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3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关注战时经济背后的货币和金融策略,拓展至整个近代时期商业、贸易和产业政策背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对抗。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货币金融发展的国际因素和内外部力量的交互影响,期待能够对近代中国货币和金融发展史有所贡献。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调查资料、档案资料的充分发掘,澄清了近代时期中日货币战争的表现、形式、内容、演变及影响等客观历史事实,有助于人们理解政治和军事战争背后的货币和金融的争夺和对抗。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导论
 - 一 中日货币战争的主要内容
 - (一)贸易扩展和民间货币体系之间的冲突
 - (二)围绕奉票兑换、货币市场竞争和币制借款等问题的相互博弈
 - (三)围绕币制统一和法币改革的斗争
 - (四)围绕摧垮或动员“抗战经济力”的对抗
 - 二 中日货币战争的主要特点
 - 三 研究意义与框架结构
 - (一)研究意义
 - (二)框架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一章 日本对东北民间货币干预和贸易竞争
 - 一 对过炉银的干预与汇兑市场的争夺
 - (一)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货币政策与军票发行
 - (二)日本军政署废除过炉银的方针
 - (三)废除过炉银制度的目的
 - (四)将战时规定永久化的企图
 - (五)争夺汇兑与放款市场
 - 二 扶植日商介入银炉的经营
 - (一)正隆银行的设立与增资
 - (二)正隆银行假出资内幕的暴露与整理
 - 三 对东北贸易的竞争
 - (一)轮船与帆船的竞争
 - (二)日本货物与英美货物的竞争
 - (三)日商与华商的竞争
 - (四)营口贸易中华商的优势
 - 四 铁路与水运的竞争
 - 五 新集散市场的发展
 - (一)铁路附属地市场的发展:以长春为代表
 - (二)1909年交易风潮的影响
 - 六 营口与大连的竞争
 - (一)在油坊业上的竞争
 - (二)豆货出口的变化
 - 第二章 中日合资银行案与奉天官银号
 - 一 清廷回收权益及其货币政策
 - (一)回收权益与官银号设立的背景
 - (二)日方对官银号设立的阻挠
 - 二 日方合资银行提案
 - (一)日方合资银行提案的意图
 - (二)合资银行案的破产
 - 三 小洋票的发行及市场竞争
 - 四 围绕钱票发行权的官商斗争
 - (一)商务总局与公议会的对立
 - (二)公议商局的挤兑危机及其影响
 - 五 官银号的扩张与货币整理
 - (一)官银号的经营与扩张
 - (二)徐世昌的货币整理
 - 第三章 金银本位制之争与日本对东北货币政策演变
 - 一 以银本位统一东北币制的企图及争论
 - (一)银本位货币政策的确立及分歧
 - (二)横滨正金银行与满铁的金银本位论战
 - 二 由银本位向金本位为主的货币政策转变
 - (一)日本币制方针的转变
 - (二)金银本位货币的消长
 - 三 大连交易所推行金本位制的尝试及失败
 - (一)大连交易所的建立与交易货币
 - (二)大连交易所对金本位货币交易的强制推行
 - (三)各界的反对及金银复本位的恢复
 - 第四章 民国初期的奉票兑换危机
 - 一 停兑令发布前的日本挤兑事件
 - 二 停兑令造成的全面兑换危机
 - 三 从限制兑换到大洋本位
 - 四 新的货币格局与兑换问题
 - 第五章 奉票和日本货币的交易与竞争
 - 一 奉票和金票的流通区域及其特点
 - (一)奉票的发行和流通状况
 - (二)金票的流通状况
 - (三)禁止金票流通政策及其失败
 - 二 中日货币在东北各地的交易
 - (一)奉天的货币交易
 - (二)安东的货币交易
 - (三)开原交易所
 - (四)滨江货币交易所
 - (五)长春和吉林的货币交易所
 - (六)营口的货币交易
 - (七)四平街、公主岭的交易所
 - (八)大连市场的奉票上市问题
 - 三 奉票的推行及价值维持
 - (一)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期的奉票价格与货币政策
 - (二)合并三大银行试图统一货币
 - (三)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后的金融管制和奉票扩张
 -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的奉票危机
 - 四 奉票暴跌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一)奉票下跌对特产物出口的影响
 - (二)奉票下跌对进口商品的影响
 - 第六章 中日货币争夺漩涡中的民间货币:过炉银制度的变迁
 - 一 过炉银地位的下降与价格波动
 - 二 营口银炉派系与西义顺破产案的发生
 - 三 西义顺破产案的救济与官方对市场管理的强化
 - 四 厚发合破产与过炉银的衰落
 - 第七章 民国初期的中日币制借款
 - 一 多国银团与币制借款
 - (一)清末民初的币制借款
 - (二)多国银团的更迭
 - 二 日本对中国金融的破坏活动
 - 三 从“西原借款”到《金券条例》
 - (一)“西原借款”与《金券条例》的主要内容
 - (二)中国政府的内部纷争与对外警惕
 - (三)中国国内舆论的抗议
 - (四)日本国内的分歧
 - (五)国际列强的干涉
 - (六)币制借款的结局
 - 第八章 日本对华资本输出及经济冲突
 - 一 日本对华资本输出的增长
 - (一)日本的对华投资
 - (二)日本在华银行势力的拓展
 - (三)中日债务增长及其影响
 - 二 废约运动中的中日对抗
 - 三 “大萧条”的冲击与九一八事变
 - (一)国际金银比价变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二)大萧条冲击下的日本经济
 - (三)大萧条与九一八事变
 - 第九章 伪满中央银行与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制
 - 一 伪满洲中央银行的成立
 - (一)对官方金融机构的封锁
 - (二)币制问题与货币本位争论
 - (三)伪满洲中央银行的成立和新货币发行
 - 二 对东北地区货币金融的整理
 - (一)回收主要货币
 - (二)其他地方纸币的回收
 - (三)对日系货币的整理
 - 三 对满银券的币值维持
 - 四 日满货币一体化
 - (一)以金本位制为目标的日满货币一体化方案受挫
 - (二)满银券和日圆等价连接协议的达成
 - (三)实行外汇管理
 - 五 伪满洲中央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 第十章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与国际关系
 - 一 金本位改革的尝试与纸币发行管理
 - 二 废两改元
 - (一)废两改元的背景
 - (二)关于废两改元的讨论与筹备
 - (三)废两改元的实施及意义
 - (四)日本对于废两改元的态度
 - 三 法币改革的背景和酝酿过程
 - (一)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 (二)与美国关于售银和稳定白银价格的交涉
 - (三)对美英日等国的借款交涉
 - (四)李滋·罗斯访华与日本的态度
 - (五)关于币制改革的国内讨论
 - 四 法币改革的实施
 - (一)与美国售银协议的达成
 - (二)财政部公告与法币政策
 - (三)白银的收兑和法币发行
 - (四)对外商银行存银的接收
 - (五)稳定外汇与中美货币协定
 - 五 日本对法币改革的态度和反应
 - (一)中国币制改革与日本各界
 - (二)日本军部对币制改革舆论的排击
 - (三)币制改革与抗日战争
 - 第十一章 日本分裂华北与“华北金融独立”阴谋
 - 一 分裂华北构想与华北自治
 - (一)炮制“华北殖民地论”
 - (二)华北金融独立构想
 - (三)华北自治与冀东伪政府
 - 二 华北金融独立政策的调整
 - (一)阻止北银南运
 - (二)华北自主货币实施计划纲领
 - (三)成立伪冀东银行,发行伪冀东银行券
 - 三 冀东武装走私与财政攻击
 - 四 日本华北政策的发展
 - 第十二章 全面抗战时期的货币战Ⅰ:1937—1941
 - 一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与“联银券”
 - (一)朝鲜银行券在华北的流通与失败
 - (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成立
 - (三)用联银券统一货币的企图
 - (四)围绕货币兑换率的斗争
 - (五)统制外汇汇率,实施“汇兑集中制”
 - 二 伪察南银行券与伪蒙疆银行券
 - (一)蒙疆伪联合政府的建立
 - (二)伪蒙疆银行成立之前察南及晋北地区的货币状况
 - (三)伪蒙疆银行与蒙银券
 - 三 “军票”的发行与流通
 - (一)军票在华中、华南的发行与流通
 - (二)用军票统一日圆系货币
 - (三)军票的价值维持
 - 四 伪华兴商业银行与“华兴券”
 - 五 “中央储备银行”与“中储券”
 - (一)“中央储备银行”的成立
 - (二)用中储券统一华中货币
 - 第十三章 全面抗战时期的货币战Ⅱ:1942—1945
 - 一 日本“以战养战”的货币政策
 - (一)太平洋战争前的货币政策与物资抢购
 - (二)对华货币政策及其转变
 - 二 制造假币、套购物资的斗争
 - 三 通货膨胀与伪币信用崩溃
 - (一)主要伪币的发行量及通货膨胀状况
 - (二)军费筹集与银行互存
 - (三)通过黄金回收货币的失败
 - 四 中日货币战的总体态势
 - 第十四章 战时中国政府的货币应对政策
 - 一 国民政府战时货币金融政策(1937—1941)
 - (一)抗战初期的金融管制措施
 - (二)稳定法币的计划和措施
 - 二 国民政府战时货币金融政策(1942—1945)
 - (一)强化金融管制,阻止法币内流
 - (二)抢购沦陷区物资
 -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战
 - (一)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
 - (二)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
 - (三)根据地货币与法币、日伪币的关系
 - 第十五章 总结
 - 一 竞争性货币市场
 - 二 货币本位之争与币制统一
 - 三 货币兑换与汇率冲击
 - 四 战时的货币政策与资源争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