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人、事、材料、技术等学科发展的自然进程为纬,层层铺展DNA从0到1的发现历程。

内容简介

豌豆、果蝇、细菌和噬菌体被作为遗传研究材料,经遗传学家、化学家、医学细菌学家和物理学家各自潜心探索,一步步逼近了生命本质——DNA分子。而探索DNA分子的世界科学中心在西欧与北美间来回变迁,于是此项研究吸引来100多位世界各路杰出的英才,甚至将量子力学创立者玻尔、薛定谔等也吸引过来了,就连爱因斯坦也曾在噬菌体研究中短暂停留过。 这些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专业背景,所以,他们显现出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学养乃至行事之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均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和学习。本书适合于理科各学科及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1章 经典遗传学家的探索
  • 1.1 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试验
  • 1.2 摩尔根和他的基因学说
  • 第2章 米歇尔的核素研究及其对化学遗传论的思考
  • 2.1 米歇尔其人其事
  • 2.2 米歇尔的核素研究
  • 2.3 米歇尔的失误
  • 2.4 后米歇尔时代——核酸的化学性质研究
  • 2.5 米歇尔对化学遗传论的思考
  • 第3章 医学微生物学和细菌转化实验
  • 3.1 格里菲斯的事迹
  • 3.2 艾弗利和他的细菌遗传转化实验
  • 3.3 DNA的发现和艾弗利的审慎
  • 3.4 诺贝尔奖的“双重标准”和永久性“遗憾”
  • 3.5 生长点是在举步维艰中萌发的
  • 3.6 艾弗利的影响力和查伽夫的巨大功绩
  • 第4章 德尔布吕克和噬菌体研究组
  • 4.1 玻尔互补论的影响力和德尔布吕克的事迹
  • 4.2 多学科合作的雏形
  • 4.3 如何选择遗传研究材料
  • 4.4 微生物步入现代研究舞台的历程
  • 4.5 从噬菌体研究组看到科学发展普通动力学要素
  • 4.6 德尔布吕克对分子生物学的影响
  • 第5章 薛定谔和他的《生命是什么?》小册子
  • 5.1 薛定谔凡人逸事
  • 5.2 从物理学层面讨论“生命是什么?”
  • 5.3 几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 5.4 薛定谔对生物学的巨大贡献
  • 第6章 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 6.1 威尔金斯的DNA图(A型)和他的“烦恼”
  • 6.2 弗兰克林的DNA图(B型)和她的不朽功绩
  • 6.3 遗传学家走进了物理学实验室——沃森的智慧和戏剧般成就
  • 6.4 克里克其人其事
  • 6.5 欢笑声的背后
  • 6.6 漫话DNA分子的遗传密码
  • 6.7 人类基因组计划
  • 6.8 刍议天才与基因
  • 6.9 发现DNA分子结构的多种途径
  • 第7章 生物学文献史的一大失误和半普及刊物的作用
  • 7.1 背景
  • 7.2 生物学文献史中的一大失误
  • 7.3 怎样发表科学论文
  • 7.4 半普及学术刊物的作用
  • 7.5 科技情报爆炸期
  • 7.6 信息学是“现代化”标志之一
  • 第8章 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 8.1 物理学家眼中的生物学
  • 8.2 X射线衍射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 8.3 物理学家向生物学转移
  • 8.4 物理学单行道跨入生物学和生物学巨大的包容性
  • 8.5 物理学、数学以其优势支配科学数百年,如今受到质疑
  • 8.6 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现代生物学
  • 第9章 结构论和信息论分子生物学的三次会合
  • 9.1 结构论和信息论分子生物学
  • 9.2 第一次会合促成DNA双螺旋立体模型建立——遗传工程诞生
  • 9.3 第二次会合催生出了蛋白质工程
  • 9.4 第三次会合促成糖工程的研发
  • 9.5 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是科学发展进程的历史必然
  • 9.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 第10章 有待思考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 10.1 不同学科背景的合作范例
  • 10.2 模型的直观效应
  • 10.3 学科单一和闭门造车导致败北的典型
  • 10.4 群体性文化底蕴深厚
  • 10.5 运用了“社会工程学”
  • 10.6 科研资源使用最佳化
  • 10.7 破除学术界的潜规则
  • 10.8 选择课题的两大误区
  • 10.9 科学源于求知,求知出自闲暇,闲暇始于富裕
  • 10.10 科学生活中的另类“拐点”和科学家的“情商”
  • 10.11 美妙的科学研究园
  • 10.12 探索生命本质DNA分子历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第11章 结束语
  • 11.1 100余年来遗传学揭示的一些规律
  • 11.2 已知活细胞内有2000多种化学反应,但还有2/3我们尚未掌控
  • 11.3 生物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 11.4 生物学发展的启示——学习历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