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了中国近现代棉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狭义”的棉业(不包括棉纺织业),即植棉、棉产、棉种改良运销、轧花、打包、弹花等内容,关注的是针对棉花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产运销、加工和交易体系。

本书主要通过棉业经济地理来划分全国的棉产区,并分别阐述了晚清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业发展及棉花市场演变,并且针对棉花市场进行了个案考索。对于棉花质检、轧棉业和打包业的发展状况,书中也均有专章探讨。

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晚清民国时期的棉业置于全球市场中进行考察,在棉花检验制度演变和轧棉业发展研究中,尤其注意运用全球史的研究方法;在回应哈佛学派的所谓“冲击一反应”模式的同时,作者注重发掘中国晚清民国时期棉业现代化转型的新内涵和本土特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 中国棉业现代化转型之意义
  • 二 相关概念与界说
  • 三 学术史回顾及价值钩沉
  • 第一章长三角地区植棉及棉花市场发展(1862~1920)
  • 第一节 晚清时期长三角地区棉花市场发展
  • 一 棉花品质问题
  • 二 植棉的扩张
  • 三 上海棉花市场的几个特点
  • 四 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棉花市场的发展(1912~1920)
  • 一 植棉的发展
  • 二 棉花运销
  • 三 棉花交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长三角地区植棉及棉花市场发展(1921~1937)
  • 第一节 植棉发展趋势和棉种退化危机
  • 一 植棉发展趋势
  • 二 棉种退化危机
  • 第二节 棉花运销
  • 一 上海棉花市场上汇集的棉花
  • 二 上海棉花市场进出口趋势分析
  • 第三节 棉花市场交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华中地区植棉及棉花市场发展(1890~1937)
  • 第一节 湖北省植棉发展
  • 第二节 湖北省棉花运销
  • 第三节 汉口棉花市场组织构成及交易
  • 第四节 汉口棉商群体中的商帮与组织
  • 第五节 沙市棉花市场
  • 第六节 湖南棉花市场
  • 第七节 江西棉花市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华北地区植棉及棉花市场发展
  • 第一节 起航:1908~1917年华北植棉及棉花市场的发展
  • 第二节 首次小高峰:1918~1923年华北植棉及棉花市场的发展
  • 一 植棉发展
  • 二 棉花运销、棉花包装、棉花税等
  • 第三节 低谷: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华北植棉及棉花市场的发展困境
  • 一 河北
  • 二 山东
  • 三 陕西
  • 四 河南
  • 五 山西
  • 第四节 再次小高峰:20世纪30年代华北植棉及棉花市场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棉花市场的分工与扩大(1890~1937)
  • 第一节 专业化分工前的市场(1890~1910)
  • 第二节 专业化分工后的市场(1910~1937)
  • 第三节 河北棉花市场的扩大
  • 第四节 影响河北棉花市场分化的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中国收回棉花检验权始末
  • 第一节 困局与迷茫:上海和天津的棉花检验权外役
  • 第二节 发展与抗争:中国收回棉花检验权的尝试及影响
  • 第三节 曲折与胜利:中国收回棉花检验权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易被忽视的力量:1930年以前农矿部及中级棉花市场棉花检验工作的开展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矿部办理棉花检验始末(1928~1930)
  • 一 农矿部棉花检验局的成立
  • 二 来自棉业团体的质疑
  • 三 权力转移:工商部的争夺
  • 四 农矿部开展的棉花检验工作
  • 第二节 中级棉花市场棉花检验发展特点(1920~1929)
  • 一 宁波棉花检验发展及特点
  • 二 青岛、郑县棉花检验发展及特点
  • 三 沙市、长沙棉检发展及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晚清民国时期湖北省轧棉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发轫与扩张:1933年以前的湖北轧棉业
  • 一 晚清时期的发轫与发展
  • 二 民国时期的稳步推进
  • 第二节 压力与改革:1934~1937年湖北轧棉业的发展
  • 一 国家权力介入后的改革
  • 二 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民国时期华商棉花打包业的发展(1920~1937)
  • 第一节 华商打包业兴起之背景
  • 第二节 华商机器打包厂之建立
  • 第三节 人力打包机并行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国际视野下中西近代棉花检验制度的演变
  • 第一节 西方棉花检验标准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多维追赶:中国商人的应对
  • 第三节 政府的介入与收权
  •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国际视野下中国轧棉业技术发展(1880~1937)
  • 第一节 发展源流:人力木质轧花时代的技术扩散
  • 第二节 发展转型:现代轧花机的诞生及类型多元时期
  • 第三节 引进、改良与试验:民间与政府的双重努力
  • 第四节 扩散与多元:轧花机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特点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 中国古代棉花市场发展中蕴含的现代因素
  • 二 近代三大经济区棉业发展特征及差异廓晰
  • 三 中国近代棉花市场转型中的三大现代化因素
  • 四 政府及商人对外来新事物的反馈
  • 附录
  • 附录一 1936年河北省各县棉花市场初级市场、距县城里数、运销中转市场、最终市场统计
  • 附录二 1890~1937年华北地区纱厂建立情况统计
  • 附录三 湖北省棉产改进处合作社办理轧花运销各项办法汇总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文献
  • 二 外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