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跨年主线首选数字经济+从政策、空间、壁垒、弹性入手,芯片是当下最受益环节》。

内容简介

基金经理肖瑞瑾近期接受了《红周刊》的专访。他表示,市场未来依然会呈现结构牛。

跨年行情要围绕数字经济+、安全、低碳、内需四个方向,其中数字经济+是首选。

布局数字经济+,要从政策、空间、壁垒、弹性入手,把握每个行业的时刻表,而芯片是当下最受益的环节。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大象起舞
  • 国常会: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政策工具
  • “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跨年主线首选数字经济+从政策、空间、壁垒、弹性入手 芯片是当下最受益环节
  • 个人养老金建仓标的有“硬指标”资产配置“债8股2”策略概率大
  • 增设Y类份额推出新一代养老基金 研究关注夏普比率、年化收益率等指标
  • 个人养老金入市“有活水” 税政创新有望夯实“牛基”
  • 伯克希尔增持日本5大商社大赚是巴菲特精心策划的胜局?
  • 芯片“寒冬”周期下 抄底巴菲特加持的台积电也需慎重
  • 美元高企或将持续 中国债市有望改善
  • 市场正接近长期布局合适时机 明年全球投资者有望重回债市和股市
  • 美国通胀放缓带来“短炒”机会 无差别长期持股策略未来几年将失效
  • 万亿授信、发债规模回升 房地产行业融资端“再破冰”
  • 标普评级最新预判:中国房地产业将在未来3到6个月迎来拐点
  • 景林资产遭遇“业绩劫” 产品表现不佳 基金经理集体致歉
  • 车规级芯片结构性短缺追踪:投入产出不匹配影响投产动力
  • 梦洁股份:家纺龙头突爆雷
  • 市场基本上对利好“免疫”
  • 百亿投资是否为空中楼阁
  • 城商行AUM规模持续扩大 成长需考虑规模扩张和分红间平衡
  • “泛海系”流动性危机严峻 子公司民生信托诉讼缠身
  • “车茅”跻身船东 造船业拐点已现 全球造船龙头在手订单排至4年后
  • 锂电材料面临内卷降价压力 电池厂商有望分享一波成本红利
  • 中字头股大涨“三低”概念再走强 机构增持银行股 H股抄底胜算更高
  • 当前阶段流动性、基本面向好 港股市场迎来配置机遇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引关注 “中字头”起舞
  • 实物股票分红在A股市场行不通
  • 高股息策略不一定奏效 成长性和估值稳定才是选股关键
  • 渗透率低 资金预期更高
  • 四环医药分拆子公司回A股上市 轩竹生物尚无产品 估值何以暴增?
  • 烨隆股份实控人身份引质疑 新能源趋势下核心产品前景堪忧
  • 易诚互动核心人员多数来自“老东家” 阿里云依赖症凸显 盈利能力存疑
  • 下周10只新股开始“网申” 光伏正面银浆龙头“来袭”
  • 长盈通(688143) 申购代码787143 申购日期11.29
  • 光华股份(001333) 申购代码001333 申购日期11.28
  • 宁波远洋(601022) 申购代码780022 申购日期11.28
  • 晶品特装(688084) 申购代码787084 申购日期11.29
  • 美腾科技(688420) 申购代码787420 申购日期11.29
  • 聚和材料(688503) 申购代码787503 申购日期11.30
  • 乘数字经济东风 ICT及云计算基础设施龙头锐捷网络敲响上市钟声
  • 股指再攻3100点 基建地产银行走强
  • 沪市主板观察
  • 深市主板观察
  • 科创板观察
  • 创业板观察
  • 港股、美股市场观察
  • 本周创新高股统计
  •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部分个股
  • 本周创近1年新低个股15只
  • 股指窄幅震荡 机构小幅减仓
  • 一周行业统计
  • 一周热点统计
  • 两市融资统计(11月18日~11月24日)
  • 两市融券统计(11月18日~11月24日)
  • 陆股通统计(11月18日~11月24日)
  • 港股通统计(11月18日~11月24日)
  •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11月21日~11月25日)
  • 一周营业部交易居前买入、卖出股(11月21日~11月25日)
  • 下周分红派息情况统计
  • 券商最新研报荐股一览(券商报告时间:11月20日-11月24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房地产还是要救的,不炒而已。

    央行密集出台政策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表态极为积极,不断新增房企的融资渠道,虽然仍然是封闭管理,但市场会线性外推当前的政策预期。本次可以根据剩余货值募集配套资金,相当于一次性将房企的在手难变现货值来一次整体抵押融资,政策力度空前,远超放开预售资金监管。由于目前行业去化较为困难,因此根据潜在货值来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当于一次性给房企带来大量的现金流。我们一直强调,目前房企的资产负债率非常高,不仅仅是流动性风险,还面临在手货值过多的风险,价格下跌会带来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加剧流动性危机。但本次政策,可以将难以变现的在手货值,用作担保品进行配套资金的募集,若政策执行力度到位,本次政策力度将远超预售资金放开,因为预售资金监管放松还依赖于货值的变现,而本政策不需要变现,即可募集资金,且是所有的在手货值。本政策还约定,“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财讯传媒

    财讯传媒(SEEC)Media Group Limited,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运营商,目前出版15本刊物及1家行业网站,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及决策力的主流人群提供财经、时尚、商业管理、品质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度报道服务。 财讯传媒以真实传播新闻资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为己任,打造权威综合性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