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析“科学用人”方法,90%以上的中小企业识人用人问题,都可以从本书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中小企业的识人用人标准与大型企业的有很大不同,本书紧紧围绕中小企业CEO和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介绍了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原则,人才估值分析,人才招募、培养、晋升、留任和淘汰的全流程,人才基本素质画像,以及外部人才识别方法和内部人才识别方法,内容分别对应:原则篇、估值篇、布局篇、画像篇、识别篇(外)、识别篇(内)。

本书提供了50张图表工具,以便于CEO带着核心团队一起学习和行动。本书从业务出发,不讲概念,只讲人力资源管理动作,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少走弯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第1章 原则篇
  • 1.1 中小企业的人才之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1.2 “阶段性原则”:避免陷入“全面提升陷阱”
  • 1.3 中小企业人才体系搭建阶段性任务差异
  • 1.4 “精兵原则”:从一个“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案例说起
  • 1.5 “工程化原则”:人才体系建设是一个“端到端”的“工程”
  • 第2章 估值篇
  • 2.1 这个高管该不该聘请?从战略价值创造层说起
  • 2.2 中小企业人才价值公式:人才估值=创造的价值-薪资成本
  • 2.3 通过业务卡点定义“人才价值实现路径层”
  • 2.4 从业务公式中找策略实现层的差异化
  • 2.5 试用期监测价值实现同样重要
  • 2.6 价值实现监测层:设立止损线
  • 2.7 两级管理制度和人才管委会:为人才估值保驾护航
  • 2.8 编制计算:把人才估值结果变成编制预算
  • 第3章 布局篇
  • 3.1 人才除了外部招聘,还有哪些来源
  • 3.2 招聘人才的渠道一览
  • 3.3 招聘(Buy):猎头的正确合作方式
  • 3.4 外脑(Borrow):把人才储备在企业外
  • 3.5 培养(Build):训战结合,以战“养”兵
  • 3.6 晋升(Bound):建立人才蓄水池
  • 3.7 留任(Bind):凝聚力,人来了还要留得下
  • 3.8 淘汰(Bounce):掉队的员工怎么办
  • 3.9 案例:一家传统的原材料企业如何引进营销高管
  • 3.10 工具:6B人才布局仪表盘
  • 第4章 画像篇
  • 4.1 为什么会看人走眼:“硬技能、软技能、动机、价值观”冰山模型解读
  • 4.2 硬技能:岗位关键任务分析
  • 4.3 硬技能:经验的价值
  • 4.4 软技能:可迁移的职场能力
  • 4.5 中小企业员工最需要的三大“软技能”
  • 4.6 求职动机:人才动机大起底
  • 4.7 为什么中小企业选人还要看“价值观”
  • 4.8 面试考察点清单
  • 第5章 识别篇(外)
  • 5.1 面试高管的四大误区
  • 5.2 为什么考察硬技能、软技能,不能只问“你会怎么做”
  • 5.3 面试官的四大重要工作之引导
  • 5.4 面试官的四大重要工作之记录和打分
  • 5.5 面试官的四大重要工作之核实
  • 5.6 如何识别求职动机:三个问题和两个关键考察点
  • 5.7 如何识别价值观:成功背后
  • 5.8 面试的流程安排
  • 5.9 高管的背景调查
  • 第6章 识别篇(内)
  • 6.1 分层管理:让人才流动起来
  • 6.2 任职资格:内部人才选拔的用人标准
  • 6.3 述职答辩:管理干部考察的“期末考试”
  • 6.4 人才校准会:对人才考察结果进行校验
  • 第7章 落地篇
  • 7.1 人才引进的体验之旅:面试前和面试中
  • 7.2 抓“买点”而不是说“卖点”:高管“痛点”一览
  • 7.3 高管入职的“顾虑点”解读
  • 7.4 用五步法说服候选人
  • 7.5 抓好面试后期四大关键时刻:“空降兵落地辅导”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汤君健老师的书,很值得一读

    中小企业在识人用人方面和大企业至少有三大不同:(1)人才加入的渠道不同。大企业由于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只要用好一两个招聘渠道,往往就可以起效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天然的声望劣势,就必须要学会拓宽招聘渠道,放低姿态,主动出击。(2)人才加入的动机不同。大企业福利好、稳定、工作相对轻松,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组织不完善的特点,所以,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的时候,不能和大企业硬碰硬地拼可以提供的薪资条件,而应该让候选人看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自己如何创造价值,通过讲发展的故事吸引愿意挑战不确定性的人才。(3)人才价值创造的出发点不同导致评价标准不同。大企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所以招聘更像是一个 “择优” 的过程,只要最好的,掐尖儿就行了。而且大企业流程完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人才即可,所以它们往往可以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自己慢慢培养。中小企业的招聘则是一个 “汰劣” 的过程,只要所聘用的人当下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且自身没有 “硬伤”,那就可以先用起来。面试中发现的这个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未来使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就好。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大企业的用人观,就会导致中小企业无人可用。如今,越来越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选择把创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 “草根” 中小企业,也希望自己的企业 “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这些来自中小企业的需求,都对识人用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 “教科书式” 的人力资源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求贤若渴的中小企业。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理论工具化,“少说道理,多给工具”,这一点我在管理咨询中深有体会。管理中的各种 “大道理” 就好像 “做菜要放盐”,都是 “正确的废话”,具体什么时候放、怎么放、放多少才是关键。本书一共给出了 50 张图表工具,相信只要照着做,至少可以达到 “60 分”。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是第一位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萝卜快了不洗泥” 很正常,只要方向大致正确,具体操作起来有些许不完美,一时半会儿做不到分 100 甚至 80 分,都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在于从业务出发,看人力资源管理动作。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 “科班出身” 的 HR,在宝洁工作的 8 年时间里,我一直在销售部,只是因为对人才发展工作的热爱,我自学了宝洁科学的识人用人的方法。后来创业时,除了分管人力资源,我还一度管理过供应链、政府关系等模块。不过正是因为我不是从招聘专员、培训主管这样正统的人力资源序列走上来的,我对人力资源管理动作没有所谓的 “执念”。对于一切管理工具,我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对业务发展有没有切实的帮助。有,我们就用;没有,那就先搁置。本书适用的对象包括中小企业的 CEO、大企业出身希望更接地气的高管、中小企业出身希望接触工具化管理方式的高管、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等等。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少走弯路,我研究了大量优秀中小企业的实证案例,并结合近年来管理咨询积累的实操经验,从识人用人的全流程展开。相信学习后的企业将会掌握识人用人的科学方法,精于识人,善于用人,使企业突破关键业务的卡点瓶颈,早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汤君健

      转发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国家,只有其创业密度和创业质量都足够高,经济才能释放出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然而,创业的学费,正成为整个社会的巨大浪费。现实中,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创业企业九死一生,每年数以千亿元的创业浪费,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很多人是在凭经验、凭直觉创业。实际上,创业是一门科学,一门由多元学科组成的应用科学。为探索、开发、实证和发展创业一路所需的科学创业方法论,高维学堂联合数十位 “有学科理论、有实践经验” 的实战导师,于 2015 年发起 “科学创业” 的教研、教学、实践落地活动。历时 6 年,历经 40 多门创业知识的重新开发、1000 多场线下课的教学改进、15 000 多位创始人的实践检验和反馈,“科学创业” 终有雏形。高维学堂也成为红杉资本、BAI 资本、天图投资等一线基金指定的投后赋能首选机构。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鼓励和支持下,各位导师和高维学堂决定将这一系列的认知成果出版成书,如已出版的《科学创业》《升级定位》《极简项目管理》《科学分钱》,以及这本《中小企业识人用人一本通》,等等。汤君健老师的《中小企业识人用人一本通》,是创业公司选用人才的重要攻略,人选对了用对了,组织就活了。这些书籍旨在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创业方法论,传播给更多有需要的创业者。其中,每本书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底层逻辑多有共通之处,可以不断检视、验证彼此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共同致力于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加速企业成长。林传科高维学堂创始人 “科学创业” 理论体系首席架构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是在初级用工岗位识人用人上,还是在中高管的吸引、识别、落地上,创业企业都存在着和大企业非常大的区别。然而,很多创业企业依然在犯 “刻舟求剑” 的错误,它们原封不动地照抄华为、阿里巴巴(简称阿里)、宝洁的方法,结果 “水土不服”。2018 年,我开始做人才梯队相关的管理咨询工作,在帮助许多中小企业搭建人才梯队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因为迷信 “大企业” 的人才方法,往往付出了远超过自己当前业务、战略承受能力的薪酬成本进行人才高消费,导致企业人浮于事,人效产出低迷;或者照搬大企业的标准评价人才,结果无人可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