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经济法学大家张守文重要作品。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分为六章,分别是“导论:理论发展与视域延伸”“三大关系与体制理论”“发展理念与发展理论”“分配主线与分配理论”“风险理论与危机应对”“经济立法与法治理论”。

以上各章层层递进,力图说明:无论是“三大关系”的调整还是相关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落实还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无论是分配问题的解决还是分配制度的完善,无论是风险的防范还是危机的应对,都需要经济法治的保障和经济法理论的拓展。上述理论探讨所呈现的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对经济法理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导论:理论发展与视域延伸
  • 一、背景与问题
  • 二、理论“新发展”的历史基础
  • 三、理论类型的新变化
  • 四、本书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基本框架
  • 第二章 “三大关系”与体制理论
  •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
  • 一、背景与问题
  • 二、“双向运动”与辨证施治
  • 三、“二元配置”与简政放权
  • 四、立法转变与能力提升
  • 五、结论
  • 第二节 “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历史样本:重要“改革决定”对经济法共识的影响
  • 三、2013年的“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的关联
  • 四、结论
  • 第三节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解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
  • 三、从经济性看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
  • 四、从经济性看宪法与经济法的“一致性”
  • 五、结论
  • 第三章 发展理念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经济法上的协调思想
  • 一、对协调思想的基本认识
  • 二、协调的目标与利益的协调
  • 三、与系统思想直接关联的协调思想
  • 四、协调思想与范畴提炼
  • 五、结论
  • 第二节 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经济法发展的宪法基础
  • 三、经济法的发展对宪法发展的推动
  • 四、经济法与宪法在发展中的协调
  • 五、结论
  • 第三节 “双重调整”的经济法思考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经济结构调整有赖于经济法的有效调整
  • 三、“双重调整”显现的突出问题
  • 四、“双重调整”与经济法的结构调整
  • 五、“双重调整”中的重要经济法问题
  • 六、结论
  • 第四章 分配主线与分配理论
  • 第一节 贯穿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分配主线
  • 一、分配主线与“两类分配”
  • 二、分配重心转变与“U形曲线”
  • 三、分配政策变迁与经济法发展
  • 四、贯穿分配主线的制度与理论
  • 五、结论
  • 第二节 缓释“双重压力”的经济法路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双重压力”的现实存在
  • 三、“双重压力”与经济法调整的内在关联
  • 四、“双重压力”与经济法主体的权义分配
  • 五、运用经济法缓释“双重压力”的具体路径
  • 六、结论
  • 第三节 分配结构的经济法调整
  • 一、背景与问题
  • 二、分配的结构、制度及分配权的关联
  • 三、分配结构的多元法律调整
  • 四、分配结构调整的经济法理论提炼
  • 五、针对现实分配问题的经济法调整
  • 六、结论
  • 第四节 差异性分配及其经济法规制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影响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及分析维度
  • 三、差异性分配及其结构性风险
  • 四、差异性分配与经济法规制的必要性
  • 五、分配不公与经济法的有效规制
  • 六、结论
  • 第五章 风险理论与危机应对
  •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风险理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经济法上的风险问题
  • 三、经济法领域的风险类型
  • 四、经济法上的风险防控制度
  • 五、经济法上的风险、危机与安全
  • 六、经济法上的风险理论
  • 七、结论
  •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 一、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发生
  • 二、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扩展
  • 三、从经济法视角看金融危机的解决
  • 四、结论
  •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理论拓掘
  • 一、“国家竞争理论”的拓展研究
  • 二、“公共经济危机”理论的拓展研究
  • 三、“情势变更理论”的拓展研究
  • 四、对既有经济法理论的深入挖掘
  • 五、结论
  • 第四节 危机应对与经济法的有效发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应对危机的主要经济手段解析
  • 三、从危机应对看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 四、推进经济法的有效发展
  • 五、经济法的有效发展与经济法研究的深化
  • 六、结论
  • 第六章 经济立法与法治理论
  • 第一节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
  • 一、背景和问题
  • 二、对立法统合的多维需要
  • 三、立法统合的现实可能
  • 四、结论
  • 第二节 经济立法的“试点模式”
  • 一、“试点中”的增值税制度
  • 二、立法“试点”的合法性观察
  • 三、立法“试点”中的公平问题
  • 四、立法“试点”的效率考量
  • 五、对立法“试点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 六、结论
  • 第三节 “结构性减税”与经济法治
  • 一、背景与问题
  • 二、从“结构性减税”的路径看减税权
  • 三、作为“结构性减税”基础的减税权
  • 四、减税权的依法正当行使
  • 五、增值税制度改革中的减税权问题
  • 六、结论
  • 第四节 提升治国能力的经济法路径
  • 一、背景与问题
  • 二、立法路径:从经济法维度完善治理体系
  • 三、分权路径:厘清经济职能与经济职权
  • 四、能力路径:提升经济法主体的能力
  • 五、结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