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6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画像图像叙事学研究:11方面规律和特点。
内容简介
汉画像是指刻画在汉代墓葬壁石、砖、石椁上的图像。从图像叙事学的角度对汉画像进行研究,目前还处于极不充分的境地。本书从十一个方面总结汉画像图像叙事意义上的规律和特点: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形式“模块化叙述”与“累加式叙事”研究、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叙述结构”与“叙述层次”研究、汉代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叙述轨迹”研究、汉代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研究、汉代墓葬与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与“象征性叙事”研究、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中“点题”作用研究、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图像叙述”研究、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研究、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汉画像“荆轲刺秦王”历史故事图像与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上述规律和特点在国内图像叙事学研究上均为首次总结和提出,在国内跨媒介叙事学研究领域处于学术前沿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编委会
- 总序:学派的魅力
- 目录
- 绪论 汉画像的叙述
- 一 主体线条与主体线条的主题叙述
- 二 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主题叙述
- 三 主体线条被强调和突出的主题叙述
- 四 主体线条进行重复和组合的主题叙述
- 第一章 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叙述”与“累加式叙事”研究——以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左石室后壁、宋山小祠堂后壁大树画像为例
- 一 前言
- 二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考察与分析
- 三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缘于桑树原型的艺术创造
- 四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义
- 五 结论
- 第二章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结构”与“叙述层次”研究
- 一 前言
- 二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类型化分析
-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大树构图形式的典型意义
- 四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个案考察与75幅
- 五 结论
- 第三章 汉代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叙述轨迹”研究——以山东邹城市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画像为例
- 一 前言
- 二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画像整体情况
-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画像“一楼双阙”象征图景
- 四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一体两翼”构图格局与叙事轨迹
- 五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基于“叙事视域”的总结
- 六 结论
- 第四章 汉代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以武氏祠堂前石室(武荣祠)及相关画像为例
- 一 前言
- 二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的构成:叙述单元与叙述模块
- 三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车马出行叙述单元于构图上的意义与价值
- 四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由不同叙述模块所构成的立体叙述空间
- 五 从武氏祠堂前石室画像立体叙述空间看马王堆帛画立体构图形式
- 六 结论
- 第五章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研究——以四川汉代画像砖性题材画像为例
- 一 前言
- 二 两性亲吻画像的程式化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 三 两性交合画像的重复性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 四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成都地区祭祀高禖神的习俗与仪式
- 五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复杂而多层面的社会生活
- 六 结论与思考
- 第六章 汉代墓葬与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与“象征性叙事”研究——兼论“室墓制度”对汉代墓葬画像性质与意义的匡衡
-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 二 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三 由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数据分析而引发的思考
- 四 结论:汉代墓葬画像性质与意义受到“室墓制度”的匡衡
- 第七章 汉画像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中“点题”作用研究——以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为例
- 一 前言
- 二 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三 门楣画像“车马出行”构图意义探析
- 四 结论与思考
- 第八章 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图像叙述”研究
-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 二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之比较与分析
- 三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的情感审美特点与艺术叙述结构
- 四 牛郎织女神话情感审美特点与艺术叙述结构的解构与重建
- 五 结语
- 第九章 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研究——汉代墓地祠堂画像与《张公神碑歌》的创作
-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 二 《张公神碑》“碑文”与“碑歌”
- 三 《张公神碑歌》与“张公”祠堂墓地附属建筑
- 四 从汉代碑文的“常体”看《张公神碑歌》的“变体”写作
- 五 “张公”墓地祠堂画像为《张公神碑歌》的写作提供了图像素材
- 六 从特殊词语的选择与运用看《张公神碑歌》描摹与表现图像的艺术特点
- 七 从“兮”字的运用看《张公神碑歌》艺术构思与艺术技巧
- 八 结论与思考:由《张公神碑歌》看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
- 第十章 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
-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 二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形式的总结
- 三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 四 汉画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 五 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历史传统
- 六 汉代庄园与庄园生活为空间方位叙事艺术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 七 结论与思考
- 第十一章 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与同名历史故事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以汉画像“荆轲刺秦王”历史故事画像为例
- 一 前言:目前所见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具体存在情况
- 二 15份“荆轲刺秦王”历史故事画像材料
- 三 “荆轲刺秦王”画像构图与传世文献所载同名历史故事存在差异
- 四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再现了与同名历史故事截然不同的情节内容
- 五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越了画像图像叙述本身
- 六 结论与思考:历史与文学叙事的巧妙结合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