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詹福瑞教授学术随笔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涵芬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种,分为三辑,共收录了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教授的学术随笔七十余篇,所涉内容广泛。

第一辑“一曲之见”,收录的是作者关于文化、文学的短论,如关于传统文化热、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中国文学史的撰写等。

第二辑“得一察焉”,收录的是作者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读书短札,“不求完整,不求四平八稳”,皆有感而发。

第三辑“启余者文”,收录的文章或是追怀前辈师尊的人格学问,或是介绍同辈师友的治学成果,或是为学生新书所作序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三代学者的某些风貌。所收大多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反映出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点滴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第一辑 一曲之见
  • 面对传统文化热
  • 关键在于发现价值关联
  • 清理与创新
  • 国学即经典之学
  • 中华文学的开放性
  • 回归文学研究
  • 确立正式 创新研究
  •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惑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 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个性
  • 中国文学史的兴起
  • 两部海外中国文学史
  • 中国文学自觉诸说
  • 唐诗之路的学理内涵
  • 第二辑 得一察焉
  • 先秦文学的历史高度
  • 解读《诗经》的民间立场
  • 屈原虚实之争
  • 史家褒贬二司马
  • 经学的神圣化与学术文化的凋敝
  • 外儒内道的经师马融
  • 失去“道规”的朝纲
  • 儒学理政的危机
  • 孔门反孔
  • 从硕学鸿儒到士人清流
  • 魏晋风度说
  • 生命意识觉醒的士人
  • 追求适性的士人
  • 魏晋士人的纵酒
  • 髑髅之乐
  • 阮籍的反游仙诗
  • 向死而生的挽歌辞
  • 怎样读《文心雕龙》
  • 文章学的“神思”论
  • “风骨”的理论内涵
  • 文变则通,通则久
  • 文采自然说
  • 文章之“势”
  • 声律的自觉
  • 唐诗选本的价值
  • 李白笔下的奴才
  • 诗人与镜子
  • 庄子梦蝶与李白梦游
  • 苍凉的孤旅之悲
  • 出身与书写的立场
  • 第三辑 启予者文
  • 写在《任继愈文集》出版之际
  • 西南联大与“五四”传统——任继愈先生《自由与包容:西南联大人和事》序
  • 著者不朽
  • 一代学人的良知——在纪念詹锳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编撰及成就
  • 张立斋《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两种序
  •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跋
  • 文学地理学的启示
  • 研究的文化——写在《林继中文集》出版之际
  • 默默耕耘的学者
  • 浙右文丛,中华瑰宝——写在《衢州文献集成》出版之时
  • 为文献之邦正名
  • 真得温柔敦厚之道——刘崇德《南郭诗钞》序
  • 多民族特点与世界眼光
  • 得其诗心哉——杨庆存《诗词品鉴》序
  • 实证与理论兼长——许建平《明清文学论稿》序
  • 目录之学,学之根本——徐永明《清代浙江集部总目》序
  • 高蹈遗世者的初始性格——《魏晋南北朝隐逸文学研究》序
  • 元代诗学的价值——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序
  • 《玉台新咏校正》的整理——张蕾《〈玉台新咏校正〉整理与研究》序
  • 汉宋楚辞注本对经典价值的揭示——孙光《汉宋文化与楚辞研究的转型》序
  • 气与文论——赵树功《气与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建构》序
  • 《国语》的性质——李佳《国语研究》序
  • 辨名正体,梳理源流——崔瑞萍《秦汉序体文学研究》序
  • 文学史的两个传统——任慧《先唐时期文学史书写研究》序
  • 钩稽考索,梳理查慎行诗歌批评——王新芳《查慎行诗歌批评研究》序
  • 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新著——仇海平《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史》序
  • 瞧瞧这群文化动物——李冰《瞧,这群文化动物》序
  • 写了半世的书——《李白生命意识研究》后记
  •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三十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