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审美生存思想,探析现实遮蔽问题,重构审美文化并加强教育。

内容简介

本著作在梳理中、西、马审美生存思想的源与流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审美生存的逻辑,并探析了审美生存因本源异化、现实困境及教化缺失所导致的现实遮蔽问题。接下来,本著作重点指明审美生存的澄明之道。最后,本著作主张应加强和改进审美生存的教化,包括重构审美文化——重建崇高审美、接受悲剧审美、肯认有限审美;加强审美生存的教育——解放人的感性,重视审美直觉,培育审美心胸,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学会诗意栖居;重视提升审美生存的能力——审美生存的语言能力、审美生存的思考能力、审美生存的节日效用、审美生存的日常践行;重视身体审美的落实——身体审美的存在维度、身体审美的超越维度、身体审美的实践通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建构中国特色的审美生存论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
  • 一 中国儒家审美生存思想
  • 二 中国道家审美生存思想
  • 三 中国佛家审美生存思想
  • 四 中国文化审美教化思想
  • 第二章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
  • 一 古希腊的审美生存思想
  • 二 中世纪的审美生存思想
  • 三 近现代的审美生存思想
  • 四 后现代的审美生存思想
  • 五 西方文化审美教化思想
  • 第三章 马克思的审美生存思想
  • 一 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根基
  • 二 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生成
  • 三 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实践与教化
  • 四 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的中国化
  • (一)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中国化的社会背景
  • (二)马克思审美生存思想中国化的思想背景
  • (三)鲁迅否定性维度的审美生存思想
  • (四)瞿秋白的审美生存思想
  • (五)毛泽东的审美生存思想
  • (六)胡风的审美生存思想
  • (七)美学论争时期的审美生存思想
  • 第四章 生存之于审美
  • 一 生存是审美的前提
  • 二 生存是审美的基础
  • 三 生存是审美的归宿
  • 第五章 审美之于生存
  • 一 审美是生存的目标
  • 二 审美是生存的标准
  • 三 审美是生存的意义
  • 第六章 审美生存的逻各斯
  • 一 生存是审美的根源
  • 二 审美是生存的升华
  • 三 个体是审美生存的载体
  • 第七章 审美生存的本源异化
  • 一 理性情感之分离
  • 二 精神危机之产生
  • 三 虚无主义之形成
  • 第八章 审美生存的现实困境
  • 一 时空性质之转变
  • 二 大众传播之异化
  • 三 审美文化之转型
  • 第九章 审美生存的教化缺失
  • 一 功利化导致信仰维度缺失
  • 二 齐一性导致差异维度缺失
  • 三 规训化导致自由维度缺失
  • 四 碎片化导致整体维度缺失
  • 第十章 审美生存的世界奠基
  • 一 自然环境的优化
  • 二 文化环境的改善
  • 三 审美生态的改变
  • 第十一章 审美生存的主体建构
  • 一 重视审美愉悦
  • 二 发挥移情潜质
  • 三 拓展审美心胸
  • 四 提升审美层次
  • 第十二章 审美生存的技艺锻炼
  • 一 生存的艺术化
  • 二 审美的实践化
  • 三 超越的整体性
  • 四 死亡的生成性
  • 第十三章 重构审美生存文化
  • 一 重建崇高之美
  • 二 接受悲剧之美
  • 三 肯认有限之美
  • 第十四章 加强审美生存教育
  • 一 解放人的感性
  • 二 重视审美直觉
  • 三 培育审美心胸
  • 四 培养审美能力
  • 五 提升审美趣味
  • 六 学会诗意栖居
  • 第十五章 提升审美生存的能力
  • 一 审美生存的语言能力
  • 二 审美生存的思考能力
  • 三 审美生存的节日效用
  • 四 审美生存的日常践行
  • 第十六章 重视身体审美的落实
  • 一 身体审美的存在维度
  • 二 身体审美的超越维度
  • 三 身体审美的实践通途
  • 跋 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