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考察宋代以来传统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基于家族和市场进行的生产为“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与国家运作的贡赋制生产方式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即中国“马达”。

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本书阐明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揭示“宗族”这一重要民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本书透过经济视角,分析了民间嫁娶习俗、信仰塑造、男女地位的地区性差异等文化现象,描绘出中国人依据现实世界构建的神鬼形象,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中文版序言
  • 致谢
  • 帝制中国中晚期的朝代更迭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贡赋制和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生产方式理论
  • 中国的贡赋制生产方式(TMP)
  • 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PCMP)
  • 小资产阶级
  • 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对抗
  • 第三章 体系之中的运作
  • 生产方式之间的竞争
  • 根源于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别观
  • 人口增长的原因与结果
  • 生产的国家强化
  • 第四章 城市与空间
  • 第五章 宗族:国家与家户
  • 少数民族的影响
  • 法律控制和流行的看法
  • 财产关系的一致性与用工的灵活性
  • 通过合约塑造的家
  • 祖产、“资本”及小资本主义积累
  • 第六章 宗族:世系群
  • 宗族的起源
  • 宗族和商品生产
  • 宗族和不平等
  • 宗族的多样化
  • 第七章 嫁妆和聘礼
  • 偏重嫁妆的大婚(MMD)
  • 买卖婚姻
  • 嫁妆和聘礼
  • 婚姻交换的分配
  • 武雅士的数据
  • 卜凯的数据
  • 第八章 民间意识形态:统治者与老百姓
  • 民间意识形态和物质社会
  • 天界的等级体系
  • 阴间的政治经济
  • 献给神明的钱
  • 金钱的道德性
  • 第九章 民间意识形态:女人与男人
  • 仪式中的妇女
  • 阴与阳
  • 独身的典范
  • 生育与妇女权力
  • 作为抵抗的民间意识形态
  • 自然性别
  • 第十章 结论
  • 附录: 嫁妆占婚礼开销的比例
  • 参考文献
  • 翻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标题太奇怪

    先吐槽一下书名。以英文直译来说,用马达也没有错,这是在我们熟悉的语境下,翻译成引擎,是不是会好一些。用中国马达这个书名也真的相当别扭,直接意译成《古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不香吗?本书以人类学视角重构了中国近千年的经济史框架。全书核心围绕 “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PCMP)展开,将其定义为以家族和市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与 “贡赋制”(TMP)共同构成驱动传统中国社会的 “马达”。这一理论挑战了传统 “资本主义萌芽论”,将中国商品经济的历史纵深拉长至宋代,而非局限于明清。书中指出,宋代宗族组织的普遍化与小资本主义的兴起直接关联。宗族不仅是血缘纽带,更成为经济实体,通过控制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积累,形成微型生产体系。例如,福建土楼既是家族聚居地,也是茶叶、瓷器等商品的生产中心。这种经济属性使宗族在对抗国家贡赋制的同时,也成为其补充 —— 地方精英通过科举晋升为官僚,又将财富反哺宗族,形成双向流动。婚姻被解构为经济交换的典型案例。作者通过比较成都与台北的婚俗,发现嫁妆与聘礼的差异映射生产方式的分野:成都的 “偏重嫁妆” 模式对应贡赋制,新娘需以嫁妆证明自身价值,避免被视为资源消耗者;台北的 “可协商聘礼” 则体现小资本主义逻辑,新娘劳动力价值被量化,彩礼成为原生家庭对劳动力流失的补偿。当代 “天价彩礼” 现象被追溯至这一传统,女性在婚姻市场中被高度商品化。民间信仰体系同样被纳入分析。神鬼世界的建构与现实利益紧密交织:索取贡品的地方神对应官僚系统的索贿行为,流浪鬼象征小资本主义对陌生劳动力的排斥。广东的 “哭嫁歌” 与香港的冥币习俗成为佐证,显示经济逻辑如何渗透精神领域。书中最后关于 “小资本主义” 概念的普适性争议,另一位作家贡德・弗兰克曾以五千年世界体系解构欧洲中心论,而本书作者则是聚焦中国千年史,未充分论证该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前现代社会。此外,书中将资本积累等同于小资本主义,可能模糊了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异 —— 后者依赖全球贸易网络而非地域性宗族结构。但这一解释框架确实为理解中国社会韧性提供了新维度:从宋代市镇到当代乡镇企业,家族本位的生产逻辑始终是中国模式的隐秘基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