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理学大师荣格开创性之作,带你看懂玄学底层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心理学奠基人、比肩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大师家荣格的一部经典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共时性现象。荣格发现,当人处于强烈的情感状态中时,常常会经历神奇的“有意义巧合”。共时性现象就是业已存在的无意识认知通过某种外部形式和人的意识发生对话。这种内外事件的共鸣没有物理上的因果关系,却让人直觉到某种深层联结,仿佛宇宙在向你传递暗号。

共时性学说揭示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隐秘而深刻的联系,不仅解释了我们熟悉的“冥冥之中”“梦境预言”“心想事成”这类奇特的生活经验,还拉通了东方占卜、西方星座等神秘领域的底层逻辑,同时也在思想层面颠覆固有认知,启迪人们重新理解宇宙运行机制。

每一个共时性时刻,都是你的心灵与宇宙同频共振的时刻。理解共时性,就是破译宇宙传递的生命暗示,走向更高层次的觉知和成长。作为荣格原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时性无疑是荣格心理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板块,对于理解集体潜意识和人类心理的深层机制都至为关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阐释
  • 第二章 一个占星学实验
  • 试验性研究
  • 对第一组材料的分析
  • 各组材料的比较
  • 第三章 共时性观念的先导
  • 第四章 结论
  • 附录 论共时性
  • 作者
  • 译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心与外界的非因果联结

    荣格将共时性定义为 “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其中包含着某种并非意外的或然性东西”。它彻底动摇了因果律的统治地位,描绘出另一幅宇宙图景:当一个人梦见亲人去世而对方恰在此时离世,或内心强烈渴望旅行时不断接收到目的地信息,这些事件之间并无因果链条,却在意义层面紧密咬合。共时性现象的发生绝非随机。荣格敏锐指出,它总在观察者处于特殊心理状态时显现 —— 通常是潜意识内容寻求进入意识的 “补偿时刻”。这种心理能量如同磁极,吸引着外部世界的 “铁屑” 向其聚拢。《易经》占卜在荣格眼中成为共时性的绝佳例证。他认为卦象与问卜者心境之间存在着 “同时性的符应”,当占卜者全神贯注时,蓍草的分裂或硬币的坠落便与心灵状态产生共振。这种解释为 “心诚则灵” 提供了心理学注脚。共时性理论的发展中,一位物理学巨匠扮演了关键角色 —— 诺贝尔奖得主沃尔夫冈・泡利。这位 “天才中的天才” 在 1930 年陷入心理危机时求助荣格,开启了二人长达二十余年的思想对话。泡利本人就是共时性的 “活标本”。物理学界流传着 “泡利效应” 的传说:他一踏入实验室,仪器便会莫名故障或坠落。这种 “非因果关联” 现象成为两人研究的催化剂。更令人惊讶的是,泡利向荣格提供了 1300 多个梦境记录,其丰富程度令人咋舌。通过分析这些梦境,他们共同打磨共时性概念,使其逐渐跨越心理学边界。在通信中,泡利重构了荣格的理论框架:他将共时性与因果性的关系,类比为物理学中守恒律与对称性的对应。1953 年他更激进提议:科学需要一类新定律,专门解释 “有意义非因果关联事件” 引发的概率涨落。心理学与物理学在此发生了惊人的思想碰撞。

      1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