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2千字
                       字数
                        2015-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建国后到1976年间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内容简介
1949至1976年,伴随国社会发生变革,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的变化,是国陶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49-1976年间中国陶瓷艺术》以1949至1976年间重要事件、典型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为线索,从产业恢复、教育发展、产区特色、“文革瓷”分析、重要人物及其作品诸方面进行介绍、分析,并进行理论思考与总结,较全面地呈现出这一特殊时期的陶瓷文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陶瓷产学研的恢复与发展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新中国陶瓷生产恢复与企业改建
 - 一、恢复原企业与作坊
 - 二、召回流散技艺人员
 - 三、建设新的陶瓷企业
 - 四、呈现几大特色产区
 - 第三节 陶瓷科研与恢复名窑
 - 一、技术研究与工艺革新
 - 二、恢复传统名窑技艺
 - 第四节 发展陶瓷教育并形成创作设计队伍
 - 一、开办正规陶瓷学校及专业
 - 二、多种形式培育新人
 - 三、设计创作队伍逐渐形成
 - 四、产生新的陶瓷作品
 - 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陶瓷艺术
 - 一、“文革”时期特有的局限
 - 二、带有政治色彩的制作
 - 三、样板戏题材为主导
 - 四、普适性的动物雕塑
 - 第三章 图说1949—1976年间的中国陶瓷艺术
 - 一、景德镇
 - 二、枫溪
 - 三、石湾
 - 四、德化
 - 五、宜兴
 - 六、醴陵
 - 七、龙泉
 - 八、淄博
 - 九、邯郸
 - 十、唐山
 - 十一、禹州钧瓷
 - 十二、院校
 - 结语
 - 大事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