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3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视听艺术为切入点,研究了视听艺术的空间被数字化后的呈现模式、复杂关系、影响、实践方法以及美学意义等内容。
内容简介
空间是艺术基本的存在形态。当数字技术进入到艺术创作后,艺术和技术充分融合,艺术空间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空间被重构。艺术空间的变化带来的是艺术关键概念的一系列的变化,如艺术的本体、艺术实践的主体、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审美体验,等等。
全书内容包括:艺术与“空间”、传统视听艺术的空间呈现、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的重构模式、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影响、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意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 艺术与“空间”
- 第一节 空间
- 第二节 客观空间
- 第三节 哲学空间
- 第四节 艺术空间
- 第二章 传统视听艺术的空间呈现
- 第一节 传统视听艺术作品的呈现空间
- 第二节 与其他传统艺术呈现空间的对比考察
- 第三章 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的重构模式
- 第一节 虚拟空间的多义呈现模式
- 第二节 异质混合空间的并存模式
- 第三节 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的关系
- 第四章 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影响
- 第一节 空间交互叙事——空间的拓展
- 第二节 空间想象幻觉——空间的延伸
- 第三节 空间沉浸体验——空间的增强
- 第五章 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意义
- 第一节 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实践意义
- 第二节 视听艺术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美学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