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今世界,我们又一次站在了人类文明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将走向何方?

内容简介

《人类的未来》一书试图回答:人类在工业文明之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文明?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人类应该向哪个方向进化?

作者从全球文明进而实现伟大文明的角度描述了人类未来共同体的理想,并以中国走在全面复兴之路所面临的七大战役为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在推动全球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的贡献。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人认识自己的国家在人类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责任和作用,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未来人类共同体而奋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序言之二
  • 序言之三
  • 序言之四
  • 序言之五
  • 致谢
  • 导言
  • 人类走向哪里?
  • 关于人类的进化
  • 关于技术
  • 关于未来文明
  •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未来
  • 认识中国
  • 但愿人类真正觉醒
  • 第一章 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度忧虑
  • 一、 技术崇拜症
  • (一)技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任何问题,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 (二)人类只是技术元素的阶段成果之一
  • (三)奇点理论
  • (四)超人类主义
  • 二、 技术忧虑症
  • (一)担忧技术的滥用
  • (二)担心未来技术集成的人造物超过人的能力,控制人类
  • (三)技术对道德规范的消极影响——伦理道德危机
  • 三、 关于人类进化方向的忧虑
  • 四、 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 (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 (二)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 (三)以计算为基础的技术
  • (四)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 (五)智能制造与3D/4D打印技术
  • (六)脑工程
  • (七)新能源技术
  • (八)新材料技术
  • (九)太空探索和载人航天技术
  • (十)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 (十一)软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 (十二)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集成
  • 五、 不容忽视的科学技术危机
  •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万能论所推动的人类文明危机
  • 一、 所谓“人机文明”时代
  • (一)第一类物种——“超人”
  • (二)第二类物种——类人机器人
  • (三)第三类物种——那些幸运地生存下来的传统人类
  • 二、 让事情任其发展,会发生什么
  • (一)所谓人机文明时代,人类会幸福吗?
  • (二)“人”的尊严在哪里?
  • (三)未来的超人或类人机器人如何看待传统人类
  • (四)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被处理……
  • 三、 三类物种的五种“战争”
  • (一)正常人类与超人的战争:原则性争论、不断发生悲剧,最终传统人类将败下阵来
  • (二)超人之间的战争和埋藏在超人社会的定时炸弹
  • (三)传统人类与类人机器人的战争
  • (四)超人和类人机器人的战争
  • (五)人世间的战争
  • (六)迎接三类物种共存的挑战
  • 四、 我们有资格吗
  • (一)人类对自身及其所生存环境的认识还很不充分
  • (二)目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仍是基于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 (三)难以确定的标准
  • 五、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 第三章 技术是什么?
  • 一、 广义技术
  • 二、 长期被忽视的软技术
  • (一)硬技术革命周期与软技术
  • (二)硬技术不是产业革命的单一驱动力
  • (三)人们越来越认同软技术的重要性
  • 三、 认识软技术的意义
  • (一)软技术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在那里创造价值的过程完全是不同的范式
  • (二)以崭新的视角观察世界
  • (三)要想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必须充分发挥软技术的特性
  • (四)建立了软环境理论
  • (五)扩大创新空间,提高创造性,调整创新战略体系
  • (六)揭秘非技术因素
  • (七)软硬论
  • 四、 是什么决定技术创新方向
  • (一)技术的负面影响,其责任不在于硬技术
  • (二)区别知识和技术
  • (三)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技术
  • (四)区别科学与技术
  • (五)区别软技术和硬技术,谨防“坏的”软技术
  • 五、 软硬技术在生命领域的集成及其风险
  • (一)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 (二)技术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
  • (三)机会与挑战
  • 六、 人类必须规范技术
  • 七、 只靠规范和控制是不够的
  • 第四章 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文明
  • 一、 工业文明的实质
  • 二、 从人文社会视角探索人类的进化
  • 三、 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文明
  • 四、 全球文明
  • (一)物质文明
  • (二)精神文明
  • (三)政治文明
  • (四)生态文明
  • (五)星际文明
  • 五、 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一)为什么人作为社会人的进化之研究得不到重视,更没有像对自然人进化那么吸引广泛的注意力和投资?
  • (二)全球文明冠以“全球”的意义
  • (三)全球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五章 缔造“全球文明”之艰难历程
  • 一、 全面的文明转型任重而道远
  • (一)工业文明的强劲趋势还在继续
  • (二)我们处于人类文明进程中新旧文明交替的历史阶段
  • (三)永久和平的争论
  • 二、 各国发展模式可以是,应该是不同版本
  • 三、 基本原则
  •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
  • (二)与实现全球文明接轨
  • (三)从解决现实问题着手
  • (四)必须守住几个底线
  • (五)合作与联合
  • (六)尊重、学习和包容各种人类美好未来的试验乃至广泛实践,甚至是失败
  • 四、 超越全球文明,展望伟大文明
  • 五、 伟大文明的进程
  • 第六章 人类有可能创造伟大文明时代吗?
  • 一、 感化和教育的力量
  • 二、 人类是可以而且应该寻找到共同的价值观
  • 三、 人类向往的幸福社会都有共性
  • 四、 人类从未停止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
  • (一)老子的《道德经》
  • (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 (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 (四)康德的《永久和平论》
  • (五)美国的《独立宣言》
  • (六)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 (七)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
  • (八)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主义宣言》
  • (九)列宁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教训
  • (十)联合国人权宣言
  • (十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 (十二)欧盟
  • (十三)雅克·法斯科团队的维纳斯计划
  • (十四)保罗·索莱利和阿科桑蒂
  • 第七章 将全球文明的价值观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 一、 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
  • (一)前提和共识
  • (二)条件:发展空间
  • (三)发展目标
  • (四)六大发展途径
  • (五)软硬技术手段和保证系统:坚持技术的工具性,把握技术创新方向
  • (六)创造向善的广义文化环境
  • (七)教育和感化是根本
  • (八)结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文明的选择
  • 二、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实践
  • (一)促进稳态的、绿色的、不断创新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二)保护、节约、合理开发并循环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应用模式转型)
  • (三)坚持修复、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型)
  • (四)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公平、公正、自律、和谐的社会(社会发展模式转型)
  • (五)积极发展科学与技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文明转型)
  •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 (七)中国2050:前途光明,风险犹存
  • 三、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模仿”走向“创新”之国
  • (一)值得深思的问题
  • (二)转变观念
  • (三)战略创新
  • (四)破解软环境的九大挑战——体制/机制/制度/文化环境方面的全面创新
  • (五)让企业走出创新困境
  • (六)中国的全面复兴与未来研究
  • 四、 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 (一)绿色发展的系统工程
  • (二)绿色发展的理念及其大背景
  • (三)绿色发展的实施系统框架
  • 五、 绿色发展的战略管理和中国的实践
  • (一)战略目标和未来愿景
  • (二)战略规划——合目标的,软硬平衡的战略部署
  • (三)战略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 (四)战略管理必须与未来展望相结合
  • (五)绿色发展,必须助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真实进步——超越GDP,建立真实进步指标(GPI)系统
  • (六)改变发展模式与企业行为
  • (七)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公民参与
  • (八)绿色发展的立体集成体系
  • 第八章 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勇于承担责任
  • 一、 取得共识是关键
  • 二、 改变思维模式是取得共识的前提
  • 三、 教育是根本
  • 四、 美好的未来不是预测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 五、 包容和高瞻远瞩
  • 六、 勇于承担责任
  • 七、 把实现伟大文明的接力棒,交给我们的下一代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当做方向的参考,看一看就好

    金教授探索的是一个简单问题的答案: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全球文明?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学者、哲学家和政治家们几个世纪了。通常探索这类问题:我们能否同意一个伟大文明的属性?学者和诗人都曾尝试过,讲的都是正确但无效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的《消失的地平线》描述了一个虚构的香格里拉,一个亚洲的、与世隔绝的失乐园,在那里世界的智慧被保留了下来,但是既然已经与世隔绝 又如何能保存所谓的世界的智慧呢?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的乌托邦是一个宽容的、守法的地方,在那里理性占了上风,但他的乌托邦,先决条件是资源充沛,人们不必为了生存资源而竞争;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聚焦于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国王,在其王国的治理方面提倡正义和节制 未经法制的锤鍊,法律的约束,就奢谈反人性的正义和节制,更是奢望;而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新大西岛》描绘了一个重视知识、尊严和研究的乌托邦,就更不用反驳了。上述这些大学者提出的大论,其实都正确。但是都是只适合极少数菁英份子组成的高道德、低欲求社会。而全球文明这个范围,会包含到更大比例的、没有如此高觉悟的一般平民老百姓,理论上的高尚美好,是争不赢眼前的小确幸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未来的第一阶段是走出地球,进入太阳系生存。目前来看,最有希望的目的地是火星,为了殖民火星,人类需要通过温室效应改造火星的气候,把火星变成人类的后花园。这一步,就是开启人类星际殖民的第一步。人类未来的第二阶段是走出太阳系,这个过程中最大挑战来自星际间遥远的距离,因此人类必须使用更先进的能源制造出更快的宇宙飞行器。另一方面,为了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接触,我们也有必要去了解外星人的特点。作者认为,智慧外星生命需要有三个属性,分别是立体视觉,有抓握能力的肢体和语言。人类未来的第三阶段是突破宇宙的局限。宇宙的终结会灭绝所有的生命和文明,作者给我们指出了两条出路。第一条是利用暗能量制造出对抗大撕裂的安全区;第二条是进入其他平行宇宙中生存。只有这样,宇宙的终结才不会是人类故事的结局。

        2
        评论

      出版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系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出版社以“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为出版宗旨,推出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调、重实用、讲实效的科技佳作,如《时间简史》《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