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张国刚教授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的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以中西文明的对话为主题,论述了自蒙元以来,直至近代中西方交往过程中,西方汉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西文明”相互审视、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历史长卷。

其中包括变革中的西方文化邂逅古老的东方文化后,西方所形成的中国观念,以及据此形成的汉学成果;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文明的体验;东西航路开辟后早期中西关系情况,以及明清之际中欧贸易格局的演变;尤其具有开创性的是作者钩沉的一批中西交往史上的珍贵档案。

作者将渊博的学识与幽默轻松的叙述风格想结合,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是了解相关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西人物篇
  • 新发现锡乐巴档案中的华德铁路公司合同
  • 清末民初外国侨民在华生活的实录
  • 晚清的宝星制及锡乐巴档案中的宝星执照
  • 德国联邦档案天津领事馆档案札记
  • 从外交译员到汉学教授
  • 陈寅恪留德时期柏林的汉学与印度学
  • 文化交流篇
  • 蒙元时代在华天主教修会
  • 明清之际中欧贸易格局的演变
  • 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的交往及其心态
  •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趣味与罗可可风格
  • 明清中国人的欧洲印象
  • 明清时期欧洲天文历算知识的东传
  • 西方的“中国观”
  • 西人眼中的中国故事
  • 第一节 《鞑靼战纪》
  • 第二节 鲁滨逊眼中的中国
  • 西方汉学篇
  • 柏林国立图书馆“汉学书库”说略
  • 德国汉学史略(上)
  • 第一节 传教士时代的汉学:16世纪至18世纪
  • 第二节 东方学中的汉学:19世纪至20世纪初
  • 第三节 专业汉学的长足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德国汉学史略(下)
  • 第一节 重整旗鼓与继往开来:二战后的德国汉学
  • 第二节 新时代与新挑战:20世纪末的德国汉学
  • 海外汉学拾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