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汇辑李清照诗全部作品,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清照诗作及李清照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内容简介

北宋是一个文化相当成熟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上层土大夫阶层,“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而“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的妻子”不仅简单地献身于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李清照词集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点绛唇(寂寞深闺)
  • 点绛唇(蹴罢秋千)
  •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 诉衷情 枕畔闻梅香(夜来沉醉卸妆迟)
  •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 清平乐(年年雪里)
  • 忆秦娥(临高阁)
  • 忆少年(疏疏整整)
  • 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 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
  • 春光好(看看腊尽春回)
  • 添字丑奴儿 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
  •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醉花阴(薄雾浓雰愁永昼)
  •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 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 怨王孙(帝里春晚)
  • 怨王孙(梦断漏悄)
  •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 鹧鸪天 桂(暗淡轻黄体性柔)
  • 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
  • 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瑶碎)
  • 玉楼春(腊前先报东君信)
  • 河传 梅影(香苞素质)
  •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 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 蝶恋花(暖雨和风初破冻)
  •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泪揾征衣脂粉暖)
  •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 青玉案 用黄山谷韵(征鞍不见邯郸路)
  •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 殢人娇 后庭梅花开有感(玉瘦香浓)
  • 行香子(草际鸣蛩)
  •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 满庭芳 残梅(小阁藏春)
  •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庆清朝(禁幄低张)
  • 念奴娇(萧条庭院)
  • 永遇乐 元宵(落日熔金)
  • 多丽 咏白菊(小楼寒)
  • 新荷叶(薄露初零)
  •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
  • 存疑词作
  •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丑奴儿 夏意(晚来一阵风兼雨)
  • 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 瑞鹧鸪 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
  • 品令(零落残红)
  • 附录
  • 总评
  • 词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柳暗花明谁与共

    每日一书:《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的平生就是艺术品。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诗词,就像品味一场流动的盛宴,有秾丽眷恋,有清欢闲愁,不同路程迎来不同的柳暗花明,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酸甜苦辣。“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除了气质,一个人的文字更承载着平日看不见,却对人生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存在。 “中郎有女能传业” 本是王安石的诗句,写的是东汉蔡邕、蔡文姬父女二人文采俱佳、德行传授的文坛佳话。钱谦益之所以借用此句形容李格非和李清照,是因为在他看来,李清照的文学水平与成就,完全能够像蔡文姬那样传承父亲。现在看来,李清照不仅够得上 “传承” 二字,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只有内心纯净、心境唯美的人才能体悟天地自然中那份说不尽的无穷好。人与人产生关联,总会带来各种烦恼,因此让诗人有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的喟叹;人与自然的相处,因为彼此无所求,反倒轻松自在,反倒能够相看两不厌。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也曾在 “忧患得失,何其多矣” 中反复煎熬,品尝过担惊受怕、闲愁幽怨,最终,悟到了 “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的道理。之前放不下的也放下了,舍不得的也舍得了。否则,又能如何?赵挺之加入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队伍,属于新党拥趸。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自然与他的老师苏轼同属保守派。李清照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 —— 赵明诚。在她看来,他谈吐风雅,举止谦和;在他眼里,让他朝思暮想的女子巧笑嫣然,气质出众。     也许,就在那一刻,郎君一见钟情,佳人一见倾心,两人心心相印,一眼万年。回去后,赵明诚假借 “词女之夫” 的梦,向父亲大人表明心意。而这厢,李清照在窗下赏花、庭前观月,或者一个人独酌,一个人弹琴,一个人饮酒,一个人静坐…… 很多个瞬间,会生出绵绵思念。李清照二十岁,赵明诚二十三岁。李清照不忍分别,在锦帕上写了一首词,赠予夫君。而这首词,不管是在李清照本人的词作中,还是在所有宋词当中,都极具分量和代表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在李清照七十余年诗意与坎坷交织的艺术人生中,青州十年,也就是从二十四岁到三十多岁期间,她远离世俗喧嚣,有爱情、诗书、理想相伴,应该说这是她人生当中最幸福、最安定、最有生活质量的一个阶段。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徽宗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八月十日,李清照来到莱州后,独自坐在房内,举目四望,往日所见的种种 —— 苦心收集、珍藏的书籍、金石字画,还有可以一起喝酒、游玩、打马的姊妹,都不在身边。     作为她唯一情感依靠的赵明诚呢?他并没有陪伴自己,大概是忙于公务,出门在外,使得她落入孤单悲凄、作诗聊以打发时间的境地。在如此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身在仕途的赵明诚很有可能未能免俗;加上他外出做官,与李清照两地分居,在官府中蓄养侍妾,似乎成了一件说得过去的事。     即便如此,世上又有几个女子能够坦然大度地接受丈夫纳妾这种事?有谁愿意与别人分享同一个男人的爱?《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被林语堂称为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的特别与可爱,除了温柔、贤惠、有生活情趣之外,还在于她愿意主动为丈夫物色、甚至鼓励他纳妾。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她终于从牢狱中走出来,重获身心自由。回首刚刚过去的牢狱之灾,还有与张汝舟维持了仅仅一百多天的婚姻,就像做了一场难以醒来的噩梦。虽像梦,却有切肤之痛。流年亦在乱世,李清照跌跌撞撞,一路坎坷,一路漂泊,最终在杭州停歇下来。彼时,她已五十多岁。一路走来,栉风沐雨,好的坏的都已成过往,如今似乎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清寂之感。李清照除了诗词创作之外,还有一个爱好 —— 玩打马游戏。对此,她痴迷到什么程度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天性喜欢赌博,只要是关于赌的游戏,她都会为之废寝忘食。所以,现代人喜欢给李清照贴上一个标签 —— 赌徒。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这宋朝第一才女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已耳熟能详。最近在看过关于他的两三本书后,心中颇有感触。我之前所知的历史,就是当政者希望让我们知道的历史。李清照词作的气质,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应该是 “忧郁” 吧。她的感情不是浓烈的,也不是幽怨的。即使是闺怨词,读出来也不是 “怨” 和 “恨”,而是 “愁” 和 “忧郁”。“才一斛,愁千斛,虽六斛明珠,何以易之。” 这或许是才学赋予一位女词人优秀且独特的气质。她要的不是借酒浇愁,酒不是工具,愁也不必然消,二者就是平常的状态。香,花,酒,闲,睡,愁,是经常入词的意象,很有标志性,且很好看,如,辟寒金,沉水香,扶头酒… 词的画面感极好,需要读进去并加以想象,能感受到更深一层的意味。这样的文字是非常难得的,读起来很充实很舒服,而且需要用力去感受,与《红楼梦》的阅读体验有些相似。遇到这样的文字,我觉得就不能用喜欢与否来评价了,必须要珍惜。美中不足之处,易安的词视角有些小。屋内,门前,窗外,园中,天边之景,就基本涵盖了她的所有词作。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读李清照,何谈华夏女子

        浓睡,沉醉,残酒,半夜凉初透。知否?知否?生作人杰,死亦鬼雄。憔悴损,怎敌他,这次第,心愁!人非,欲语,泪先。情愁!旧时,旧事,旧家,旧人,亲愁!花自飘零,水自流,闲愁!此情无计,上心头。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不知道为什么?男子读之,深感宽慰。我想之:若某日,惆怅无向,可读李清照,看她人生路,或有助于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