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科学破解团队管理难题,抓绩效,从抓住员工的心开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团队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以实际场景为背景,介绍团队管理者如何应用或应对这些心理学效应,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团队模式,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团队绩效。

本书分为7章,主要包括在运营决策、市场营销、员工激励、员工沟通、绩效管理、人才评价和团队发展方面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本书共包含66个心理学效应,详细介绍了每种心理学效应的概念、应用方法或应对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01 运营决策
  • 1.1 组建团队
  • 1.2 分析问题
  • 1.3 制定决策
  • 02 市场营销
  • 2.1 销量提升
  • 2.2 产品定价
  • 2.3 品牌宣传
  • 03 员工激励
  • 3.1 提振士气
  • 3.2 行为引导
  • 3.3 工作安排
  • 04 员工沟通
  • 4.1 拉近距离
  • 4.2 营造氛围
  • 4.3 增进团结
  • 05 绩效管理
  • 5.1 绩效实施
  • 5.2 绩效评价
  • 5.3 绩效辅导
  • 06 人才评价
  • 6.1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容易看错人
  • 6.2 序列效应:出场顺序可能影响评价
  • 6.3 定型化效应:避免用刻板印象评价他人
  • 6.4 曼德拉效应:尊重事实而非记忆
  • 6.5 晕轮效应:一白遮百丑
  • 6.6 近因效应:好评价可以被塑造
  • 6.7 投射效应:与你相似的人不一定优秀
  • 6.8 邓宁-克鲁格效应:避免盲目自信
  • 6.9 视网膜效应:关注什么就出现什么
  • 07 团队发展
  • 7.1 人才培养
  • 7.2 人才队伍建设
  • 7.3 组织能力提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团队管理问题离不开管理心理学

    这本书字数不多,但理论内容却相当丰富,且每个心理学武器都能尽量嵌入相应的具体战场。如设计公司遭遇创意枯竭时,“酝酿效应” 指导管理者建立强制放空机制;销售团队面临客户信任危机,“塔西陀效应” 揭示公信力重建的三步法则。最具颠覆性的是对传统激励的再思考:当荣誉奖励沦为 “人手一份的安慰品”,书中就依据心理摆效应提出 “20% 稀缺性原则”—— 同种荣誉的获奖者必须控制在有资格人群的 20% 以内,否则精神激励将彻底失效;而在针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上,出丑效应和睡眠效应的组合拳则是打破完美管理者的迷思:如适当暴露一些弱点的领导,据说能提升 9.2% 的团队凝聚力,若是真有其所说的效果,那确实会颠覆我之前的观念。书中大量的可视化图表,也能帮助我们降低理解门槛。只是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复杂效应被压缩成口号式标签,如邓宁 - 克鲁格效应仅强调 “避免盲目自信”,却未展开能力与自信的悖论关系;66 招的模块化设计虽便于速查,但效应间的联结逻辑较松散。如鸟笼效应与锚定效应本可形成认知偏差组合拳,书中却分散在不同章节;我觉得此处是作者在下一版中可以发挥的一个点。本书的价值恰在于将心理学从解释系统转化为操作系统。当员工敷衍执行 “不值得定律” 亮起红灯时,书中的 “标签重塑法” 指导管理者用三个话术转换将枯燥任务绑定为能力证明。团队陷入群体盲从,“乐队花车效应” 提供少数派保护机制 —— 通过设立 “魔鬼代言人” 角色使决策风险降低 42%。这种强实操性使本书能成为团队领导者的认知急救箱。作者任康磊用管理实战过滤心理学理论的杂质,保留可直接注射的 66 支绩效催化剂。书中没有万能解药,但为每个典型管理困境配备了多种心理杠杆,管理者需要的是根据团队特质灵活组合 —— 这正是全图解落地版真正的 “落地” 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