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2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4年下卷。
内容简介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本刊为2024年卷(下卷),设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建设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史学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史学评论”等7个栏目,刊发论文、评论、综述26篇。另有两篇附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建设研究
- 中西史家论史学反思与历史研究创新
- 一 史学反思是历史研究创新的起点
- 二 历史研究创新的历史根源与多种形式
- 三 从前人评价看历史撰述创新的实现路径
- 四 理性认识史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 建设新的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唯物史观转向
- 一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早期发展
-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唯物史观改造
- 三 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复兴
- 结语
-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 论司马迁的整齐世系
- 一 先秦古籍中的“祝融世系”与“陆终世系”
- 二 先秦时“祝融”与“陆终”的混同
- 三 《楚世家》对“祝融”与“陆终”的整合
- 结语
- 两汉历史文化对《史通》成书之影响
- 一 两汉历史文化对《史通》全书命名的影响
- 二 两汉历史文化对《史通》全书撰写的思想启迪
- 三 两汉历史文化对《史通》全书撰写方式的影响
- 四 两汉历史文化对《史通》最主要的思维错误形成的影响
- 五 两汉历史文化对刘知幾关于《史通》命运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担忧的影响
- 结语
- 以群蔽己:唐修正史应对“李唐称臣突厥事”的书写逻辑
- 一 唐朝开国模式的选择及其悖论
- 二 “隋末群雄称臣突厥事”疑窦与“何谓称臣”的界定
- 三 隋末群雄称臣突厥事考辨
- 余论
- 明清时期“南洋”概念的演变
- 一
- 二
- 三
- 存史表忠:碑志所见全祖望对南明抗清殉节诸臣的书写
- 一 全祖望碑志撰述的特点
- 二 全祖望表彰南明抗清殉节忠臣的叙事方式
- 三 全祖望所撰碑志对官修《明史》的补遗价值
- 试论《清朝文献通考》的“大一统”思想
- 一 清前期“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二 《清朝文献通考》对“大一统”思想的制度化表述
- 三 从“华夷之辨”到“华夷一家”
- 结语
- 《纲鉴易知录》的编纂、流行及其近代命运
- 一 “欲求一读史之法”
- 二 “几于家有其书”
- 三 “一切知识之根源”
- 结语
- 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 民国史学对鸦片战争的中国近代史开端地位之确立
- 一 马克思主义者论鸦片战争的近代史开端地位
- 二 民国时期非马克思主义者论鸦片战争的开端地位
- 三 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成因论述
- 董朴垞与《民国史稿》之编纂
- 一 董朴垞写作《民国史稿》的背景、宗旨、过程
- 二 董氏《民国史稿》的体例
- 三 《民国史稿》的史料来源
- 四 《民国史稿》的意义
- 结语
- 论李季谷的日本史研究
- 一 李季谷的生平与日本史著述
- 二 《日本史ABC》成书与内容
- 三 日本史研究的特点与贡献
- 结语
- 全汉昇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及特色
- 一 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历史语言学结合
- 二 对西方新史料的发掘
- 三 应用史料比较法
- 结语
- 延安根据地史剧与干部历史教育研究
- 一 史剧缘何成为延安干部历史教育的组成部分
- 二 延安根据地史剧的革命化叙事
- 三 “即学”与“即行”:史剧与延安干部形塑
- 结语
- 中央党校历史教学与吕振羽晚年学术成就
- 一 七年教学活动
- 二 《中国历史讲稿》:吕氏中国通史的新成就
- 三 责任、学风与胸襟
- 新中国考古学家的理论学习、思想认知与考古学科建设
- 一 加强理论学习,推动考古工作
- 二 重新认识考古学的观点、方法、目标
- 三 致力于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体系
- 结语
- 西方史学研究
- 普鲁塔克与苏维托尼乌斯的道德史观之比较
- 一 古典传记中的品性与道德垂训
- 二 道德史观内容的多样性
- 三 罗马文化对道德史观的影响
- 结语
- 奥罗修斯《反异教徒历史七书》中的普遍史学思想
- 一 奥罗修斯普遍史学思想的背景
- 二 奥罗修斯普遍史学思想中的历史时间
- 三 奥罗修斯普遍史学思想中的历史空间
- 结语
- 论儒安维尔《圣路易传》中的圣徒国王形象
- 一 儒安维尔与《圣路易传》
- 二 圣路易:“美好言行”的典范
- 三 圣路易:基督教世界和平之王的表率
- 四 圣路易:法兰西君主的楷模
- 结语
-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眼中的中国传统史学
- 一 巴特菲尔德有关中国传统史学的早期看法
- 二 巴特菲尔德对中国传统史学基本特征的认识
- 三 巴特菲尔德对中国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认识
- 结语
- 史学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 朱希祖《癸丑日记(二)》
- 《癸丑日记(二)》
- 洪业撰写《史通点烦篇臆补》的旨趣、方法与意义
- 一 《史通点烦篇臆补》的撰写动因
- 二 洪业“臆补”的方法与成效
- 三 《史通点烦篇臆补》的学术意义
- 张圣奘及其《中国史学史》
- 史学评论
- 网络·气候·危机:中世纪研究的多重维度
- 会议综述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书写中国历史
- 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是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指导思想
- 二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立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 三 历史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
- “马工程”《中国史学史》教材应用与建设圆桌论坛综述
- 一 “马工程”《中国史学史》的编写、出版和修订过程
- 二 对“马工程”《中国史学史》的认识和评价
- 三 “马工程”《中国史学史》的教学应用
- 附录
- 附录一: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
- 2023年
- 2024年
- 附录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
- 一 论文
- 二 著作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稿约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