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破解流失文物前世今生。追寻失窃国宝来踪去脉。亲历者间的往事,旧文献中的淘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流失文物迷踪》系列丛书的第一辑,本辑共分五个专题,分别为“文物流失第一案”“圆明园大劫难”“紫禁城的黄昏”“在漫长的古道上”“从云冈到龙门”。
“文物流失第一案”,首先界定了流失文物的三个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者,皆属流失文物范畴。在此基础上,本专题讲述了宁波天宁寺铜钟、镇江甘露寺铁塔、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部件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盗走的经过。本章还讲述了一个劫夺中国文物的模板式人物——德国人郭实猎(中文名)在中国的经历。
“圆明园大劫难”,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在园中大肆抢劫,使无数珍贵的中华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重点介绍了圆明园海晏堂喷泉装置的十二生肖铜首像中,部分生肖铜首回归祖国的曲折历程,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中斗智斗勇,最终使国宝重归国门,其中不乏香港的爱国企事家,将自己重金购得的国宝无赏捐献祖国,展示了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紫禁城的黄昏”,讲述了1900年庚子国难时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大肆劫掠中国文物的事件。其中,重点介绍了被劫掠的中华珍贵典籍《永乐大典》、古观象台上明末清初的天文观象仪器、景山后寿皇殿珍藏的清代初年皇家画册及历代珍贵书画等等,对所涉及的文物,尽量对其来龙去脉作了交待。
“在漫长的古道上”,讲述了我国甘新内蒙等丝绸之路带上,在20世纪初年,各国列强组织所谓的探险队纷至沓来,对我国沿线文物进行盗掘和掠夺的事件,其中重点讲述了敦煌藏经洞无数珍品卷轴的流失,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从云冈到龙门”,讲述了国外所谓的专家学者及古董商人,对我国云冈、龙门山、响堂山、龙门石窟等几处石窟遗址中的佛像菩萨像等进行疯狂盗凿的事实,并追踪了数宗文物的去向。书中明确指出,当时的中国政府明令禁绝这些盗凿和盗掘行为,并派出古物保护委员会的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因此,这些被盗取的佛首佛身等,绝对属于非法行为,属流失文物范畴,我国有追索的权利。
本书同时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例如对其中一些流失的书画作品,通过其中钤印款识等内容,探索本卷轴的前世今身,对其创作、流传、收藏等情况细加梳理,对其流失情况进行追踪,其中涉及诸多文史类知识,能使读者开卷有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云游
- 壹 文物流失第一案
- 1. 庚子历劫
- 2. 从一个特例说起
- 3. 劫夺文物的模板人物
- 4. 英军的“遗憾”:镇江铁塔
- 5. 英军的战争“纪念品”
- 贰 圆明园大劫难
- 1. 原罪:额尔金主义
- 2. 因果:传教士的幻想
- 3. 劫难:蒙托邦的战利品
- 4. 谎言:“一个记者被虐致死”
- 5. 拍卖:赃物被洗白
- 6. 证据: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 7. 亲历兽首回归
- 叁 紫禁城的黄昏
- 1. 毁于战火的孤本
- 2. 颐和园二度遭劫
- 3. 三海子备忘录
- 4. 古观象台之劫
- 5. 康乾盛世的写真
- 6. 乱世乱市
- 7. 惊梦小白楼
- 肆 在漫长的古道上
- 1. 最先到来的俄国人
- 2. 收获最大的德国人
- 3. 被叫停的拍卖背后
- 4. 触目惊心藏经洞
- 5. 秘境黑水城
- 6. 莫高窟的罪恶手印
- 伍 从云冈到龙门
- 1. 不可恢复的圣境
- 2. 山中商会的生意
- 3. 残破的龙门
- 编辑手记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