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结构研究,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制度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以“法律结构”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体系化的研究,试图勾勒出“涉及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享有的权利之定性——利益主体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这样的架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进行解析,是将“维护文化多样性之价值取向”落实到制度层面的重要理论工作,它是制度构建的基础性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已有共识
  • 二、迎来春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公地灾难与反公地灾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走向何方?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品的比较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处境
  • 一、无论是私法保护还是行政保护,制度建设都不够完善
  • 二、过度的商业开发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本旨
  • 三、生存环境的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 四、政府投入的现状及其问题
  • 五、小结: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成政绩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价值基础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基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流变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学解释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学考察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方努力
  • 一、国际层面的做法
  • 二、国内法层面的做法
  • 三、传统社区和原住民所付出的努力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
  •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 一、概述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 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制度
  • 五、用合同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应遵循多元化的思路
  • 七、当前的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抑或国内保护
  •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制度构建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客体制度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主体制度
  • 四、获得权利的条件
  • 五、原住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的权利和义务
  • 六、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救济制度
  •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
  • 结语——为传统文化而斗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