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唐诗英语世界传播、发展、中西文明对话及其对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唐诗在英语世界中文本行旅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通过把握译介的发展脉络,考察了英语世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唐诗的解读与重构,指出唐诗在英语世界跨越200余年的传奇历程是英语世界在中西文明的对话中,对唐诗的诗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思考与探索,在探索中又折射出西方文化、文学批评的自身印记以及中西诗学的互动与再识,并在此基础上深思英语世界中的唐诗研究带给当今学术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唐诗西行——渐行渐远
  • 第一节 唐诗英译发轫之历史境遇
  • 第二节 发轫期的唐诗英译
  • 一 首篇英译唐诗
  • 二 语言与文化研究之佐证
  • 第三节 唐诗英译发轫之特点与意义
  • 第二章 回归经典——英诗格律体体制下的唐诗英译
  • 第一节 格律体译诗经典之确立
  • 一 时代背景之走进文学审美视野
  • 二 翟理斯格律体译诗成就
  • 三 格律体译唐诗初期特点与不足
  • 第二节 格律体译诗经典时期英译名家
  • 一 克莱默-宾
  • 二 查尔斯·巴德
  • 三 弗莱彻
  • 四 丁韪良
  • 五 格律体译唐诗之特点与不足
  • 第三节 格律体译诗体制下的唐诗译介反思
  • 第三章 “形”变所孕——英诗自由体体制下的唐诗英译
  • 第一节 文学背景
  • 第二节 庞德“自由体”译诗革命及成就
  • 一 庞德同中国古诗及唐诗的渊源
  • 二 《神州集》中的唐诗革新英译
  • 三 庞德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 第三节 洛威尔、艾思柯创新英译特色与成就
  • 一 《松花笺》作者及诗歌翻译缘起
  • 二 《松花笺》中的创新英译
  • 三 洛威尔、艾思柯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 第四节 自由体译诗体制下的唐诗译介反思
  • 第四章 形神皆备——“跳跃节奏”的中庸之道
  • 第一节 “跳跃节奏”与唐诗的谋合
  • 第二节 魏理“跳跃节奏”译介
  • 一 初译唐诗
  • 二 成熟运用
  • 三 诗人诗作专题译介与研究
  • 四 魏理唐诗英译成就评价
  • 第三节 葛瑞汉“跳跃节奏”译介晚唐诗
  • 一 选译内容
  • 二 选译标准
  • 三 特色品评
  • 第四节 “跳跃节奏”译诗体制下的唐诗译介反思
  • 第五章 诗情与禅意——唐代禅诗的传奇
  • 第一节 唐代禅诗在英语世界之缘起
  • 第二节 “垮掉一代”与寒山诗
  • 一 时代背景
  • 二 斯奈德笔下的“寒山”
  • 三 斯奈德与寒山的隔空对话
  • 第三节 “垮掉一代”后的唐代禅诗英译
  • 一 综述
  • 二 唐诗禅文化的西方解读
  • 三 解读“禅”与“诗”
  • 第六章 镜花水月——唐代女性诗作在英语世界
  • 第一节 早期行旅
  • 第二节 成熟译介
  • 一 综述
  • 二 薛涛
  • 三 鱼玄机
  • 四 唐代女性诗作译集
  • 五 特色与评价
  • 第三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参照
  • 一 “她者”与翻译研究的谋和
  • 二 发掘被遗忘的“她者”
  • 三 “她者”操控下的唐代女性诗作英译
  • 第七章 英语世界唐诗研究之启发与借鉴意义
  • 第一节 译介启示
  • 一 自由与规则的矛盾
  • 二 规则的打破与重建
  • 三 自由的重获
  • 四 规则与自由的再次统一
  • 第二节 国内学术研究启示
  •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启示
  • 结束语 异质互补中的唐诗英译研究
  • 附录 学者译名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