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6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我国城市政治和城市治理的相关脉络。
内容简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权利平衡的进程,权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
本书从城市发展与权利发展的双重路径入手,结合中国城市史的历史演变,讨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权利失衡与权利实现,既完善城市权利理论的中国式研究,也赋予中国城市政治和城市治理研究一个比较深入的视角。
本书主要章节包括:权利的变迁及其指向、城市崛起与“特许的”权利、市制转换中的权利演进、城市身份的权利附加、城市的权利解锁:从农民到族群、城市的回归:权利的再发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城市发展的权利尺度
- 第一章 权利的变迁及其指向
- 第一节 权利的形成:历史与逻辑
- 一、权利的历史演变
- 二、权利的逻辑形成
- 第二节 权利的重建:结构与指向
- 一、权利政治结构的疏离
- 二、权利社会结构的瓦解
- 三、抽象权利的制度指向
- 第三节 权利的实现:路径与过程
- 一、现代社会的权利细化
- 二、权利的过程确认
- 三、权利的路径重建
- 本章结论
- 第二章 城市崛起与“特许的”权利
- 第一节 城市叙事的空间转换
- 一、城市叙事的纵向冲突
- 二、城市叙事的横向分歧
- 三、城市叙事的空间重建
- 第二节 城市自由与“特许的”权利
- 一、城市公民的历史权利
- 二、城市复兴中的权利特许
- 三、城市发展中的权利分化
- 第三节 进入城市的权利指向
- 一、现代城市中的空间隔离
- 二、城市权利对于空间的批判
-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市制转换中的权利演进
- 第一节 中国早期城市:形成与规范(公元前200年以前)
- 一、考古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 三、经济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 四、早期城市的政治整合
- 第二节 中古城市制度的巩固(公元前200年到宋)
- 一、中国古典城市结构的国家强化
- 二、中国古典城市市场和社会的萌发
- 三、中国古典城市政治结构的松动
- 第三节 近古城市制度的转向(宋末到晚清)
- 一、权力拥挤与政治性城市的繁荣
- 二、权力稀释与商业性城市的崛起
- 三、城市革命中的权利萌发
- 第四节 近现代城市制度的确立与权利体系化(晚清以后)
- 一、国家权力的下移与城市体系化
- 二、近现代城市的制度切换:租界与华界
- 三、城市治理的多重融合
-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城市身份的权利附加
- 第一节 城市化的启动:“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
- 一、城市化启动的政治逻辑
- 二、城市发展的工厂路径
- 三、工厂政治中的飘浮城市
- 第二节 城市体制的形成与权利附加
- 一、中国城市体制的等级结构
- 二、中国城市体制的身份锁定
- 三、中国城市体制的持续强化
- 第三节 知青“上山下乡”与城市权利的稀缺
- 一、城市的失败与“上山下乡”
- 二、城乡互动中的权利交换
- 三、城乡隔离中的权利解锁
-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城市的权利解锁:从农民到族群
- 第一节 城市政区的开放与农民身份的转换
- 一、农村改革中的城市因素
- 二、城乡合治的制度开放
- 三、农民进城与身份的替换
- 第二节 进入城市的农民
- 一、问题的提出:权利视野下的城乡流动
- 二、进入城市:个体权利与政策选择
- 三、城市中的农民:职业隔离与权利阻截
- 四、城市的接纳:个体权利到集体权利的转换
- 第三节 进入城市的族群:少数权利的生长与保障
- 一、城市形成的族群逻辑
- 二、城市复兴的族群角色
- 三、进入城市的族群:隔离与分化
- 四、城市族群的身份与权利
- 五、城市治理中的族群:融合与发展
- 第四节 “全球城市”的权利发展
- 一、资本、国家与族群的穿越
- 二、城市扩张的族群权利共生
- 三、全球城市社会的族群治理
-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城市的回归:权利的再发现
- 第一节 城乡异步的方案冲突
- 一、城乡分治的贫困转移
- 二、乡村问题的城市方案
- 三、城市问题的乡村方案
- 第二节 在城乡之间:复合型政策的发起
- 一、特色小镇:一种折中的方案选择
- 二、复合型政策的府际互动
- 三、复合型政策的路径分歧
- 第三节 在城乡之上:乡村的突围与城市的回归
- 一、城市体系中的村镇角色
- 二、新兴市镇的功能差异
- 三、复合治理的小镇转向
- 四、新兴市镇的空间融合
- 本章结论
- 余论 城市权利的外溢与融合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