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分析宏观经济的通俗读本,从格局、周期和趋势三个角度,把脉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系统全面地解读中国经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并展望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从经济格局角度,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解读,系统性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状况,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经济的突出变化和主要特征;

第二篇从经济周期角度,基于常见的经济周期类型,介绍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表现、成因以及影响,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周期位置,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第三篇从长期趋势角度,根据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分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变迁规律,勾勒出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前言 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
  • 第一篇 中国经济运行的格局
  • 第一章 研判中国宏观经济的框架和指标
  • 一、宏观经济如何运转
  • 二、常用的中国宏观经济指标
  • 第二章 GDP
  • 一、GDP如何统计
  • 二、中国GDP的规模、增速与结构
  • 三、容易混淆的GDP与GNI
  • 第三章 三大产业
  • 一、国民经济行业如何划分
  • 二、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的第一产业
  • 三、第二产业成就中国全球制造业大国地位
  • 四、成长中的服务业
  • 五、观察行业是否景气——采购经理指数(PMI)
  • 第四章 三大需求
  • 一、14亿人口汇聚起的消费力量
  • 二、投资——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先生”
  • 三、认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进出口
  • 第五章 价格
  • 一、衡量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的GDP平减指数
  • 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品价格
  • 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业生产者价格
  • 第六章 就业
  • 一、就业情况的整体衡量
  • 二、经济增长创造的城镇新增就业机会
  • 三、反映劳动力闲置状况的指标——失业率
  • 四、求人倍率与工资——衡量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
  • 五、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就业
  • 第七章 财政收支
  • 一、“四本预算”揭示财政收支路径
  • 二、从财政赤字变化观察财政风险
  • 三、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 第八章 货币调控
  •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二、我国的货币政策转型
  • 三、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 第一篇小结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 一、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
  • 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 三、疫情“后遗症”带给中国经济的新挑战
  • 第二篇 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
  • 第九章 经济周期分析框架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
  • 一、什么是经济周期
  • 二、如何划分经济周期的阶段
  • 三、几种常见的经济周期
  • 四、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波动
  • 第十章 农业周期
  • 一、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生产
  • 二、中国的猪周期波动
  • 第十一章 创新周期
  • 一、科技和产业革命与创新周期
  • 二、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创新周期
  • 三、创新周期下的能源转型
  • 第十二章 房地产周期
  • 一、人口与房地产周期
  • 二、人口因素影响下的中国房地产长周期
  • 三、房地产调控与房地产短周期波动
  • 第十三章 设备投资周期
  • 一、设备更新与设备投资周期
  • 二、中国的设备投资周期
  • 第十四章 库存周期
  • 一、企业存货管理与库存周期
  • 二、中国的库存周期
  • 三、库存周期与工业品价格、资源类周期股走势
  • 第十五章 金融周期
  • 一、信贷、资产价格与金融周期
  • 二、中国的金融周期
  • 三、金融周期下的资产价格波动
  • 第二篇小结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走势
  • 一、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
  • 二、“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走势
  • 三、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外部风险
  • 第三篇 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
  •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 一、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 二、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力机制
  •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
  • 一、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
  •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二元经济阶段
  • 第十八章 经济增长的动力分解
  • 一、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
  • 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
  • 二、要素禀赋如何决定主导产业的发展
  • 三、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之路
  •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演变
  • 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需求结构变化
  • 二、消费结构的长期变化规律
  • 三、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中的城乡结构变化
  • 一、城市化率的“S”形变化规律
  •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
  • 三、城镇化与基础设施、住房投资前景
  • 四、城镇化与未来的城市竞争
  • 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 一、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规律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演变
  • 三、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如何演变
  • 四、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变化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 第二十三章 经济增长中的跨境贸易投资变化
  • 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规律
  • 二、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 三、跨境直接投资的变化规律
  • 四、中国直接投资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 第三篇小结 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 一、定位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中国经济
  • 二、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 三、如何保障翻番目标的实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分析宏观经济的,从格局、周期和趋势三个角度,把脉中国经济

    一本分析宏观经济的通俗读本,从格局、周期和趋势三个角度,把脉中国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系统全面地解读中国经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并展望中国经济的 “过去”“现在” 以及 “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经济格局新变化

      2021 年 - 2035 年,中国经济目标是实现 GDP 总量或人均收入较 2020 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越两个关口。第一个是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水平,要避免 "低收入陷阱",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第二个关口是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水平,要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中国经济面临多种挑战。全球经济正面临经济全球化逆风和保护主义主导,但中国仍有三方面因素有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首先,中国正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次,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主要举措,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人力资本积累和投入的提高也将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加大教育投资、推动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劳动者技能和提升资本投入质量,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为实现高质量增长,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投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此外,还需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应对保护主义和经济全球化逆风,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维护开放的经济环境。总之,中国经济在 2021 年 - 2035 年期间面临挑战和机遇,实现远景目标需要跨越两个关口,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举措来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需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保持开放的姿态,确保经济稳定发展,推动经济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纵览中国宏观经济的一本好书。

        作者用横跨国内国际的宽阔视野和纵览中国宏观经济历史经历,来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全面地解读中国经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并展望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