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7千字
字数
No.50
历史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两宋三百余年农业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的整体讨论。
内容简介
书中不仅宏观地指出农业生产对于宋代国运与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立足于宋代自然环境、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区域差异,从人口、土地、农作物、水利、农业技术等方面,对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地区、荆湖地区、川峡地区、岭南地区五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特征展开论述,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的关系。
本书建构了“农业地理”的研究范式,资料扎实、立论严谨,展现了宋代各地农业综合体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对宋代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特征作了精准概括。本书有助于读者通过“农业视角”去观察两宋时期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有着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国之疆土与民之本业——宋代国土与农业资源禀赋
- 第一节 宋代农业生产环境的地域差异
- 第二节 宋代人口、土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 第三章 民生与国运——宋代农业地理的基本格局
-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宋代农业技术
- 第二节 平原与山区、腹里与边郡农业发展的不同步性
- 第四章 重建与发展——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
- 第一节 河南农业生产与区域差异
- 第二节 河北大量非农业用地的出现与沿边塘泊的开发利用
- 第三节 河东汾河谷地与四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进程的差异
- 第四节 陕西关中农业生产与沿边土地开垦
- 第五节 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粮食调拨与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 第五章 国之根本,东南望郡——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 第一节 淮南农业生产的兴衰
- 第二节 两浙平原地带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与精耕细作
- 第三节 福建平原地带的人口压力与耕作技艺的提高
- 第四节 江东平原地带圩田的发展
- 第五节 江西平原地带的开发与粮食外运
- 第六节 宋代东南丘陵山区的开发与农业生产引发的环境问题
- 第六章 湖区与山区——宋代荆湖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
- 第一节 荆湖南、北两路的人口与地区开发
- 第二节 荆湖南、北两路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
-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宋代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 第一节 华夷杂居的人口分布特征
- 第二节 宋代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地域差异
- 第八章 地旷人稀,田稼卤莽——宋代岭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 第一节 人口构成及其地理分布
- 第二节 宋代岭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特征
- 第九章 物种与土地——宋代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轮作方式的变化
- 第一节 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作物
- 第二节 宋代东南地区的粮食作物
- 第三节 宋代荆湖与西南地区的粮食作物及其地理分布
- 第四节 宋代岭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与种植制度
- 第十章 桑麻茶果——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
- 第一节 宋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
- 第二节 宋代麻类作物的地理分布
- 第三节 宋代棉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 第四节 宋代油料作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 第五节 宋代植茶业
- 第六节 宋代主要果树品种及其地理分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