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汉学研究大家所著,展现先秦时期诸子的思想。现代国际视野下千年经典的别样解读。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以下六本。

《老子读本》:本书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老子》中的内容,依照目录给每一章都拟了题名。作者对原文的翻译不取直译,而是多少添加了一些语言以助理解,注解中又含有不少评语与说明,针对各章的重点进行解说,意在努力引出与读者对话的主题。

《论语读本》:书中每部分由经文、译解、注释、解说四部分构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语言,对经文作出充分的讲解、引申,拆解人物行为与心理,重构话语背景,再现其前因、后果,圣贤说话不再是“没头没尾”,赋予面孔严肃的经典别样的温情与生活气息。

《孟子读本》: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孟子》原文字句的解释,而是把孟子放到诸侯混战、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中,追寻了他从游说各国到退而讲学的生命轨迹。在此基础上,选取《孟子》原文进行译注,并对原文内涵进行详细的解说,从而深入地阐述了孟子的思想,重现本真孟子。

《庄子内篇读本》:作者以全新的广阔视角来解读《庄子》,在哲学观点的透视下,坐忘的子綦和加缪笔下的莫尔索、振翅而飞的鲲鹏和尼采的“超人”,超过了时空的限制,展现出相同的精神特征。在作者细致的解读中,庄子在人性之恶与惨淡现实中找到的那条解脱之道也逐渐清晰。

《墨子读本》:本书摘录《墨子》原文,先给出译文,拉近读者和原典的距离,再对原文详细注释,然后进行系统、透彻、简明的解说。

《孙子读本》:作者对原典的解读不仅全方位阐释了古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攻守作战、侦查用兵、地形行军等,还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还原了立体的时代与人物,以现代的、国际的视角,讲述了《孙子》成为经典的历程,并探讨了为何它依然能启发我们对现代战争的思考。

目录

  • 老子读本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凡 例
  • 老子道德经 上篇
  • 1. 道可道(世界万物之始源——“道”)
  •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别受限于俗世间的价值)
  • 3. 不尚贤(理想中的政治1)
  • 4. 道冲(“道”的作用)
  • 5. 天地不仁(理想中的政治2)
  • 6. 谷神不死(“道”的作用2)
  • 7. 天长地久(于“无私”之劝诫)
  • 8. 上善若水(不争之德1)
  • 9. 持而盈之(抽身之时)
  • 10. 载营魄抱一(圣人之德)
  • 11. 三十之辐(“无”的作用)
  • 12. 五色令人目盲(奢靡使人疯狂)
  • 13. 宠辱若惊(自身比俗世间的价值更重要)
  • 14. 视之不见(“道”的体验1)
  • 15. 古之善为道者(“道”的体验2)
  • 16. 致虚极(“道”的体验3)
  • 17. 大上下知有之(理想中的政治3)
  • 18. 大道废,有仁义(无用的仁义)
  • 19. 绝圣弃智(回归朴素)
  • 20.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 21. 孔德之容(“道”的体验4)
  • 22. 企者不立(旧第二十四章)(多余的行为)
  • 23. 曲则全(旧第二十二章)(不争之德2)
  • 24. 希言自然(旧第二十三章)(于“沉默”之劝诫)
  • 25. 有物混成(“道”的姿态1)
  • 26. 重为轻根(劝诫之轻举妄动篇)
  • 27. 善行无辙迹(自然的举止)
  • 28. 知其雄,守其雌(返璞归真之路)
  • 29. 将欲取天下(于“无为”之劝诫)
  • 30. 以道佐人主者(何谓战争1)
  •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何谓战争2)
  • 32. 道常无名(理想中的政治4)
  • 33. 知人者智(修养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 34. 大道泛兮(“道”的姿态2)
  • 35. 执大象(“道”的作用3)
  • 36. 将欲歙之(倒转思考)
  • 37. 道常无为(理想中的政治5)
  • 老子道德经 下篇
  • 38. 上德不德(自以为是的“智慧”)
  • 39. 昔之得一者(立足于“道”)
  • 40. 上士闻道(旧第四十一章)(“道”的姿态3)
  • 41. 反者道之动(旧第四十章)(“道”的作用4)
  • 42. 道生一(柔软的分层)
  • 43. 天下之至柔(无为之利)
  • 44. 名与身孰亲(财产之所害)
  • 45. 大成若缺(中空之妙)
  • 46. 天下有道(知足)
  • 47. 不出户(观己自省)
  • 48. 为学日益(成就“无为”)
  • 49. 圣人常无心(无心的圣人)
  • 50. 出生入死(理想中的养生)
  • 51. 道生之(“道”与“德”)
  • 52. 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 53. 使我介然有知(向着大道前进)
  • 54. 善建者不拔(“道”的功德)
  • 55. 含德之厚(婴儿的譬喻)
  • 56. 知者不言(“玄同”之人)
  • 57. 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 58. 其政闷闷(落落大方的为政)
  • 59. 治人事天(惜物之德)
  • 60. 治大国(理想中的政治7)
  • 61. 大国者下流(大国应谦让)
  • 62. 道者万物之奥(“道”的姿态4)
  • 63. 为无为(于“无为”的实践1)
  • 64. 其安易持(于“无为”的实践2)
  • 65. 古之善为道者(舍弃智巧的为政)
  • 66.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政治家应当谦虚)
  • 67. 天下皆谓(三宝之德)
  • 68. 善为士者(兵法之不争)
  • 69. 用兵有言(兵法之守势)
  • 70. 吾言甚易知(知我者无)
  • 71. 知不知(勿自以为知晓)
  • 72. 民不畏威(勿压迫人民)
  • 73. 勇于敢则杀(何谓天意1)
  • 74. 民不畏死(何谓天意2)
  • 75. 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 76. 人之生也柔弱(柔弱之德1)
  • 77. 天之道(自然的运作1)
  • 78. 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 79. 和大怨(自然的运作2)
  • 80. 小国寡民(乌托邦)
  • 81. 信言不美(结束之语)
  • 老子与《老子》
  • 一、 儒家与道家
  • 二、 老子的思想
  • 三、 关于老子这个人
  • 四、 关于《老子》本书
  • 五、 文本·注释书·参考书
  • 出版后记
  • 论语读本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序 文
  • 绪 言
  • 解 题
  • 学而第一
  • 为政第二
  • 八佾第三
  • 里仁第四
  • 公冶长第五
  •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 乡党第十
  • 先进第十一
  • 颜渊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 宪问第十四
  • 卫灵公第十五
  • 季氏第十六
  • 阳货第十七
  • 微子第十八
  • 子张第十九
  • 尧曰第二十
  • 附录 孔子年表
  • 出版后记
  • 孟子读本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孟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 一 混沌的时代
  • 二 新文化的气息
  • 三 孔子的历史地位与诸子百家
  • 孟子其人与思想
  • 一 孟母三迁
  • 二 孟子的生涯
  • 三 孟子的性善说
  • 《孟子》这部著作
  • 著作解题
  • 第一卷 梁惠王章句上
  • 第二卷 梁惠王章句下
  • 第三卷 公孙丑章句上
  • 第四卷 公孙丑章句下
  • 第五卷 滕文公章句上
  • 第六卷 滕文公章句下
  • 第七卷 离娄章句上
  • 第八卷 离娄章句下
  • 第九卷 万章章句上
  • 第十卷 万章章句下
  • 第十一卷 告子章句上
  • 第十二卷 告子章句下
  • 第十三卷 尽心章句上
  • 第十四卷 尽心章句下
  • 孟子相关年表
  • 出版后记
  • 庄子内篇读本
  • 版权信息
  • 新订版序
  • 逍遥游 第一
  • 齐物论 第二
  • 养生主 第三
  • 人间世 第四
  • 德充符 第五
  • 大宗师 第六
  • 应帝王 第七
  • 庄子与《庄子》
  • 附 记
  • 后 记
  • 出版后记
  • 墨子读本
  • 版权信息
  • 学术文库版序
  • 凡 例
  • 第一章 尚贤上
  • 改造愚人
  • 人才是国家之宝
  • 第二章 尚同上
  • 执政者是人民的榜样
  • 第三章 兼爱上
  • 不牺牲他人以谋利
  • 爱人如爱己
  • 第四章 非攻上
  • 侵略战争是国家的犯罪
  • 第五章 非攻下
  • 认识到侵略战争的惨状
  • 第六章 节用上
  • 节约资源,财富倍增
  • 第七章 节葬下
  • 厚葬妨害生产
  • 第八章 天志上
  • 上天憎恶犯罪和战争
  • 第九章 明鬼下
  • 鬼神惩罚恶人
  • 第十章 非乐上
  • 沉溺音乐是亡国之兆
  • 第十一章 非命上
  • 唯勤能避祸
  • 第十二章 非儒下
  • 伪善的孔子
  • 第十三章 经上、经说上
  • 知,接也
  • 智,明也
  • 感知认识能够被记忆
  • 认识主体能够分析并综合
  • 第十四章 公 孟
  • 儒家毁灭中国
  • 第十五章 公 输
  • 案头攻防
  • 第十六章 号 令
  • 墨守城池
  • 墨家及《墨子》
  • 墨家的诞生
  • 墨家随后的发展
  • 《墨子》文本
  • 思想史意义
  • 出版后记
  • 孙子读本
  • 版权信息
  • 学术文库版序
  • 凡例
  • 第一章 计 篇
  • 1 兵者国之大事也
  • 2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3 兵者诡道也
  • 4 多算胜,少算败
  • 第二章 作战篇
  • 5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也
  • 6 智将务食于敌
  • 7 取敌之货者利也
  • 8 兵贵胜,不贵久
  • 第三章 谋攻篇
  • 9 不战而屈人之兵
  • 10 上兵伐谋
  • 11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 12 将者国之辅也
  • 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第四章 形 篇
  • 14 先为不可胜
  • 15 胜兵先胜而后战
  • 16 善者,修道而保法
  • 17 决积水于千仞之罅
  • 第五章 势 篇
  • 18 治众如治寡
  • 19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 20 善战者,其势险
  • 21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
  • 22 善动敌者
  • 23 善战者,求之于势
  • 第六章 虚实篇
  • 24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25 进不可迎者,冲其虚也
  • 26 能以寡击众者
  • 27 蹟之而知动静之理
  • 28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 29 兵形象水
  • 第七章 军争篇
  • 30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31 不知诸侯之谋者
  • 32 兵以分合为变者也
  • 33 一民之耳目
  • 34 高陵勿向
  • 第八章 九变篇
  • 35 将通于九变之利者
  • 36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 37 恃吾有以待
  • 38 将有五危
  • 第九章 行军篇
  • 39 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 40 军好高而恶下
  • 41 水流至,止涉
  • 42 绝涧遇天井,亟去之
  • 43 军行有可伏匿者
  • 44 敌近而静者
  • 45 杖而立者,饥也
  • 46 兵非多益
  • 第十章 地形篇
  • 47 地之道,将之至任
  • 48 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 49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 50 视卒如婴儿
  • 51 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 第十一章 九地篇
  • 52 地形者,兵之助
  • 53 合于利而动
  • 54 夺其所爱,则听矣
  • 55 投兵无所往
  • 56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 57 能愚士卒之耳目
  • 58 诸侯之情,邃则御
  • 59 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败
  • 60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 第十二章 用间篇
  • 61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 62 用间有五
  • 63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
  • 64 吾间必索
  • 65 反间不可不厚
  • 66 明主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
  • 第十三章 火攻篇
  • 67 攻火有五
  • 68 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 69 以火佐攻者明
  • 70 死者不可以复生
  • 作为经典的《孙子》
  • 一 本书作为经典的来历
  • 二 孙武及其时代
  • 三 孙膑及其时代
  • 四 文本传承的历史
  • 五 本书的注释方针
  • 六 作为经典的《孙子》的意义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