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5千字
字数
No.53
科学技术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助你系统掌握网络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训练和强化学生的Windows网络编程能力,既设计了前后贯通的延续性单元实践项目,又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可扩展专题实践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分析、WindowsSockets网络编程基础、基于流式套接字的网络编程、基于数据报套接字的网络编程、基于原始套接字的网络编程、网络I/O模型的应用、Npcap编程和加密通信编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教学和阅读建议
- 第1章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分析
- 1.1 实验目的
- 1.2 网络流量捕获工具
- 1.2.1 Wireshark简介
- 1.2.2 Wireshark的安装和卸载
- 1.2.3 Wireshark的用户界面
- 1.2.4 使用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
- 1.2.5 使用过滤器
- 1.2.6 处理捕获的数据包
- 1.3 网络状态显示工具
- 1.3.1 Netstat命令
- 1.3.2 Netstat命令的参数
- 1.4 Ping程序执行过程分析
- 1.4.1 实验要求
- 1.4.2 实验内容
- 1.4.3 实验过程示例
- 1.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1.5 网页用户登录过程分析
- 1.5.1 实验要求
- 1.5.2 实验内容
- 1.5.3 实验过程示例
- 1.5.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2章Windows Sockets编程基础
- 2.1 实验目的
- 2.2 Windows Sockets
- 2.2.1 Windows Sockets规范
- 2.2.2 Windows Sockets的版本
- 2.2.3 Windows Sockets的组成
- 2.3 Windows Sockets编程接口
- 2.3.1 Windows Sockets API
- 2.3.2 Windows Sockets DLL的初始化和释放
- 2.4 获取主机的IP地址
- 2.4.1 实验要求
- 2.4.2 实验内容
- 2.4.3 实验过程示例
- 2.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3章基于流式套接字的网络编程
- 3.1 实验目的
- 3.2 流式套接字编程要点
- 3.2.1 TCP简介
- 3.2.2 流式套接字的通信过程
- 3.2.3 流式套接字的编程模型
- 3.3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时间同步服务器设计
- 3.3.1 实验要求
- 3.3.2 实验内容
- 3.3.3 实验过程示例
- 3.3.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4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网络功能框架设计
- 3.4.1 实验要求
- 3.4.2 实验内容
- 3.4.3 实验过程示例
- 3.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5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回射服务器程序设计
- 3.5.1 实验要求
- 3.5.2 实验内容
- 3.5.3 实验过程示例
- 3.5.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6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并发服务器设计
- 3.6.1 实验要求
- 3.6.2 多线程编程要点
- 3.6.3 实验内容
- 3.6.4 实验过程示例
- 3.6.5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7 回射服务器程序运行过程分析
- 3.7.1 实验要求
- 3.7.2 实验内容
- 3.7.3 实验过程示例
- 3.7.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8 提高流式套接字网络程序对流数据的接收能力
- 3.8.1 实验要求
- 3.8.2 实验内容
- 3.8.3 实验过程示例
- 3.8.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3.9 提高流式套接字网络程序的传输效率
- 3.9.1 实验要求
- 3.9.2 实验内容
- 3.9.3 实验过程示例
- 3.9.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4章基于数据报套接字的网络编程
- 4.1 实验目的
- 4.2 数据报套接字编程的要点
- 4.2.1 UDP简介
- 4.2.2 数据报套接字的通信过程
- 4.2.3 数据报套接字编程模型
- 4.3 基于数据报套接字的网络功能框架设计
- 4.3.1 实验要求
- 4.3.2 实验内容
- 4.3.3 实验过程示例
- 4.3.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4.4 基于数据报套接字的回射服务器程序设计
- 4.4.1 实验要求
- 4.4.2 实验内容
- 4.4.3 实验过程示例
- 4.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4.5 无连接应用程序丢包率测试
- 4.5.1 实验要求
- 4.5.2 实验内容
- 4.5.3 实验过程示例
- 4.5.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5章基于原始套接字的网络编程
- 5.1 实验目的
- 5.2 原始套接字编程的要点
- 5.3 基于原始套接字的网络功能框架设计
- 5.3.1 实验要求
- 5.3.2 实验内容
- 5.3.3 实验过程示例
- 5.3.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5.4 基于原始套接字的回射客户端程序设计
- 5.4.1 实验要求
- 5.4.2 实验内容
- 5.4.3 实验过程示例
- 5.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5.5 traceroute程序设计
- 5.5.1 实验要求
- 5.5.2 实验内容
- 5.5.3 实验过程示例
- 5.5.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6章网络I/O模型的应用
- 6.1 实验目的
- 6.2 套接字的I/O模式和I/O模型
- 6.2.1 网络中的I/O操作
- 6.2.2 套接字的I/O模型
- 6.3 基于I/O复用模型的回射服务器程序设计
- 6.3.1 实验要求
- 6.3.2 实验内容
- 6.3.3 实验过程示例
- 6.3.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6.4 基于WSAAsyncSelect模型的文字聊天软件设计
- 6.4.1 实验要求
- 6.4.2 实验内容
- 6.4.3 实验过程示例
- 6.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6.5 基于完成端口模型的代理服务器设计
- 6.5.1 实验要求
- 6.5.2 实验内容
- 6.5.3 实验过程示例
- 6.5.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7章Npcap编程
- 7.1 实验目的
- 7.2 Npcap的体系结构
- 7.2.1 网络组包过滤模块
- 7.2.2 Npcap编程接口
- 7.3 ARP欺骗程序设计
- 7.3.1 实验要求
- 7.3.2 实验内容
- 7.3.3 实验过程示例
- 7.3.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7.4 用户级网桥程序设计
- 7.4.1 实验要求
- 7.4.2 实验内容
- 7.4.3 实验过程示例
- 7.4.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第8章加密通信编程
- 8.1 实验目的
- 8.2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加密通信系统的设计
- 8.2.1 实验要求
- 8.2.2 实验内容
- 8.2.3 实验过程示例
- 8.2.4 实验总结与思考
- 附录Windows Sockets的错误码
- 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