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目前中国少有的亚洲国别法律著作,是了解诸国社会情况的基础性读物。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欧洲殖民的巨大推力之下,开始了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其变化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法治化。在这个背景下,亚洲诸国的法律发展状况是何样?

本书以此为端口,选择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13个国家,分别对其国家法律发展的一般情况,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要点,还有法院及法律人才培养情况等分篇章逐一绍介概述,具有国家法律体系的覆盖面,也有法治发展的历史纵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一、“亚洲法”与“近代法”概念辨析
  • 二、亚洲十三国法在亚洲法中的地位
  • 三、亚洲传统法律文化
  • 四、西方法律在亚洲的移植
  • 五、亚洲国家宪政制度发展
  • 六、亚洲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人权保护制度
  • 七、亚洲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民法律体系
  • 八、亚洲国家建立了独立的司法体系
  • 九、亚洲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 十、亚洲法的特点
  • 第一章 韩国法
  • 第一节 韩国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一、早期的韩国法
  • 二、日本统治时期的韩国法
  • 三、独立后韩国法之发展
  • (一)韩国法的起步期(1948—1971年)
  • (二)韩国法的倒退期(1972—1986年)
  • (三)韩国法的新发展期(1987年—现在)
  • 1.重建宪法
  • 2.经济改革立法
  • 3.对新的人权保障制度的摸索
  • 第二节 宪法
  • 一、宪法的制定
  • 二、宪法的修订
  • (一)第一次修订(1952年“摘编宪法”)
  • (二)第二次修订(1954年“四舍五入修宪”)
  • (三)第三次修订(1960年“第二共和国”)
  • (四)第四次修订(1960年“打击不正选举的修宪”)
  • (五)第五次修订(1962年)
  • (六)第六次修订(1969年)
  • (七)第七次修订(1972年维新宪法)
  • (八)第八次修订(1980年)
  • (九)第九次修订(1987年)
  • 三、现行宪法的构成及内容
  • (一)前言和总纲
  • (二)基本权利
  • (三)统治结构
  • (四)地方自治
  • (五)经济
  • (六)宪法的修订
  • 四、宪法保障和宪法法院
  • 五、附属于宪法的法律
  • 第三节 行政法
  • 一、行政法的意义
  • 二、行政组织法
  • (一)国家行政组织法
  • (二)自治行政组织法
  • (三)公务员法
  • 三、一般行政行为法
  • 四、特别行政行为法
  • (一)警察行政法
  • (二)给付行政法
  • 1.公物法
  • 2.公企业法
  • 3.社会保障行政法
  • (三)公用负担法
  • (四)地区开发和环境行政法
  • (五)经济行政法
  • (六)财务行政法
  • 五、行政救济法
  • (一)事前救济制度
  • (二)事后救济制度
  • 第四节 刑法
  • 一、刑事立法
  • 二、刑法的构成和内容
  • (一)总则
  • (二)分则
  • 三、与刑法有关的其他法律
  • 第五节 民法
  • 一、民法的历史
  • 二、民法典的制定与修订
  • 三、民法的体系
  • (一)韩国的民法采用的是潘德克顿体系
  • (二)内容
  • (三)民事单行法
  • 四、商法
  • 第六节 经济法
  • 一、财政金融立法
  • 二、租税法
  • 三、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
  • 四、环境法与卫生法
  • (一)环境单行法
  • (二)卫生单行法
  • 第七节 刑事诉讼法
  • (一)与刑事司法相关的单行法律
  • (二)与刑事诉讼活动相关的单行法
  • 第八节 民事诉讼法
  • 第九节 法院组织结构及法律人才培养
  • 一、法院组织结构
  • 二、法律人才培养
  • (一)资格取得
  • (二)法官、检察官、律师
  • 1.法官
  • 2.检察官
  • 3.律师
  • 第十节 国际公法及国际贸易法
  • 一、国际公法
  • (一)国内法
  • (二)国际公约
  • (三)双边条约
  • 二、国际贸易法
  • (一)单行法
  • (二)相关的重要法律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加坡法
  • 第一节 新加坡法律的起源和发展
  • 一、新加坡法律的起源
  • 二、新加坡法律的发展
  • (一)英属殖民地时期(1819—1942年)
  • (二)日治新加坡时期(1942—1945年)
  • (三)迈向自治与合并(1945—1962年)
  • (四)走向独立(1963—1965年)
  • (五)独立后(1965年至今)
  • 第二节 新加坡法律的渊源
  • 一、制定法
  • 二、不成文法
  • (一)英国普通法、衡平法
  • 1.普通法
  • 2.衡平法
  • (二)判例法
  • (三)习惯法
  • 三、国际法
  • 第三节 新加坡宪法
  • 一、新加坡宪法的制定
  • 二、总统
  • 三、内阁
  • 四、新加坡宪法的特点
  • 第四节 新加坡行政法
  • 一、政府机构
  • 二、公共服务体系
  • 1. 公共服务委员会
  • 2. 公共服务署
  • 3. 贪污调查局
  • 三、文官制度
  • 第五节 新加坡刑法
  • 一、刑法的发展
  • 二、刑罚
  • 三、新加坡刑法的特点
  • 第六节 新加坡民法
  • 一、财产法
  • 二、合同法
  • 三、知识产权法
  • (一)专利法
  • (二)商标法
  • (三)著作权法
  • 四、婚姻法
  • 五、继承法
  • 第七节 新加坡经济法
  • 一、竞争法
  • 二、银行与金融法
  • 第八节 新加坡的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
  • 一、新加坡法律职业概况
  • 二、新加坡的法律教育
  • 第九节 新加坡法的特点及启示
  • 一、新加坡法的特点
  • (一)德法兼治的理念
  • (二)廉政建设
  • (三)宪法特色
  • (四)反贪的刑事法治
  • 二、新加坡法的经验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马来西亚法
  • 第一节 古代马来亚地区法及其渊源
  • 一、古代马来亚地区法
  • 二、古代马来亚地区的法律渊源
  • 第二节 近代马来西亚的法律发展
  • 第三节 马来西亚宪法
  • 一、宪法的历史发展
  • 二、现行宪法的结构与内容
  • 三、宪政体制
  • 第四节 马来西亚刑法
  • 一、刑法典
  • 二、少年犯罪
  • 第五节 马来西亚民商经济法
  • 一、婚姻与继承法
  • 二、土地法
  • 三、公司法
  • 四、经济法
  • (一)制造业法令
  • (二)电子信息业法令
  • (三)石油天然气业法令
  • (四)私有化政策与法令
  • (五)旅游业法令
  • 第六节 马来西亚的司法制度
  • 第七节 马来西亚的法律教育与职业
  • 一、法律教育
  • 二、法律职业
  • 第八节 马来西亚法的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泰国法
  • 第一节 古代泰国法
  • 一、上古时期孟人国家法律
  • 二、中古时期
  • (一)素可泰王朝时期的法律
  • (二)兰那王朝时期的法律
  • (三)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法律
  • 1.拉玛铁菩提时期的法律
  • 2.戴莱洛迦纳王时期的法律
  • 3.阿瑜陀耶王朝前期的法制建设总结
  • 4.阿瑜陀耶王朝中后期的法律发展
  • 三、曼谷王朝前期(拉玛一世至三世)的法律
  • 第二节 近代泰国法律的发展
  • 一、两次改革
  • (一)蒙固王改革
  • (二)朱拉隆功改革
  • 二、泰国法律的近代化
  • (一)1932年革命
  • (二)1932年革命对泰国近代法律的影响
  • 三、泰国近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 第三节 泰国宪法
  • 一、1932年临时宪章
  • 二、1932年泰王国宪法
  • 三、1946年泰王国宪法
  • 四、1947年泰王国临时宪法
  • 五、1949年泰王国宪法
  • 六、1952年改定1932年泰王国宪法
  • 七、1959年泰王国宪章
  • 八、1968年泰王国宪法
  • 九、1972年泰王国临时宪章
  • 十、1974年泰王国宪法
  • 十一、1976泰王国宪法
  • 十二、1977年泰王国临时宪法
  • 十三、1978年泰王国宪法
  • 十四、1991年泰王国临时宪法、1991年泰王国宪法
  • 十五、1997年泰王国宪法
  • 十六、2006年泰王国暂行宪法
  • 十七、2007年泰王国宪法
  • 十八、2014年临时宪法
  • 第四节 泰国刑法
  • 一、1956年刑法典
  • (一)罪刑法定原则
  • (二)犯罪构成
  • (三)犯罪停止形态
  • (四)刑罚
  • (五)一般犯罪和轻罪
  • 二、刑法典的修改与完善
  • 第五节 泰国民商法
  • 一、概述
  • 二、《民事和商事法典》的内容
  • 第六节 泰国经济法
  • 一、投资法
  • 二、税法
  • (一)泰国税制框架
  • (二)税务管理机构
  • (三)泰国的四大主要税种
  • 三、旅游管理法
  • 第七节 泰国的司法制度
  • 一、法院组织体系
  • (一)初审法院
  • 1.地方简易法庭
  • 2.普通法院
  • 3.专门法院
  • (二)上诉法院和大理院
  • 二、检察署
  • 三、审判的程序和步骤
  • (一)审前步骤
  • 1.诉讼费
  • 2.原告的起诉权
  • 3.保证金
  • 4.传票
  • 5.应诉和反诉
  • 6.不出庭和不应诉
  • (二)审判期间的程序
  • 1.证据
  • 2.辩论最终陈述
  • 3.判决
  • (三)审判后的程序
  • 1.上诉
  • 2.再上诉
  • 第八节 泰国的法律职业与教育
  • 一、法律职业
  • (一)法官
  • 1.职业法官
  • 2.资深法官
  • 3.非职业法官
  • 4.穆斯林法官
  • (二)检察官
  • (三)律师
  • 1.律师管理
  • 2.律师资格的取得
  • 3.律师所的组织形式
  • 4.律师业务
  • 5.律师收费、分配及其政治经济地位
  • 6.律师的福利
  • 二、法律教育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法
  • 第一节 古代印度尼西亚法律发展
  • 一、习惯法
  • 二、宗教与法律
  • 三、封建社会的法律
  • 第二节 殖民时期的印度尼西亚法律
  • 一、法律多元主义
  • (一)法律多元主义政策的确立
  • (二)法律多元的内容
  • (三)多元法律冲突的解决
  • (四)构建原因分析
  • 二、习惯法
  • (一)习惯法学派
  • (二)从统一民法典之争看习惯法政策的持续性
  • (三)荷兰对习惯法的态度
  • 三、殖民地法律适用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
  •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宪法
  • 一、1854年东印度法
  • 二、1945年宪法
  • (一)1945年宪法的产生
  • (二)194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 (三)恢复四五宪法
  • 三、2002年宪法修正案
  • (一)总统的权力受到限制
  • (二)军警和官僚机构中立
  • (三)建立宪法法院
  • (四)增加与人权有关的条款
  • 四、两部涉宪法律
  • (一)2006年《国籍法》
  • (二)2008年《矿业法》
  • 第四节 印度尼西亚刑法
  • 一、独立后刑法的发展
  • (一)1963年《反颠覆法》
  • (二)1982年刑法典
  • (三)20世纪末刑法发展
  • 二、现行刑法主要内容
  • 三、刑法对东帝汶的影响
  • 第五节 印度尼西亚民商法
  • 一、独立之前的民商法
  • (一)习惯法
  • (二)荷兰殖民时期民商事法律政策
  • 二、独立后民商法
  • (一)概况
  • (二)印度尼西亚民商事法律的发展
  • 1.婚姻法
  • 2.继承法
  • 3.土地法
  • 4.合同法
  • 5.公司法
  • 6.破产法
  • 7.知识产权法
  • (1)商标法
  • (2)专利法
  • (3)著作权法
  • 8.劳工法
  • 第六节 印度尼西亚外国投资法
  • 一、外国投资法的发展
  • 二、印度尼西亚投资程序
  • 第七节 印度尼西亚的司法体系制度
  • 一、司法体系
  • (一)独立之前的司法体系
  • (二)独立的法院组织
  • 1.普通法院
  • 2.宗教法院
  • 3.军事法院
  • 4.行政法院
  • 5.宪法法院
  • 二、民事诉讼
  • (一)土著人民事诉讼
  • (二)民事纠纷的仲裁
  • 三、《印度尼西亚修订规则》
  • (一)初步调查阶段
  • 1.拘留权
  • 2.对即时发现案件
  • 3.搜查
  • 4.起诉
  • 5.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 (二)法庭审判阶段
  • 1.庭前准备
  • 2.开庭审理
  • 第八节 印度尼西亚的法学教育和职业
  • 一、法学教育
  • 二、法律职业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越南法
  • 第一节 法属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法
  • 一、法国在越南的殖民
  • (一)同化与联合
  • (二)分而治之
  • 二、法属越南的政制
  • (一)官僚体制
  • (二)行政机构
  • 1.总督
  • 2.业务管理局
  • (三)地方三圻
  • 1.交趾支那(南圻)
  • 2.东京(北圻)
  • 3.安南(中圻)
  • (四)议会
  • (五)立法与司法
  • (六)教育
  • 三、多元法律形态
  • (一)法国法
  • (二)本地法
  • (三)乡约
  • 第二节 “二战”后越南法律制度发展概况
  • 一、人民民主、民族革命时期(1945—1954年)的法律
  • (一)民主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律
  • (二)反抗法国殖民战争期间的法律制度
  • 二、南北政权并立时期(1954—1975年)的法律制度
  • (一)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律制度
  • (二)南方越南共和国的法律制度
  • 1.法律的表现形式
  • 2.几部典型的法律
  • 三、统一后至“革新”前(1975—1986年)的法律制度
  • (一)南北法律制度的统一
  • (二)该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 (三)该时期两部重要法律
  • 1.1980年宪法
  • 2.1985年《刑法典》
  • 四、革新后的越南法律制度发展概况(1987年至今)
  • 第三节 越南宪法
  • 一、1992年宪法的基本内容
  • (一)政治制度
  • (二)经济制度
  •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四)国家机构
  • (五)国家标志
  • 二、越南对1992年宪法的修正
  • 第四节 越南行政法律制度
  • 一、行政法渊源
  • 二、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 (一)行政主体
  • (二)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 (三)申诉、控告制度
  • 第五节 越南刑事法律制度
  • 一、保护特殊人群
  • 二、维护传统伦理
  • 三、法规与时俱进
  • 四、取消案籍制度
  • 第六节 越南民商法律制度
  • 一、1995年《民法典》
  • (一)制定过程
  • (二)主要内容
  • (三)特点分析
  • 二、2005年《民法典》
  • 三、婚姻家庭法
  • (一)基本原则
  • (二)结婚制度
  • (三)夫妻关系
  • (四)父母子女关系
  • (五)祖父母与孙子女、兄弟姐妹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 (六)离婚
  • 四、商贸法
  • 第七节 越南劳动法律制度
  • 一、立法情况
  • 二、主要内容
  •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二)关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协议
  • (三)工作时间和休假
  • (四)社会保险
  • (五)劳动纪律和劳动责任
  • (六)劳动争议解决
  • 第八节 越南企业与投资法律制度
  • 一、企业法律制度
  • (一)立法情况
  • (二)《企业法》的基本内容
  • 二、投资法律制度
  • (一)立法情况
  • (二)2005年投资法的基本内容
  • 第九节 越南司法制度
  • 一、司法机构
  • (一)人民法院
  • (二)人民检察院
  • 二、刑事诉讼制度
  • (一)立法情况
  • (二)刑事诉讼程序
  • (三)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四)越南的刑事辩护制度
  • 三、民事诉讼制度
  • (一)立法情况
  • (二)现行民事诉讼法典的主要内容
  • 1.调整范围
  • 2.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 3.民事诉讼主体
  • 4.民事诉讼程序
  • 四、行政诉讼制度
  • (一)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二)《行政诉讼法》的内容
  • 第十节 越南的法律教育与职业
  • 一、法律教育
  • 二、法律职业
  • (一)法官
  • (二)检察官
  • (三)律师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菲律宾法
  • 第一节 西班牙统治以前的法律制度
  • 一、世俗法
  • (一)《马拉塔斯法典》(The Code of Maragtas)
  • (二)《卡朗提奥法典》(The Code of Kalantiau)
  • (三)两部法典的内容和特点
  • 二、伊斯兰教法
  • 三、司法制度
  • 四、婚姻家庭
  • 第二节 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法律制度
  • 一、教会法
  • (一)司法审判权
  • (二)行政权
  • (三)财产权
  • 二、世俗法
  • (一)西班牙统治菲律宾前殖民立法的丰富实践
  • 1.《布尔戈斯法》
  • 2.《印地亚新法》
  • 3.《西印度群岛法律汇编》
  • (二)适用于菲律宾殖民地的法律
  • 1.18世纪前菲律宾殖民地法律的概况
  • 2.18世纪后西班牙部门法法典的引入
  • 三、本土的法律与习惯
  • (一)中北部地区原有习惯的有条件适用
  • (二)南部和山地原有法律与习惯的独立存在
  • 四、司法制度
  • (一)西印度委员会(El Real y Supremo Consejo de las Indias, The Council of the Indies)
  • (二)总督(Governor-General)
  • (三)最高法院
  • (四)各省的初级法院
  • (五)治安法庭
  • 第三节 美国统治时期的法律制度
  • 一、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政策
  • 二、美国殖民时期的法律制度
  • (一)宪法和组织法
  • 1.《马洛洛斯宪法》(Malolos Constitution)
  • 2.《菲律宾法案》
  • 3.《琼斯法》
  • 4.《泰丁—麦克杜菲法案》
  • 5.《菲律宾宪法》(1935年)(Philippine Constitution 1935)
  • (二)其他部门法
  • 1.刑法
  • 2.婚姻法
  • 3.诉讼法
  • (三)司法制度
  • 第四节 菲律宾宪法
  • 一、宪法原则
  •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 三、立法机关
  • 四、行政机关
  • 五、司法机关
  • 第五节 菲律宾刑法
  • 一、渊源
  • 二、基本结构
  • 三、基本原则
  • 四、犯罪
  • 五、刑罚
  • 六、特点及其他
  • 第六节 菲律宾民法
  • 一、《菲律宾民法典》
  • 二、法律渊源
  • (一)大陆法
  • (二)英美法
  • 第七节 菲律宾的司法制度
  • 一、审判制度
  • (一)市级法院
  • (二)区法院
  • (三)上诉法院
  • (四)最高法院
  • 二、管辖制度
  • (一)一般管辖和特别管辖
  • (二)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
  • 三、检察制度
  • 四、律师制度
  • 第八节 菲律宾的其他法律制度
  • 一、教育法
  • 二、国家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法
  • (一)立法目的
  • (二)环境教育内容
  • (三)教育计划和对象
  • (四)教育执行机构
  • (五)环境教育能力建设
  • 三、商标制度
  • 四、外国投资法
  • 五、反性骚扰法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印度法
  • 第一节 印度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印度宪法
  • 一、宪法的历史发展
  • 二、现行宪法
  • 第三节 印度行政法及防止腐败的综合立法
  • 一、行政官组织法
  • 二、防止腐败法
  • 第四节 印度民商法
  • 一、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 二、契约法
  • 三、婚姻家庭法
  • 四、商事法律
  • 第五节 印度经济和社会法
  • 一、混合经济时期的经济管制立法
  • 二、市场经济转型中的竞争法
  •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四、社会保障立法
  • 五、劳动立法
  • 六、对外经济法
  • 第六节 印度刑法
  • 第七节 印度司法制度
  • 一、法院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 二、民事诉讼制度
  • 三、刑事诉讼制度
  • 四、证据规则
  • 第八节 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
  • 一、法律教育
  • 二、法律职业
  • 第九节 印度法律发展的特点
  • 一、英国法的引入推动了印度法制近代化的过程
  • 二、现代化法律的基本精神贯穿印度近代法律发展过程之中
  • 三、印度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抵消着法制近代化的诸多成果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巴基斯坦法
  • 第一节 巴基斯坦国家制度与法律概述
  • 一、巴基斯坦法律的发展历程
  • 二、巴基斯坦法律的渊源
  • 第二节 巴基斯坦宪政法律
  • 一、巴基斯坦的国家制度
  • (一)立法机构
  • (二)巴基斯坦总统与行政机构
  • (三)司法机构
  • 二、宪法与修正案
  • (一)《1956年宪法》
  • (二)《1962年阿尤布·汗宪法》
  • (三)《1973年布托宪法》
  • (四)宪法修正案
  • 三、有关基本权利的规定
  • (一)宗教自由权
  • (二)言论自由权
  • (三)妇女权利
  • 四、巴基斯坦宪法的特点
  • 第三节 巴基斯坦家庭法
  • 一、传统伊斯兰家庭法概述
  • (一)婚姻
  • (二)继承
  • 二、近代以来家庭法的改革和发展
  • (一)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家庭法立法改革
  • (二)独立后的家庭立法改革
  • 1.1956年婚姻和家庭法委员会报告
  • 2.1961年《穆斯林家庭法法令》
  • 三、巴基斯坦家庭法分析
  • 四、巴基斯坦家庭法发展趋势
  • 第四节 巴基斯坦刑事法律
  • 一、1860年《刑法典》
  • 二、刑法与人权保护
  • 第五节 巴基斯坦司法制度
  • 一、法院系统
  • (一)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 (二)高等法院(High Court)
  • (三)联邦沙里亚法院(Federal Shariat Court)
  • (四)下级法院和特别法院(Subordinate and Special Courts)
  • 二、法律与司法委员会和国家司法委员会
  • (一)法律与司法委员会(The Law and Justice Commission)
  • (二)国家司法委员会(The National Judicial Committee)
  • 三、诉讼制度
  • 第六节 巴基斯坦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
  • 一、巴基斯坦法学教育
  • 二、巴基斯坦法律职业
  • 第七节 巴基斯坦法律制度的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以色列法
  • 第一节 以色列法的发展历程
  • 一、犹太民族起源与发展
  • 二、犹太人法律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一)前塔木德时期
  • (二)后塔木德时期
  • (三)近代时期
  • 三、对奥斯曼及英国法律的继承
  • 四、以色列法律体系的构建
  • 第二节 以色列宪法
  • 一、宪法的制定之争
  • (一)制宪之争始末
  • (二)制宪之争的结果
  • 二、宪法的特征
  • (一)非成文宪法
  • (二)对犹太民族的侧重保障
  • 1.衍生性规则
  • 2.议会制定法规则
  • 三、宪政法律介绍
  • (一)关于国家基本制度与国家机关的法律
  • 1.1958年前制定的法律
  • (1)1948年的《法律和行政法令》(Law and Administration Ordinance)
  • (2)1949年的《过渡法》
  • 2.1958年后制定的法律
  • (1)《议会法》
  • (2)《以色列土地法》
  • (3)《国家总统法》
  • (4)《政府法》
  • (5)《国家经济法》
  • (6)《军队法》
  • (7)《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法》
  • (8)《司法法》
  • (9)《国家审计长法》
  • (二)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
  • 四、以色列“宪法革命”
  • (一)扩大法典化公民权利的范围
  • (二)违宪审查权的取得
  • 五、国家基本制度与国家机关
  • (一)立法机关
  • (二)总统
  • (三)政府
  • (四)司法机构
  • 第三节 以色列民商法
  • 一、民法典草案
  • (一)制定背景
  • (二)法律基础
  • (三)民法典草案内容
  • 二、财产法
  • 三、合同法
  • 四、婚姻与继承法
  • (一)婚姻法
  • (二)继承法
  • 五、商法
  • (一)票据法
  • (二)买卖法
  • 第四节 以色列刑事法律与司法制度
  • 一、刑事法律
  • 二、司法制度
  • (一)法院系统
  • 1.专门法院
  • (1)宗教法院
  • (2)军事法院和劳工法院
  • 2. 普通法院
  • (1)最高法院
  • (2)治安官法院和地区法院
  • (二)法官制度
  • (三)诉讼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土耳其法
  • 第一节 土耳其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 一、奥斯曼突厥公国的法律
  • (一)奥斯曼统治之下的法律
  • (二)奥尔汗统治之下的法律
  • (三)巴耶济德一世统治下的法律
  • 二、奥斯曼帝国的法律制度
  • (一)政治制度
  • (二)奥斯曼帝国地方行政机构
  • (三)奥斯曼帝国的司法制度
  • 三、奥斯曼帝国法律文化特征
  • (一)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 (二)习惯法的继承
  • (三)王权至上
  • 第二节 奥斯曼法律的近代化进程
  • 一、奥斯曼帝国改革时期的法律
  • (一)帝国的衰弱
  • (二)塞里姆改革
  • (三)苏莱曼大帝改革
  • (四)“坦齐马特”时期的法律改革
  • 1.“花厅御诏”
  • 2.新刑法的颁布
  • 3.废除宗教歧视性法律
  • 4.《玛雅拉》
  • 5.商事法律的颁布
  • 6.哈迪·胡马云诏书
  • 7.司法体制的改革
  • (五)1876年宪法
  • 1.1876年宪法的内容
  • 2.对1876年宪法的评价
  • 二、革命党人的法律改革
  • (一)国家统治机构的调整
  • (二)颁布法令促进经济的发展
  • (三)改革法律
  • 1.1909年宪法
  • 2.1913年宪法
  • 3.家庭权利法
  • 三、穆斯塔法·凯末尔时期的法律改革
  • (一)国家制度的改革
  • (二)法律的世俗化改革
  • 第三节 土耳其宪法
  • 一、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
  • 二、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宪法
  • (一)1924年的宪法
  • 1.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 2.公民权利方面的规定
  • (二)1928年的宪法
  • (三)1934年宪法
  • (四)1937年宪法
  • 三、土耳其多党制政体下的宪法
  • (一)1961年宪法
  • (二)1982年宪法
  • (三)1995年宪法
  • 第四节 土耳其刑法
  • 一、1926年刑法典
  • 二、2004年刑法典
  • 第五节 土耳其民商法
  • 一、1926年民法典
  • 二、2001年土耳其民法典
  • 三、土耳其的知识产权制度
  • 四、土耳其商法
  • (一)1926年商法典
  • (二)1956年商法典
  • (三)2011年商法典
  • 第六节 土耳其经济法
  • 一、初期吸引利用外资方面的立法
  • 二、鼓励国内私营经济方面的立法
  • 三、凯末尔主义影响下的经济立法
  • 四、50年代的经济立法
  • 五、60年代的经济立法
  • 六、80年代的经济立法
  • 七、80年代之后的经济立法
  • 第七节 土耳其诉讼法
  • 第八节 土耳其的司法制度
  • 第九节 土耳其的法学教育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伊朗法
  • 第一节 古代伊朗法律的起源和发展
  • 一、古代时期伊朗法律发展概况
  • (一)波斯帝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 (二)萨珊王国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
  • 二、中世纪伊朗政治法律发展概况
  • 三、伊朗古代法律发展的特点
  • (一)具有强烈的波斯民族色彩
  • (二)法律与宗教结合紧密
  • 第二节 近代伊朗法律发展概况
  • 一、近代伊朗法律发展概况
  • (一)萨法维王朝时期伊朗法律发展概况
  • (二)恺加王朝时期伊朗法律发展的概况
  • 二、巴列维王朝及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法律发展概况
  • (一)巴列维王国时期的政治法律发展情况
  • (二)伊斯兰革命之后政治法律的发展
  • 第三节 伊朗宪法
  • 一、伊朗宪法发展的历史
  • (一)1906年宪法
  • (二)伊斯兰革命后新宪法的发展历程
  • 二、伊朗《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 (一)伊朗新《宪法》的具体内容
  • (二)伊朗1979年新《宪法》的特点
  • (三)伊朗1979年《宪法》与选举制度
  • (四)伊朗宪法的意义和影响
  • 第四节 伊朗刑法
  • 一、伊朗刑法的发展
  • 二、《刑法典》内容
  • 第五节 伊朗民商法
  • 一、伊朗民商法的历史发展
  • 二、《民法典》及其他相关民事制度
  • (一)《民法典》的规定及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 (二)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内容
  • 三、伊朗商事法律制度
  • 第六节 伊朗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 一、伊朗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 二、伊朗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 三、伊朗司法制度
  • 第七节 伊朗法学教育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伊拉克法
  • 第一节 历史发展
  • 一、早期伊拉克法的发展
  • 二、中世纪后伊拉克法的发展
  • 三、近代伊拉克法的发展
  • (一)近代伊拉克法律发展概述
  • (二)近代伊拉克法律的渊源
  • 1.宪法
  • 2.立法与法规
  • 3.习惯
  • 4.伊斯兰教法的原则和公平原则
  • 5.非伊斯兰教的宗教法规
  • 第二节 宪法
  • 一、伊战以前的宪法
  • (一)1958年临时宪法
  • (二)1964年临时宪法
  • (三)1968年临时宪法
  • (四)1969年临时宪法
  • (五)1970年临时宪法
  • (六)1974年临时宪法
  • (七)1979年临时宪法
  • (八)1995年临时宪法
  • 二、伊战以后的宪法
  • (一)伊战以后宪法的颁布
  • (二)宪法的内容
  • (三)基本原则
  • (四)权利与自由
  • (五)国家制度
  • 1.立法机关
  • 2.司法机关
  • 3.总统和行政机关
  • (1)联邦政府权力
  • (2)地方政府的权力
  • 第三节 刑法
  • 一、1969年《刑法典》
  • 二、刑法与人权保护
  • (一)伊拉克《刑法典》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契合
  • (二)《伊拉克刑法典》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差异
  • 第四节 民法
  • 一、《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 二、《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 三、伊拉克民法的特点
  • 四、《个人身份法》
  • (一)废止童婚习俗,确定法定婚龄
  • (二)限制婚姻监护权,成年女子婚姻自主
  • (三)一夫多妻制
  • (四)离婚及婚后等待期
  • (五)继承权
  • 1.确认自由遗赠原则
  • 2.提高女性亲属的继承地位
  • 第五节 商法
  • 一、《伊拉克商法典》
  • 二、《公司法》
  • 三、其他商事法律
  • 第六节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 一、《刑事诉讼法》
  • 二、《民事诉讼法》
  • 三、《公诉人法》
  • 四、司法制度
  • (一)法院设置
  • (二)联邦最高法院(FSC)
  • (三)最高司法委员会(Higher Judicial Council,简称“HJC”)
  • 第七节 经济与社会立法
  • 一、《投资法》
  • 二、《劳动法》
  • 第八节 伊拉克法学教育
  • 参考文献
  • 主要立法年表
  • 国家元首列表
  • 一、大韩民国总统
  • 二、新加坡国家元首
  • 三、马来西亚国家元首
  • 四、泰国元首
  • 五、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
  • 六、越南国家元首
  • 七、菲律宾总统
  • 八、印度总统
  • 九、巴基斯坦总统
  • 十、以色列总统
  • 十一、土耳其国家元首
  • 十二、伊朗国家元首
  • 十三、伊拉克总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