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语言流行现象研究,以案例为例,分析流行语产生原因,影响及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大量语料,采用个案分析与示例阐释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流行语产生的动因,探讨了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方言流行语的规律和影响,研究了流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色,阐述了流行语在修辞和语用学方面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其他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流行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一、学术意义和价值
- 二、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 第二节 流行语研究综述
- 一、总论
- 二、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流行语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 一、社会、心理、语言的角度
- 二、描写、解释、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 第二章 流行语概述
- 第一节 流行语的界定和走势模型
- 一、流行语的语言单位及概念
- 二、流行语的走势模型
- 第二节 流行语的分类和特征
- 一、流行语的分类
- 二、流行语的特征
- 三、流行语的理据
- 第三节 流行语和相关词语的关系
- 一、流行语与新词语的关系
- 二、流行语与热词的关系
- 三、流行语与俚语、口头禅的关系
- 第三章 流行语产生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流行语产生的语言动因
- 一、语言适合社会交际的需要
- 二、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
- 三、语言类推机制的影响
- 第二节 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 一、社会发展是流行语产生的推动器
- 二、多元文化的繁荣是流行语诞生的土壤
- 第三节 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因素
- 一、从众心理
- 二、从优心理
- 三、从简心理
- 四、求新求异心理
- 第四节 流行语产生的传媒因素
- 一、大众传媒的影响
- 二、网络技术的推动
- 第四章 流行语的范围类型
- 第一节 校园流行语
-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 二、校园流行语的来源
- 三、校园流行语的构成
- 四、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 附录1 关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 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 附录2 关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调查问卷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
-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 三、网络流行语的功能
- 四、网络流行语的规范
- 第三节 方言流行语
- 一、北京话流行语
- 二、上海话流行语
- 三、广州话流行语
- 四、港台地区流行语
- 第五章 流行语的语言结构特色
- 第一节 流行语的语音特征
- 一、谐音类
- 二、语音重叠
- 第二节 流行语的构词类型
- 一、利用新语素构词
- 二、创造新词语
- 三、使用简缩词
- 四、吸收外来词
- 第三节 流行语的语法变异
- 一、“有序异质”说
- 二、“被××”结构
- 三、“副+名”结构
- 第四节 流行语的语义变化
- 一、流行语的语义泛化
- 二、流行语的语义派生
- 三、流行语的语义更新
- 四、流行语的语义色彩
- 第六章 流行语的语言运用价值
- 第一节 流行语的修辞运用
- 一、流行语对修辞格的运用
- 二、流行语的句式美和修辞效果
- 第二节 流行语的语用功能
- 一、流行语的语用意义
- 二、流行语的语用表述
- 第七章 流行语的模因现象分析
- 第一节 模因论概述
- 一、模因论的概念
- 二、模因论与语言模因的研究分析
- 第二节 流行语模的形成和传播
- 一、形成的步骤和特点
- 二、传播过程和方式
- 第三节 流行语模的形式
- 一、语言模因与词和短语流行语
- 二、语言模因与句子流行语
- 三、语言模因与篇章流行语
- 第八章 流行语示例和发展前景预测
- 第一节 2010—2013年度评选十大流行语示例
- 一、《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
- 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评选的中国媒体年度十大流行语
- 三、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四、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 五、2013年度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
- 第二节 流行语发展前景预测
- 一、来源丰富多彩,内容涉及面越来越广
- 二、紧密结合媒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大
- 三、口语化程度加大,语模结构越来越强
- 四、评选更具权威性,研究更加专业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