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本书特别收入弟弟菲力普写给哥哥安德烈的信《谁说香港没文化》。

内容简介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 龙应台
  • 连结的“份” / 安德烈
  •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 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 ——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
  • 第23封信 缺席的大学生
  •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 第25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 第27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 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
  • 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
  • 第30封信 KITSCH
  • 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 第33封信 人生诘问
  •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 第36封信 伟大的鲍勃·迪伦和他妈
  • 龙应台 在时光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