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融合OFDM与SC-FDE通信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从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和以SC-FDE为代表的宽带单载波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性、一致性比较入手,在深入分析加权类分数傅里叶变换(WFRFT)定义、性质、实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FRFT的融合OFDM与SC-FDE的混合单载波、多载波体制通信系统架构,并介绍了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特性、关键技术和性能分析。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导论
  • 1.1 载波体制及其相关技术
  • 1.1.1 传统单载波体制
  • 1.1.2 多载波技术
  • 1.1.3 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
  • 1.1.4 SC-FDE与OFDM的比较
  • 1.1.5 现有通信系统的载波体制
  • 1.1.6 载波体制的发展方向
  • 1.2 面向2020年及更远未来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 1.2.1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场景及需求
  • 1.2.2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1.2.3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求及关键技术对于调制方式的影响
  • 1.2.4 融合单载波与多载波的技术方案
  • 1.3 通信系统抗截获技术研究
  • 1.4 本书的章节安排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 2.1 概述
  • 2.2 傅里叶变换
  • 2.2.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 2.2.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矩阵表达形式
  • 2.2.3 傅里叶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函数
  • 2.3 经典Chirp类分数傅里叶变换
  • 2.4 经典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 2.4.1 经典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提出
  • 2.4.2 经典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加权系数
  • 2.4.3 加权系数表达式等价性证明
  • 2.5 广义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 2.5.1 WFRFT与CFRFT之间的关系
  • 2.5.2 多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 2.5.3 多参数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 2.5.4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与广义置换矩阵族
  • 2.6 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特征值
  • 2.7 连续函数WFRFT的数值算法
  • 2.7.1 定义直接计算法
  • 2.7.2 加权DFT算法的缺陷
  • 2.7.3 基于DFT的离散4-WFRFT算法
  • 2.7.4 算例
  • 2.8 离散序列的WFRFT及其矩阵表达形式
  • 2.8.1 离散序列4-WFRFT的定义
  • 2.8.2 离散序列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矩阵
  • 2.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基于WFRFT的数字通信系统及其信号特征
  • 3.1 基于WFRFT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3.1.1 数字通信系统中离散序列WFRFT的物理含义
  • 3.1.2 WFRFT数字通信系统的框架
  • 3.2 WFRFT信号的星座图
  • 3.2.1 单参数WFRFT信号星座图的旋转特性
  • 3.2.2 多参数WFRFT信号的星座分裂
  • 3.3 WFRFT信号的谱
  • 3.3.1 OFDM系统的频谱
  • 3.3.2 WFRFT信号的谱
  • 3.3.3 主动干扰消除(AIC)频域陷波方法
  • 3.4 WFRFT信号的统计特性
  • 3.5 WFRFT信号的峰均功率比
  • 3.6 WFRFT信号的比特能量分布
  • 3.7 简化选择性衰落信道模型下不同载波体制误码率性能比较
  • 3.8 WFRFT扩展OFDM系统及其抗窄带干扰性能分析
  • 3.8.1 抗窄带干扰研究现状
  • 3.8.2 窄带干扰模型
  • 3.8.3 WFRFT扩展OFDM系统模型
  • 3.8.4 WFRFT扩展OFDM系统抗窄带干扰性能分析
  • 3.9 单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参数的抗扫描特性
  • 3.10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混合载波通信系统的线性均衡方法
  • 4.1 现行双选信道下干扰抑制技术
  • 4.1.1 由双选信道引起的SC/MC系统中ISI/ICI
  • 4.1.2 针对双选信道的ICI抑制技术
  • 4.1.3 双选信道均衡方法
  • 4.1.4 新型载波体制演进
  • 4.2 衰落信道模型
  • 4.2.1 小尺度衰落
  • 4.2.2 频率弥散信道建模
  • 4.2.3 多普勒功率谱密度
  • 4.2.4 时间弥散信道建模
  • 4.2.5 双选信道特性及建模
  • 4.3 时、频域及WFRFT域信道矩阵建模
  • 4.3.1 时域信道矩阵
  • 4.3.2 频域信道矩阵
  • 4.3.3 WFRFT域信道矩阵
  • 4.4 带有频域线性均衡的混合载波系统
  • 4.4.1 系统描述
  • 4.4.2 带有频域ZF均衡的WFRFT系统性能
  • 4.4.3 带有频域MMSE均衡的WFRFT系统性能
  • 4.5 双选信道下混合载波线性均衡方法
  • 4.5.1 双选信道线性均衡方法
  • 4.5.2 混合载波调制BLE方法
  • 4.5.3 混合载波调制SLE方法
  • 4.5.4 系统复杂度分析
  • 4.5.5 误码性能仿真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双选信道下混合载波体制通信系统的迭代均衡方法
  • 5.1 引言
  • 5.2 传统单载波体制下TD-IMSE方法
  • 5.2.1 迭代均衡的基本结构和信号处理过程
  • 5.2.2 基于时域先验信息的时域MMSE线性估计
  • 5.2.3 时域LLR更新及先验信息反馈
  • 5.3 混合载波体制下的TD-IMSE方法
  • 5.3.1 TD-IMSE实现原理
  • 5.3.2 基于WFRFT域先验信息的时域线性MMSE估计
  • 5.3.3 先验信息收敛对符号估计的影响
  • 5.3.4 WFRFT域LLR及先验信息更新
  • 5.3.5 复杂度分析
  • 5.3.6 收敛性分析
  • 5.3.7 误码性能仿真
  • 5.4 传统载波体制下的FD-IMSE方法
  • 5.4.1 多载波体制下的FD-IMSE方法
  • 5.4.2 单载波体制下的FD-IMSE方法
  • 5.4.3 时域窗函数滤波方法
  • 5.5 混合载波体制下的FD-IMSE方法
  • 5.5.1 FD-IMSE方法实现原理
  • 5.5.2 基于WFRFT域先验信息的频域线性MMSE估计
  • 5.5.3 WFRFT域LLR及先验信息更新
  • 5.5.4 复杂度分析
  • 5.5.5 收敛特性分析
  • 5.5.6 误码性能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混合载波系统的多址传输方案
  • 6.1 混合载波扩频/码分多址传输方案
  • 6.1.1 单载波与多载波体制下的扩频和码分多址传输方案
  • 6.1.2 HC-CDMA传输方法
  • 6.1.3 HC-DS-CDMA传输方法
  • 6.1.4 HC-CDMA与HC-DS-CDMA传输方式性能比较
  • 6.2 混合载波频分多址系统
  • 6.2.1 传统频分多址系统模型
  • 6.2.2 混合载波频分多址系统
  • 6.2.3 峰均功率比研究
  • 6.2.4 复杂度分析
  • 6.2.5 误码性能仿真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