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6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阶段成果,探讨俄罗斯文学及其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主编汪介之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该项目首席专家汪介之、项目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分别撰写的论文共30篇构成。这些论文根据该重大项目的研究计划,集中探讨俄罗斯文学与文学史问题,具体分为“俄罗斯文学史研究”、“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中俄文学关系研究”三大板块,内容主要包括翻译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的学术意义、俄罗斯—苏联学界俄国文学史编撰的学术历程、编撰俄罗斯文学史的基本思路、关于俄罗斯文学与民族现代化进程之关系的历史考察、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及重要的文学现象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文化观照、中国文学接受俄罗斯文学的阶段性特征与文化模式、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与阐释等。
目录
- 目录
- 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
- 俄罗斯文学与现代化转型之关系的历史回望
- “聚合性”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艺术
- 试论苏联文学对历史的文本建构
- 俄罗斯文学中的克里米亚文本初探
- 历史的“误判”
- 宗教、神话和抒情
- 《彼得堡》:意识之域,心灵之旅
- 《岩石集》的“世界文化”网络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历史的书写与反思
- 俄罗斯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 俄罗斯经典作家笔下的暴风雪主题
- 重新解读奥勃洛莫夫
- 《樱桃园》的喜剧哲学构建
- 勃洛克与20世纪初俄罗斯现代戏剧
- 论《彼得堡》的多元叙事结构
- 时间田埂上的诗人——曼德尔施塔姆
- 卑微而真实的存在
- 《日瓦戈医生》与勃洛克文本的对话
- 后苏联小说中的生存焦虑
- 中俄文学关系研究
- 重建中俄人文思想的对话
- 论“文革”时期俄苏文学在中国的命运
- 契合与误读:面向中国的托尔斯泰
- 关于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影响
- 中国读者今天怎样看待高尔基?
- 阿斯塔菲耶夫与中国
- 俄罗斯文学史研究
- 民族精神回溯和自我认识的史书
- 俄罗斯—苏联学界俄国文学史建构的学术历程
- 俄罗斯的目光
- 18世纪:俄罗斯诗歌的开元时代
- 双重叙事的典范之作
-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编撰的基本思路
- 《俄罗斯现代文学史》编撰中的若干思考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