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0千字
字数
201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完整呈现葛剑雄教授数十年的思想结晶。
内容简介
读书,应读怎样的书,应怎样读书?
治学,应如何一以贯之,融会精神?
本书的上百篇文章或为序言,或为跋语,凝聚了葛剑雄教授在读书、写作中的深刻见解。这些文字包罗万象,上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地理、文化,剖析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同时记录了作者治学生涯中的心路历程与藏书趣事。它们横跨数十年光阴,完整呈现了一位学者内心深处的坚守与思考。透过这些回忆与感悟,我们得以重新探寻读书、治学的精神与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选编小记
- 也是读书
- 读自己的书
- 我的1978年——《后而立集》代序
- 七十而思——《我们应有的反思》自序
-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断》序
- 旧作新版——《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序
- 《葛剑雄写史》再版弁言
- 《书人集》后记
- 《看得见的沧桑》自序
- 《看得见的沧桑》再版后记
- 《碎石集》自序
- 《临机随感》自序
- 《梦想与现实》自序
- 《梦想与现实》再版后记
- 《人文千秋》小序
-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繁体字版)再版后记
- 《中国人口发展史》再版后记
- 《行万里路》自序
- 《人在时空之间》新版序
- 《御风万里——非洲七国日记》前言
- 《说城》致读者
- 《往思录》校后记
- 《四海之内》前言
- 读我编的书
-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录》总序
-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录》再版前言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总序
- 《沧桑河山》总序
- 《沧桑河山》再版序
- 《中国制度文化丛书》总序
- 《吾祖吾宗》总序
- 《中华大典·交通运输典》序
- 《老照片·复旦大学》序
- 《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序
- 读他人的书
- 张之《安阳考释》序
-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译文三联书店版后记
- 我对学术批评的态度——答《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编委会
-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译者再记
- 《河流文明丛书》序
- 人说山西好地方——《人说山西》的魅力
- 行万里天涯路 念天地之悠悠?——《旅游与探险经典文库》序
- 读《厦门市志》
- 严其林《京口文化》序
-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序
- 读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 《话说中国千古之谜系列》序
-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序
- 《文明的垂顾:汪涌豪人文讲演录》序
- 《中国移民文化丛书》总序
- 《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总序
- 《清代常州文化简史》序
-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序
-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册》序
- 《建德市地名志》序
- 《晋商史料集成》序
- 《浦东历代文献丛书》序
-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介绍《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 让智慧的声音更加响亮——文汇讲堂《智慧的声音》序
- 《图书馆的故事》序
- 大师之外有大楼——《傲然风骨——大学里的老建筑》序
- 《上海一角·课植园》前言
-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序
- 《感动中国的绍兴名人》序
- 《南浔名人》序
- 《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前言
- 《世界探险史》再版序
- 梁二平《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书后
- 蒋高明《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序
- 孔子应该是怎样的——读钱宁新作《圣人》
- 陆剑《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序
- 《中国琉球文献史料集成》序
- 《图溯上海》序
- 《清朝地图集》序言
- 《槜李诗文合集》序
- 扬子江水利系列刊物——近代长江档案文献的珍藏
- 孙俊《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序
- 《看见金山书系》序
- 《湖州近代人物珍贵手札》序
- 《南风浔韵——门楼里的家风》序
- 《民国才子张乃燕》序言
- 《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博士文献资料汇编》序
- 《中国近代史地文献丛刊》总序
-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序
- 山东人民出版社《微阅读》序
- 《悦读南浔》序
- 张建智《西塞山前白鹭飞》序
- 宋昌斌《中国官制漫谈》序
- 《小天下·中华文明》丛书序
- 读《齐梁文化研究丛书》
- 新闻和文学作品能成为历史吗——向继东《善待肉身》序
-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读来学斋《学斋集》
- 何以端《琼崖古驿道》序
- 杨煜达主编《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序
- 张子欣书读后感言
- 什么样的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建筑·民居·文化
- 《粮食的故事》序
- 《陈桥驿学术论文选编》序
- 李大海《文本、概念与政治过程——金元明清时期政治地理新探》序
- 《陈桥驿致靳生禾手札集(附致寒声信)》序
- 《陈桥驿书信选》序
- “戈十八”感言——代《成年礼:戈18》序
- 《光明之城》不“光明”
- 愿阁楼里永远有这盏灯——读沈昌文《阁楼人语》
- 连清川《曹操的自白书》序
- 读研究生的书
- 家山何止大槐树——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序
- 创建考古地理学的有益尝试——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地理》序
- 张根福《抗日时期浙江省人口迁移与社会影响》序
- 苏新留《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序
- 葛庆华《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1853—1911》序
- 王卫东《融会与建构——1648—1937年绥远地区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序
- 杨蕤《西夏地理研究》序
- 胡云生《传承与认同:河南回族历史变迁研究》序
- 郑发展《民国时期河南省人口研究》序
-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专题研究》序
- 孙宏年《中越关系研究(1644—1885)》序
-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晋南朝文化变迁》序
- 吴滔《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序
- 胡云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1921—1949)》序
-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以伊犁、喀什噶尔为中心》序
-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序
- 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序
- 郑维宽《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基于人地关系演进的视角》序
- 李强《伪满时期东北地区人口研究》序
-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序
- 张宏杰《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序
-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序
- 《成蹊集》序
- 张靖华《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序
- 鲍俊林《15—20世纪江苏海岸盐作地理与人地关系变迁》序
- 鲍俊林《气候变化与江苏海岸的历史适应研究》序
- 《环湖名镇长临河》序
- 王大学《政治、技术与环境:鱼鳞大石塘形成史的考察》序
- 安介生《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序
- 《从金山到上海:金山区历史地理研究》序
- 胡列箭《广西瑶人分布(1644—1955)》序
- 侯杨方《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序
- 刘春燕《茶:一片树叶的社会生命》序
- 悠悠我思
- 抵抗外敌入侵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论坛的主旨演讲(记录稿)
- 成都,成“都”?
- 地名、历史、文化——2015年5月28日在《光明日报》“光明论坛”的演讲
- 文化在新城市中的作用——在西咸新区五周年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 惟有人文足千秋
- 行政区划的合理和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 人文学科的科学与人文
- 为什么要报考历史专业
- 科学、人文与跨界融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跨年论坛”上的演讲
- 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学术写作的基础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读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问世
- 不同文化应该相互理解和欣赏
- 己所欲,如何施于人?——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 是什么导致传统文化断裂
- 存在与影响: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 古代地图上的“中国”
- 移民史研究的精细化和地域化——2016年7月21日在重庆荣昌填川移民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记录稿)
- 我对海派文化的几点看法
- 释“小官巨贪”“清水衙门”
- 择校与“学区房”
- 仰望星空 依托大地——复旦大学学生会“星空讲坛”5周年寄语
- 枫桥三贤文化馆后记
- 我对上海通志馆新馆的一点期望
- 为南京拟《世说新语》推介
- 藏书的归宿(一)
- 藏书的归宿(二)
- 未建成的施坚雅文库
- 图书馆的难题
- 我为藏书找到了归宿
- 童年生活中的江南“粪土”
- 乘飞机——当年的梦想与记忆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