化研究学者刘岩教授的全新论著,以小说、评书、二人转、影视剧、喊麦、春晚小品、先锋艺术、城市改建等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

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景观、由记忆解放想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反思近年流行的“东北文艺复兴”话语和被遮蔽的社群真实经验,力图面向未来发掘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历史遗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长时段的东北与同时代的北方
  • 上编 区域史与生产史
  • 第一章 作为“现代”纪念碑的老城:历史化边缘视角下的区域形塑
  • 从开原城到老城:东北的现代化
  • 老城的命运与“共和国长子”的意味
  • 第二章 转折年代的文化地方性问题与新中国文化工业基地的形成
  • 地方性问题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转折年代
  • 转折年代的东北与文学地方性表述
  • 新中国的东北文化工业基地及其“地方民间形式”生产
  • 第三章 历史媒介地理与讲故事的艺术
  • “追车回电”的说书人
  • 从媒介“中原”到景观“东北”
  • 第四章 新世纪东北喜剧的师/父表述与青年主体再生产
  • 重写父老:从“师傅”到“师父”
  • 作为青年文化的“二人转”与“喊麦”的父名
  • 流散东北喜剧人怀旧中的无父之地
  • 第五章 作为当代史书写的东北作者电影和先锋艺术
  • 《钢的琴》:“工人之子”的文化生产
  • “北方”艺术:从历史在场到幽灵重返
  • 下编 城市与叙事
  • 第六章 “锈带”城市的生命政治与微时代的老/穷人
  • 中国“锈带”城市:修辞、空间与主体
  • 微时代的“锈带”城市
  • 作为新穷人的老/穷人与重建普遍主义的方法
  • 第七章 双雪涛的小说与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悬疑叙事
  • 历史记忆与对话主体
  • 对话性城市:作为历史入口的迷宫
  • 悬疑化的怀旧与寓言化的历史
  • 第八章 再现世纪之交:反自动化书写与一座小说城的崛起
  • 反自动化的“现实主义”
  • 媒介环境反讽与底层经验表达
  • 自反的“东北性”与作为文学语言的“东北话”
  • 传统工人阶级有机城市的文学纪念碑
  • 第九章 《张医生与王医生》与跨场域的“东北文艺复兴”话语
  • 文本生产与空间生产
  • “非虚构”:媒介、主体与代码
  • 多义的“社会”与社会想象中的父亲母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