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有造诣,才是大师;有格局,才算巨匠。

内容简介

这本书完整、全面地讲述了钱钟书的一生。从天才少年,到低调的大师……多个视觉、多个方位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钱钟书。本书文字温婉细腻,史料全面详实,认识深刻、看法睿智,是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人生是一场在“围城”中不断破城,又重建的过程
  • 第一章 江南天才初长成
  • 不凡的钱氏家族
  • 被过继的万金郎
  • 钟情于书
  • 聪明的孩子都是“坏”孩子
  • 第二章 傲啸清华,心怀世界
  • 天书似的数学
  • “横扫清华图书馆”
  • 他决定活得有趣
  • “书虫”太锋芒,改名“中书君”
  • 第三章 异国他乡读世界
  • 与最才的女订婚
  • 返回南方任教
  • 结婚吧,一起去牛津
  • 读闲书,玩闲情
  • 第四章 乘槎去牛津,不是浪浮家
  • 只要这么一个女儿
  • 去巴黎进修
  • 有趣的朋友们
  • 终于归来
  • 第五章 归国不等于归家
  • 去昆明任教
  • 不开心的昆明时光
  • 辗转到蓝田
  • 我是俗人,渴望回家
  • 第六章 有你,世间没有孤岛
  • 回到上海
  • 惊险的《谈艺录》
  • 交游上海
  • 《写在人生边上》和《围城》
  • 第七章 重返清华,遭遇坎坷
  • 留下来,只因爱国
  • 继续笔耕不辍
  • 阳光和青草的味道
  • 回到北京
  • 第八章 钱氏旋风,势不可挡
  • 为学术再次出国
  • 老友夏志清
  • 在日本生了“怨”
  • 幽隐,不再出山
  • 第九章 终于过上了“我们仨”的生活
  • 只愿守着她和书
  • 她成了“守门人”
  • 不必认识下蛋的鸡
  • 热闹的钱学,劳心的钱氏
  • 第十章 再见,是以后再相见
  • 旧疾再犯
  • 女儿,不能说的秘密
  • 我走了,你要好好活
  • 你不写的传,她来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钱钟书的故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09 本)#2023 年读书主题(二)传记 - 文学人物《钱钟书传》(52)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传记的主题开始,选择文学人物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钱钟书传》,有造诣,才是大师;有格局,才算巨匠。这本书完整、全面地讲述了钱钟书的一生。从天才少年,到低调的大师...... 多个视觉、多个方位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钱钟书。本书文字温婉细腻,史料全面详实,认识深刻、看法睿智,是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作品。2、精彩内容: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锺书创作《围城》时,已经历了珍珠港事变,处于上海沦陷时期。此时,上海是大多数人的 “围城”,但却不是他的 “围城”。他在狭小的天地里创作、读书,与妻女逗趣,与友人闲谈,获得了比常人更为广阔的自由。这一时期,他写下这本思索了很久的小说 ——《围城》。追求学问也是一座 “围城”,只要人还有所求,便逃不出身陷 “围城” 的命数。可是,人就该无所求吗?非也!假如一个人生无所求,那他很容易会成为一个 “无用” 之人。上天造出我们,并非要让我们一无所长,一无所用,而是为了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人生有 “围城” 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在 “围城” 而不自知。他的笔,便喜欢书写这些 “不自知” 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让沉睡的人醒来,让打不通的打通,这是一个文人的悲悯之心,也是一个学问家的责任。书是什么?西汉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清朝大儒曾国藩曰:“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培根则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钱锺书是天纵之才,可是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这样的天才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我们常人又怎能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这就是传记的意义。我们了解一个人物,并非是为了看一看他的生平,然后捂住嘴巴说一句 “好厉害呀”,而是我们自己能从传主身上看到什么,学到什么,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营养。他是唯一的钱锺书,你也是唯一的你。钱锺书的一生是不凡的,在学术上的地位和成就也是不凡的。他的《围城》曾轰动一时,是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他的《管锥编》博大精深,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学问,少有人敢说一定读懂了它。他的散文、诗作、评论,更是一部大书,像极了他的一生,历经万般坎坷,仍是恣意洒脱。一个人能成就怎样的事业,一半来自先天的个性,一半来自后天的教育培养。先天的个性是天分,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几乎很难成才。不过,如果一个人没有天分,仅凭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仍然难以有所成就。关于教育,有人喜欢发挥孩子的长处,有人喜欢弥补孩子的短处。弥补短处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毕竟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弥补短处与不足,那他很可能会失去擅长的部分。倘若钱基博逼着钱锺书学理工,那他花在文学上的时间自然会少,文章也便不会如此出众老练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台海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管主办的中央一级出版社,成立于1997年。该社坚持“架设文化桥梁,促进两岸统一”的办社宗旨,积极开展对台宣传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团结了一大批两岸文化界著名人士,并出版了数百种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