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文化变迁的细节来观察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变化。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这些如群星一样的文明,经过交融合流,终都依附于同一个主流,形成我们独特的文明。

中华文化漫长的演变过程经历着纵横两个尺度的文化交融,横向是各类外来思潮的影响,本书关注的重点则是纵向的历程,即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问题,涉及主题从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火锅、月饼、螃蟹)、服饰(秋裤)、社会生活(厕所、垃圾、快递、追星、阅兵、抗疫)到节庆(春节、清明节)、习俗、信仰(灶神、哪吒、玉兔)等。

本书不同于那种宏大的叙事,而是着眼于古人生活日常,选择从文化变迁的细节来观照历史,这种边缘文化史为思考当下社会文化碰撞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切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借得花枝三分色,染及空山一缕春
  • 前言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 火锅简史
  • 月饼简史
  • 食蟹简史
  • 厕所简史
  • 古代垃圾简史
  • 古代身材审美简史
  • 古代“秋裤”保暖简史
  • 古代女装大佬简史
  • 古代反家暴简史
  • 古人迷惑追星简史
  • 清明节简史
  • 牛郎织女简史
  • 玉兔简史
  • 哪吒简史
  • 灶神简史
  • 古人春节吃喝玩乐简史
  • 古代“高考满分作文”简史
  • 古代报纸简史
  • 古代快递简史
  • 漫话宋版书
  • 古代阅兵简史
  • 古代抗疫简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侯印国著.《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

    【格式引文】侯印国著。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领读文化.2021:5.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vl6RlfxOZqsG0UN 生活是文化的承载,文化是生活的根源,两者如花照水,如水映月,皆可归于中华文化本身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风月同天” 是一句佛偈,其闳约深美之处,难以言尽,拿来做古代文化生活、历史知识普及的书名是合适的,看见这四个字,便仿佛站在时光的涯岸边,看月隐星沉,参流水浮生。人事已非,而光景常新,我们要做的,是 “借得花枝三分色,染及空山一缕春”。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河落日圆

      明朝的灭亡,鼠疫可能是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643 年,京师大疫。《明史》载:“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明通鉴》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明崇祯实录》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 因疫病死者之多,以至于北京城的各大城门都被出城的棺材堵塞了去路。再后来,不少家庭全家死亡,尸体无人收敛。这一年正月,李自成的军队席卷半个中国,而北京城中,瘟疫之初有 2.7 万匹战马,但到了 1644 年李自成破城之前,北京军队中能够作战的马匹仅剩下了 1000 匹。北京城的士兵更是由 10 万变成了 5 万,幸存的士兵也因为身体虚弱而失去了战斗力,文献记载他们 “衣装狼狈,等于乞儿”。我们不能将明朝的灭亡全部算到瘟疫的头上,但我们也确实应该承认,这场瘟疫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疫病的影响贯穿于中国文化,影响至今在历史上,疫病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延续至今的文化记忆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疫病的影子。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当属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 春节。《吕氏春秋》记载:在季冬时要 “命有司大傩”,傩就是驱除灾疫的祭祀,主要是为了驱逐疫疠之鬼。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疫病的危害,《周礼》说:“四时皆有疠疾”,《左传》记载:“天有菑疠”,《素问》载:“厉大至,民善暴死”,都是对于疫病危害的总结。王充《论衡》中也提到,鬼魅作祟,因而产生瘟疫,应当驱鬼或祈神祛除。傩的仪式,正表达了人们抗击疫病的美好愿望。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一书中开始出现了 “除夕” 这个名词,指的就是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这一夜,会燃放爆竹,目的就是 “辟邪驱鬼”。除夕的傩仪,在后代一直得到保留。《后汉书・礼仪・大傩》记载了当时的仪式:方相氏领舞,头戴四个金色眼睛的假面,穿黑色上衣,系红色围裙,手掌蒙熊皮,一手执长戈,一手执盾牌。用长戈向四方冲击,喊声震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这一天,“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而且仪式队伍 “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大年初一也需要祛除疫鬼。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记载:“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大年初一这一天鸡鸣时分,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在庭前点燃爆竹,主要就是为了辟邪山臊恶鬼。什么是 “山臊恶鬼” 呢?据其所引用的汉代《神异经》所记载的传说,在西方大山中,有一种只有一个脚、身高尺余的怪物,人要是遇到它,就会寒热不调,容易生病,这个怪物就叫 “山臊”。这种鬼最怕的就是竹子在火里燃烧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祭瘟神》说,在宋元时代,元旦日四鼓时各家都要祭祀瘟神,以保一年之平安。可以说,除夕和初一的习俗里,保留着古人驱逐疫病的原始记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化传承风俗习惯

        中国的智慧并不在于个人,而在于集体。中国没有西方的科技,但是面对生存,中国人有特定的生存方式,虽然没有浮力定律,但是中国的造船,和以船为运输和营生的工具,中国人自有心得。如果说,西方的科学更注重理论,而中国更多的实际应用技术。风俗习惯,给予中国人团结,友好的记忆,在面对生活习惯之中,更多的是睦邻友好,德才兼备之教化,面对现代城市和科技的变化,可能还有很多人记得,农村的组队生产帮助方式。面子可能不是为了尊严,而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而 “大男子” 注意,也是因为生产生活需要所确定,,农忙时节,互帮互助,敢天时的景象给予违反 “睦邻友好” 的代价很少有人敢违背。中国的生存和一些风俗,可能并不那样封建,而是一种面对科技和营生的方式,理解一些事情,可能真的需要对事情有所认知,不然可能不是我们笑话故事,而是我们自己会因为我们的方式而成为笑话!读历史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收获和了解,更在于认识和理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领读文化

        北京领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份,一家年轻有活力,并拥有资深出版团队和丰厚内容资源的内容策划、营销推广与发行公司,致力于用理性态度、市场眼光、匠人手艺,为城市中产者提供高品质图书及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