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1千字
                       字数
                        2016-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性地讨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和议题。
内容简介
综合、系统地从学科建设、历史演变、理论与方法,实践四大板块梳理、归纳、总结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议题,首次提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范式与路径,并尝试性地把社会性别研究理念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域结合起来,建构关于“性别、身体、体育与社会”的研究。从学术价值来看,本书不仅对女性性别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延伸,而且也拓展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维度,丰富了体育社会学理论与研究范式;从应用价值来看,本书可以为社会性别与体育知识的普及、女性体育事业的推动、性别平等的深化提供支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女性与体育——研究背景、意义与议题
 - 第一节 女性研究——女性主义的思考
 - 第二节 体育研究——社会学的思考
 - 第三节 女性体育——跨学科的思考
 - 第二章 女性体育的演进——历史与文化的透视
 - 第一节 女性体育在西方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 第三章 女性体育的理论诠释——反思、批判与重构
 - 第一节 女性与体育——女性主义理论视角
 - 第二节 体育中的女性与发展——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
 - 第三节 女性、体育与社会——社会学理论视角
 - 第四节 身体、性别与权力——身体理论视角
 - 第四章 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聆听女性的心声
 - 第一节 女性主义认识论
 -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五章 抵抗、平等与超越——女性主义的奥林匹克运动
 - 第一节 妇女参与奥林匹克的历程
 - 第二节 女性对奥林匹克的“超越”与“重塑”
 - 第三节 奥林匹克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 第六章 女性、体育与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崛起
 - 第一节 城市化、女性与大众体育
 -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特征
 - 第三节 城市、女性与发展:女性大众体育的发展战略
 - 第七章 女性、体育与空间权力——体育对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困境
 - 第一节 女性主义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 第八章 塑造与控制——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 第一节 体育、传媒与性别——理论之探讨
 - 第二节 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实证之研究
 - 第九章 身体的自由与解放?——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 第一节 女性休闲的双重含义
 -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 第十章 时空、人际与身心——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化差异
 - 第一节 身体体现与身体经验的理论化
 - 第二节 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及文化差异
 - 第十一章 制度化的排斥与性别角色的“回归”——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研究
 - 第一节 中国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的制度因素
 - 第二节 女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的性别角色
 - 第十二章 失范、暴力与性别权力——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
 -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现状、危害与影响
 - 第二节 失范、沉默与反抗: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
 - 第十三章 尴尬、恐惧与挑战——酷儿理论与体育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 第一节 同性恋、酷儿、酷儿理论
 - 第二节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论域
 - 结语 新世纪女性体育研究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