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从法律实务的角度,对法律论辩从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在宏观体例上,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法律论辩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但同时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为此,本书前三章对法律论辩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素质、基本模式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后六章则从法律应用的角度,分门别类地论述了法律实践领域主要的法律论辩活动,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以及仲裁领域中不同的法律论辩活动,体现了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第二,在微观内容上,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法律论辩虽然是法律实践活动,但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因此,本书不仅在基础理论部分突出理论性,而且在法律论辩的应用部分也注意理论总结和理论思考。与此同时,又时刻不忘法律论辩的实践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每一法律论辩领域中,都从不同论辩角色的立场思考,提出并指导解决问题,力求使读者从书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后就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第三,在写作目的上,指导性与示范性相结合。本书是一本以法学院学生及年轻法律实务工作者为对象,旨在帮助他们如何将所学到的法律专业知识运用到法律实践活动的业务指导手册。在此基础上,又在最后一章从不同法律论辩领域选择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成功论辩案例,力图给读者起到示范作用。总之,既有论辩思路引导,又有论辩技能、技巧讲解;既有论辩经验、体会传授,又有论辩典型案例示范,把指导性与示范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出版说明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法律论辩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内容与构成要素
- 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功能与意义
- 第二章 法律论辩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素质
- 第一节 完善的知识体系
- 第二节 科学的论辩思维能力
- 第三节 准确精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四节 沉着镇定的心态与庄重得体的仪态
- 第三章 法律论辩的基本模式
- 第一节 法律论辩的基本方式和类型
- 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基本步骤
- 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基本方法
- 第四节 法律论辩的基本策略
-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论辩
-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法律论辩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公诉案件中控方的论辩
- 第三节 公诉案件中辩方的论辩
- 第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论辩
-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法律论辩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一审程序中原告方的论辩
- 第三节 一审程序中被告方的论辩
- 第四节 二审程序中上诉方的论辩
- 第五节 二审程序中被上诉方的论辩
- 第六章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论辩
-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中法律论辩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一审程序中原告方的论辩
- 第三节 一审程序中被告方的论辩
- 第四节 二审程序中上诉方的论辩
- 第五节 二审程序中被上诉方的论辩
- 第六节 一、二审程序中第三人的论辩
- 第七章 仲裁活动中的法律论辩
- 第一节 仲裁活动中的法律论辩概述
- 第二节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仲裁案件的论辩
- 第三节 国内地方仲裁委员会受理的仲裁案件的论辩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论辩
- 第八章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活动中的法律论辩
- 第一节 行政处罚中的法律论辩
- 第二节 行政复议中的法律论辩
- 第九章 典型案例的论辩与点评
- 第一节 刑事诉讼案例
- 第二节 民事诉讼案例
- 第三节 行政诉讼案例
- 第四节 仲裁案例
- 第五节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案例
出版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专业法学图书出版机构,其宗旨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 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始终把精品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不同层次、多种系列的法学教材,其中不少教材荣获中国教育部、中国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优秀教材奖。 出版社教材读物以及学术著作的规模庞大、品种齐全、质量上乘,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