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秘“杠精”文化,认知网络对话。

内容简介

互联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茧房,更是我们的精神宣泄地。我们热情、充满表达欲,但同时亦深深藏匿于茧房,并总是略带偏执地想要说服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标签成了我们区分同志与异己的捷径,抬杠成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手段。本书聚焦“杠精”及“杠”文化,详细解读了推动“杠精”形成的种种机制,如大众心理、网络语境及算法机制,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助大众穿越喧嚷的网络对话,建立对“杠”这一复杂文化现象的认知。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你从未见过的自己与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自序
  • 第一章 何谓“杠精”?
  • 第一节 命名由来
  • 一 杠+精的排列组合
  • 二 作为时代产物的“杠精”
  • 三 杠精的逻辑与语言
  • 第二节 赋名的权力与污名化
  • 一 命名与归因:为“杠精”找到归属
  • 二 污名标签的力量
  • 第二章 杠精缘何而起?
  • 第一节 认识世界的方式
  • 一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 二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 三 大众传媒与认知基模
  • 第二节 浸没在网络社会的大潮中
  • 一 突如其来的网络自由
  • 二 民粹主义平台资本的影响
  • 三 消失的宽容
  • 第三节 社交网络:愤怒制造机
  • 一 计算社会:信息茧房、过滤泡与回音室
  • 二 乌合之众:群体极化、群体分化与兴趣固化
  • 三 社交媒体:愤怒制造机
  • 第三章 国内真的多杠精?!
  • 第一节 网络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
  • 一 网络语言:网络社会交往货币
  • 二 高语境语言:隐藏的交往规则
  • 第二节 礼法社会下的不顺从
  • 一 礼法社会中的“文”与“辞”
  • 二 语言不顺从的当代意义
  • 第三节 舆论场域与社会结构的巨变
  • 一 有效沟通的理想性
  • 二 折射阶层社会结构改变
  • 三 交流的无奈
  • 第四节 为什么营销号的舆论影响力能左右人?
  • 一 成为知识框架与理据基础的营销号
  • 二 致命KPI与流量法宝
  • 第四章 我的全世界我来守护:饭圈粉丝杠精
  • 第一节 铺陈
  • 一 饭圈与饭圈暴力
  • 二 研究问题与展开
  • 第二节 饭圈杠精的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
  • 一 饭圈杠精组成的复杂性
  • 二 饭圈杠精表现形式多样化
  • 第三节 粉丝杠精的形成:技术外因与群体内因
  • 一 技术外因:用户固有偏向与算法
  • 二 群体内因:算法强化群体极化
  • 第四节 粉丝杠精的诞生
  • 一 群体规范:秩序与群体压力下的盲从
  • 二 社会比较下的自我优越
  • 三 诞生的前提:身份认同与价值依附
  • 四 诞生过程:异质意见下的认知、态度、行为
  • 第五节 爱得更加清净纯洁:优化饭圈氛围
  • 一 推行平台管制政策
  • 二 国家应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优化网络空间监管体系
  • 三 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
  • 四 偶像及其公司积极引导,不做粉丝背后的胆小鬼
  • 第五章 真相、暴力、圈层、性别:社会议题融合
  • 第一节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后真相”与“真相后”
  • 一 “后真相时代”的反转新闻
  • 二 真相后的道德责难与社会弱势心理
  • 三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杠精的特点
  • 第二节 从个体困扰到公共议题:刘学州事件中的杠精
  • 一 网络暴力与个体的“社会性死亡”
  • 二 公共议题的事实判断困境
  • 第三节 “2·27”事件:群体行为中的杠精
  • 一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的群体极化
  • 二 差异文化群体间的平等
  • 三 趣缘圈层中杠精的共同特征
  • 第四节 货拉拉女子跳车事件:杠精眼中的性别与空间
  • 一 性别冲突与身份焦虑
  • 二 网络社会下的流动空间
  • 三 事件中的杠精身影
  • 第六章 以“杠”为名:青年人话语抗争
  • 第一节 杠文化的正面解读
  • 一 技术赋权:年轻话语输出口
  • 二 杠文化的正面意义
  • 第二节 《圆桌派》:以“杠”为名的社会议题共建
  • 一 参与与交锋:议题设置的介入
  • 二 举火为号:趋正的观点表达与语言特色
  • 三 话题制造:社会共鸣涟漪延展
  • 第三节 《奇葩说》:打造网络青春杠文化
  • 一 人物符号的杠文化表达
  • 二 诡辩语言: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 三 沉浸体验:打造火热开杠battle场景
  • 第四节 杠文化下的自由表达
  • 一 抬杠内容的自由性:打破回音室效应
  • 二 表现形式的自由性:全面看待与语言交流
  • 三 传播途径的自由性:多元渠道与双向互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意思的内容

    互联网时代催生出一些让人目不暇接的新词,杠精就属于此类。倒不是说杠精这个词以前没出现过,而是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大大加快之下,这个词被更多人熟知。书中论及杠精一词的起源,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茧房为杠精产生增加便利的土壤。

      1
      1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