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国家出台的关于疫情下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了详细总结和评估。

内容简介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市场经济中活力的细胞。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邮储银行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经济日报》三方合办第二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这是继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后,各界对我国小微经济问题再次“把脉问诊”,非常有意义。在2020年小微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小微经济,意义非常重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委会
  • 序言一
  • 序言二
  • 第一章 疫情发展过程及疫情对经济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内外疫情进展
  • 二 疫情对经济影响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疫情的宏观经济影响
  • 一 对供需面的影响
  • 二 对外贸的影响
  • 三 对财政的影响
  • 四 对物价的影响
  • 五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六 对三产结构的影响
  • 七 对就业的影响
  • 八 对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反思
  • 第三章 疫情前小微企业发展趋势
  • 一 小微企业数量和规模继续稳定增长
  • 二 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主力
  • 三 小微企业融资
  • 四 小微企业管理
  • 五 创新能力
  • 六 小微企业税收政策
  • 第四章 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基于三次调查的总结
  • 一 调查背景
  • 二 调查主要发现
  • 三 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 四 针对性改进政策促进落地效度
  • 第五章 小微企业的金融市场环境变动及疫情期间作用
  • 一 金融市场与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
  • 二 政府扶植和技术进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市场环境改善
  • 三 疫情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
  • 四 主要结论
  • 第六章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疫情期间对小微企业的作用
  • 一 引言
  • 二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 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作用
  • 四 数字金融发展趋势与挑战
  • 五 发展建议
  • 第七章 疫情冲击下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措施与影响分析
  • 一 国内金融政策
  • 二 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所面临的挑战
  • 三 政策空间
  • 四 建议
  • 第八章 普惠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一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
  • 二 金融创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 三 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点
  • 四 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 五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实践
  • 第九章 财政支持小微企业的现状和不足
  • 一 2020年之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 二 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出台的针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
  • 三 已出台政策的不足之处
  • 四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政策借鉴
  • 五 进一步完善中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 第十章 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关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影响的微观模拟分析
  • 一 企业微观模拟模型的构建
  • 二 疫情对小微企业收入的影响
  • 三 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
  • 四 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十一章 疫情期间国外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汇总分析
  • 一 总论与概述
  • 二 各国金融政策
  • 三 各国财政政策
  • 第十二章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微企业研究报告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96 本(269)#《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小微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细胞。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小微经济多年的发展贡献了 80% 的就业,70% 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 以上的 GDP 和 50% 以上的税收。每年新增市场主体的 90% 以上都是小微企业。🚢银行要发挥好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做好纾困解难,提升服务质效。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截至 2020 年末,中国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户数已达 2540 万户,比 2020 年初增加 445 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 15 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 30%。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 2018 年、2019 年持续下降基础上,2020 年又下降 0.82 个百分点。🚢从需求侧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对外需的负向影响低于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但高于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而本轮疫情对于内需的负向影响大大超过以上两次经济危机,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是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速都呈现负值,内需严重不足。从供给侧来说,本轮疫情导致三大产业第一季度增加值为负,但总体上供给侧的衰退要小于需求侧的紧缩。🚢从供给面来看,虽然疫情对 1—2 月份工业生产形成严重冲击,但是随着疫情防控迅速取得稳定,3 月中下旬起复工复产全面推进,3 月份工业生产水平迅速反弹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4 月份基本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具体来看,1—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 - 4.3%、-25.9%、-1.1%、3.9%、4.4%,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不过,从累计角度来看,要完全填补疫情期间损失仍需一定时间,前 5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 2.8%。🚢构建消费和投资的定基指数,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疫情冲击对消费和投资水平的影响以及复苏进展。相比之下,疫情对投资的直接冲击较大,但回升速度较快,按照目前复苏趋势,可以较快恢复;疫情对消费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回升速度缓慢,预计较晚恢复。🚢在居民收入下滑的同时,社会失业风险显著加大,对未来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预期也产生不利影响。2020 年前 5 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较 2019 年同期下降 23%;城镇调查失业率于 2 月和 4 月两次突破 6.0%,分别达到 6.2% 和 6.0%,5 月份为 5.9%,较 2019 年同期提高 0.9 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随着疫后农民工返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来临,未来失业风险还可能进一步显化。🚢按照我国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以及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以工业为例,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0.4%,中型企业占 2.4%,小型企业占 33%,微型企业占 64.2%,小微企业合计占比 99.6%。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对我国实有企业(准确说法为经济主体,不再严格区分)数的统计,2012—2019 年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企业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4%,小微企业数量绝对数增长破亿。🚢2005—2019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从 4900 万人增长到 17604.1 万人,增长了 259%,平均每户从业人数基本稳定在 2.09 人左右。同期全国总人口仅仅增长了 7.07%,全社会总就业人口数从 75825 万人增长到 77471 万人,增长 2.2%(见图 3.3)。从就业占比上来看,2005—2019 年个体户就业人数占总的就业人口比重从 6.46% 增长到 22.72%。🚢根据中国小微企业数据调查(CMES),在有贷款经历的企业中,所有企业的贷款平均为 799.0843 万元,50.42% 的企业贷款在 200 万元以下,82.54% 的企业贷款在 1000 万元以下,但贷款额最高值达 2.3 亿元。67.47% 的企业贷款时间在 1 年以内,95.44% 的企业贷款时间在 10 年以内。相比于银行贷款,民间借款的金额普遍较小,时间较短,有 73.84% 的借款均在 100 万元以下,72.25% 的借款时间在一年以内,最长不超过 6 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