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讲解“两个结合”的意蕴逻辑和精髓要义。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为了深入阐述“两个结合”这一伟大创新理念,作者立足当代、继承传统,以十二个专题,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伟大历史意义、内在逻辑、本质内涵、基本方式、历史经验以及与历史辩证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等,最后聚焦在“两个结合”对当今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上。

本书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的重大作用,说理透彻,行文流畅,对于我们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必然性和现实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讲 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 第一节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 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 二、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 三、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
  • 四、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 第二节 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
  • 一、马克思主义处于真理制高点
  • 二、马克思主义占据道义制高点
  • 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与道义的结合
  • 第二讲 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
  •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一、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
  • 二、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人民
  • 三、中华文化精神人格化的样板
  •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 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第三讲 坚持“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 第一节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
  • 三、马克思主义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胜利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三、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 第四讲 理解“两个结合”的本质内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二、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结合
  •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结合
  •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正确走向
  • 四、摆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位置
  • 第五讲 实现“两个结合”的基本方式
  • 第一节 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
  • 第二节 立足当代,继承传统
  • 第三节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第四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
  • 第六讲 科学把握“两个结合”的底线
  •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万能公式
  • 第七讲 “两个结合”与历史辩证法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辩证法
  • 第二节 历史在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中前进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决矛盾中前进
  •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 第八讲 总结“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不能空谈,必须运用
  • 第三节 立足变化着的实际
  • 第四节 真理没有新旧,“老祖宗”不能丢
  •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
  • 第九讲 “两个结合”与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 第一节 正确处理中西马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不能取代民族文化
  • 二、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多样性的必然产物
  • 三、重视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
  • 第三节 正确处理历史进步中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 第四节 正确处理文化复兴与“尊孔读经”的关系
  • 第十讲 “两个结合”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 一、自然科学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
  • 二、社会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
  • 三、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
  • 第二节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 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第三节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一、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 二、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 三、学用结合,要精要管用
  • 第十一讲 “两个结合”与积极培育文化自信
  • 第一节 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 一、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大问题
  • 二、谁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
  • 三、信什么: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标识
  • 四、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第二节 “两个结合”与文化自信的底气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的根基
  • 二、中国共产党是文化自信底气的中流砥柱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文化自信底气的基础
  • 第十二讲 “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
  • 一、重视历史,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 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文化与文明
  • 第二节 坚持中国道路,践行中国方案
  • 一、什么是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 二、道路之争的深层是文化之争
  • 三、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