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13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全景式画卷。
内容简介
本套书共4卷,是一套展现中华文化接受、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学术通史著作。以时间为轴,从中华文化源起到19世纪中期,分四个时期来全面系统叙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接受和吸收多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各个不同时期分卷中,涵盖了该时期物产、宗教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思潮等的文明互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海外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完整图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第一卷)
- 前言
- 导论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
- 一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 二 相遇、接受、互动与融合
- 第一章 中华文明与世界的早期联系
- 一 早期世界的文化版图及中国的位置
- 二 中华文化的原生性与世界文化发生期的基本格局
- 三 欧亚大陆的早期交流
- 四 商周时期对海外文化的吸收
- 五 站在全球史的角度看早期中华文明
- 第二章 秦汉到南北朝的海外交通
- 一 秦汉时期的文化开放与海外交通
- 二 丝绸之路
- 三 海上丝绸之路
- 四 早期中国人的世界观
- 第三章 西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一)
- 一 中国历史地理上的“西域”
- 二 汉魏北朝在西域的经略
- 三 “胡人”与西域文化的传播
- 四 传入中国的西域物产(一)
- 五 西域乐舞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一)
- 六 波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第四章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一)
- 一 古代的中印交通与往来
- 二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三 印度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一)
- 四 扶南与师子国:印度文化东传的中转站
- 第五章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初传
- 一 佛教的传播与接受
- 二 佛教在中国的初传
- 三 佛经汉译事业(一)
- 四 佛教在中国的初步流行
- 五 关于佛教在中国初传的几点认识
- 第六章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深化
- 一 两晋南北朝佛教东传高潮
- 二 鸠摩罗什:传播佛法的文化使者
- 三 中国僧侣的西行求法运动
- 四 法显:天竺取经第一人
- 五 佛经汉译事业(二)
- 六 排斥与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
- 七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八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七章 中国与希腊罗马文化的接触
- 一 中国与古希腊文化的接触
- 二 中国与罗马:两大帝国的遥相呼应
-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第二卷)
- 第八章 盛唐时期的全面开放
- 一 唐朝的中外交通与交往
- 二 隋唐两朝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经略
- 三 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 四 隋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 第九章 “胡人”与“胡风”
- 一 外侨与唐代社会
- 二 “胡人”带来的“胡风”
- 三 唐代艺术中的异域情调
- 第十章 西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二)
- 一 隋唐与西域的交通与交流
- 二 传入中国的西域物产(二)
- 三 西域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
- 四 西域乐舞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二)
- 第十一章 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一 波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二 大食与唐朝的交通往来
- 三 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第十二章 “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
- 一 袄教在中国的传播
- 二 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 三 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 四 “三夷教”兴衰论说
- 第十三章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二)
- 一 唐代的中印交通往来
- 二 印度物产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三 印度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二)
- 四 骠国对唐朝的献乐外交
- 第十四章 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及其中国化
- 一 隋唐中国佛教的大发展
- 二 蓬勃发展的西行求法运动
- 三 玄奘的求法活动
- 四 义净的求法活动
- 五 佛经汉译事业(三)
- 六 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
- 七 排斥与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二)
- 八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 九 佛教对唐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 十 佛教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 十一 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佛教在东亚的传播
-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第三卷)
- 第十五章 宋代海外交通与文化交流
- 一 宋代的海外交通与交往
- 二 宋辽与西域国家的交通往来
- 三 宋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 四 宋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 第十六章 元代的东西方大交通
- 一 蒙古西征与东西文化的交汇
- 二 元代繁荣的对外贸易
- 三 中西文化的大交汇
- 四 元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扩大
- 第十七章 宋元时期的外国移民
- 一 留居宋朝的外国商人
- 二 犹太人与犹太教
- 三 色目人:“皆以中原为家”
- 第十八章 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一 宋辽与阿拉伯的交通往来
- 二 元朝与伊儿汗国的交往
- 三 阿拉伯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四 阿拉伯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
- 五 阿拉伯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 第十九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 一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
- 二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二十章 也里可温教在元朝的传播
- 一 元帝国与罗马教廷的来往
- 二 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 三 景教在元朝的复兴
- 四 也里可温教兴衰简论
- 第二十一章 佛教文化东传的余绪
- 一 中印僧人的你来我往
- 二 佛经汉译事业(四)
- 三 佛教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 四 印度教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十二章 明至清前期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
- 一 叨至清前期的对外交往与海外贸易
- 二 郑和下西洋与文化交流
- 三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人的东进
- 四 全球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 五 叨至清前期对世界的认识
- 第二十三章 东南亚与中国的贸易及文化交流
- 一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与贸易
- 二 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及贸易
- 三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交往及贸易
- 第二十四章 拜占庭和非洲与中国的交往及文化交流
- 一 拜占庭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 二 可萨人在中西交通中的作用
- 三 唐朝与非洲的文化交流
- 四 宋朝与非洲的交通和贸易
- 五 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
- 六 以郑和船队为中心的叨初中非关系
- 七 输入中国的非洲物产与植物
- 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第四卷)
- 第二十五章 中国与美洲的旱期交通及美洲植物的传入
- 一 “马尼拉大帆船”连接的中国与南美洲的贸易交往
- 二 美洲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 三 中国与美国的早期交通
- 第二十六章 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
- 一 耶稣会来华传教的先行者
- 二 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 三 相继而来的传教士
- 四 本土化的传教策略
- 五 儒家基督徒
- 六 天主教在晚明的挫折与发展
- 七 清初天主教的发展
- 八 “礼仪之争”与文化冲突
- 九 余论: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文化意义
- 第二十七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一 “学术传教”与传教士的学者品格
- 二 传教活动与西书引进
- 三 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历法改革
- 四 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 五 西方物理学和机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 六 “自鸣钟”的流传与制钟业的发展
- 七 西方制炮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 八 西方地理学和世界地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九 西方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十八章 西方哲学艺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一 西方哲学和伦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 二 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 三 西方美术在中国的传播
- 四 西方建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 五 西方文学与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十九章 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的回应
- 一 西学东渐在中国的风云际会
- 二 中国学界对西学的回应
- 三 西学东渐之观察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 史料典籍
- 二 研究著作
- 三 研究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