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8千字
字数
2018-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讲解模流分析技术及Moldflow 2018软件操作,兼具实际案例与配套教学资源。
内容简介
本书共23章,详细讲解模流分析基础知识、Moldflow 2018软件界面、菜单操作等分析技术基础和导入模型、划分网格及网格处理、浇注系统与冷却系统设计、选择分析类型和材料、设置工艺参数、结果分析及优化等方面的内容。本书还结合实际应用方案,详细介绍充填分析、流动分析、冷却分析、翘曲分析、收缩分析、流道平衡分析、纤维充填取向分析、应力分析、气体辅助成型分析、双色注塑成型分析、嵌件注塑成型分析、显示器面板的工艺参数优化等。另外,本书提供网络服务,随书光盘中包含了每个案例的操作视频和源文件,使用非常方便。
目录
- 封面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第1章 模流分析基础知识
- 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1.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1.1.2 有限元法的特点
- 1.2 注射成型基础知识
- 1.2.1 塑件的工艺性
- 1.2.2 注射成型过程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 1.2.3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 1.3 塑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1.3.1 欠注
- 1.3.2 飞边
- 1.3.3 缩痕
- 1.3.4 熔接痕
- 1.3.5 翘曲
- 1.3.6 颜色不均
- 1.3.7 气泡
- 1.3.8 空隙
- 1.3.9 放射纹
- 1.3.10 烧焦纹
- 1.3.11 玻璃纤维银纹
- 1.3.12 顶白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软件介绍
- 2.1 概述
- 2.1.1 软件简介
- 2.1.2 软件功能
- 2.1.3 AMI介绍
- 2.1.4 主要模块
- 2.2 Moldflow 2018操作界面
- 2.3 Moldflow 2018菜单
- 2.3.1 开始菜单
- 2.3.2 几何菜单
- 2.3.3 网格菜单
- 2.3.4 成型工艺设置和分析菜单
- 2.3.5 结果菜单
- 2.3.6 报告菜单
- 2.4 Moldflow 2018一般分析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型导入
- 3.1 模型准备
- 3.1.1 从CAD软件导出模型
- 3.1.2 文件格式选择
- 3.2 模型导入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格划分
- 4.1 网格的类型
- 4.2 网格的划分
- 4.3 网格的统计
- 4.4 网格划分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网格诊断及修复
- 5.1 网格缺陷诊断
- 5.1.1 纵横比诊断
- 5.1.2 重叠单元诊断
- 5.1.3 取向诊断
- 5.1.4 连通性诊断
- 5.1.5 自由边诊断
- 5.1.6 厚度诊断
- 5.1.7 网格出现次数诊断
- 5.1.8 网格匹配诊断
- 5.1.9 零面积单元诊断
- 5.2 网格缺陷修复工具
- 5.2.1 自动修复
- 5.2.2 修改纵横比
- 5.2.3 整体合并
- 5.2.4 合并节点
- 5.2.5 交换边
- 5.2.6 匹配节点
- 5.2.7 重新划分网格
- 5.2.8 插入节点
- 5.2.9 移动节点
- 5.2.10 对齐节点
- 5.2.11 单元取向
- 5.2.12 其他网格修复工具
- 5.3 网格诊断与修复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建模工具
- 6.1 菜单操作
- 6.2 节点的创建
- 6.2.1 通过坐标系创建节点
- 6.2.2 在已有两节点之间创建节点
- 6.2.3 平分曲线创建节点
- 6.2.4 偏移创建节点
- 6.2.5 曲线相交创建节点
- 6.3 线的创建
- 6.3.1 两节点创建直线
- 6.3.2 三节点创建圆或圆弧
- 6.3.3 角度创建圆弧
- 6.3.4 节点创建样条曲线
- 6.3.5 连接两曲线来创建曲线
- 6.3.6 断开曲线
- 6.4 区域的创建
- 6.4.1 通过封闭曲线创建区域
- 6.4.2 节点创建区域
- 6.4.3 直线创建区域
- 6.4.4 通过拉伸曲线创建曲面
- 6.4.5 通过边界创建孔洞
- 6.4.6 节点创建孔
- 6.5 镶件的创建
- 6.5.1 镶件创建
- 6.5.2 镶件创建实例
- 6.6 局部坐标系(LCS)的创建
- 6.6.1 LCS的创建
- 6.6.2 LCS的创建实例
- 6.7 移动与复制
- 6.7.1 平移
- 6.7.2 旋转
- 6.7.3 三点旋转模型
- 6.7.4 指定比例因子缩放模型
- 6.7.5 镜像创建模型
- 6.8 其他建模工具的应用
- 6.8.1 查询实体
- 6.8.2 型腔重复向导
- 6.8.3 流道系统向导
- 6.8.4 冷却回路向导
- 6.8.5 模具镶块向导
- 6.8.6 曲面边界诊断
- 6.8.7 曲面连通性诊断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浇注系统的创建
- 7.1 浇注系统介绍
- 7.1.1 浇口的设计
- 7.1.2 分流道的设计
- 7.1.3 浇注系统的几何
- 7.2 自动创建流道系统
- 7.3 浇口的创建
- 7.3.1 点浇口的创建
- 7.3.2 侧浇口的创建
- 7.3.3 潜伏式浇口的创建
- 7.3.4 香蕉形浇口的创建
- 7.4 创建普通浇注系统
- 7.5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创建
- 7.5.1 热流道系统成型介绍
- 7.5.2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创建实例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冷却系统的创建
- 8.1 冷却系统介绍
- 8.1.1 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及影响因素
- 8.1.2 冷却系统的设计
- 8.1.3 冷却系统构件的几何
- 8.2 冷却系统的创建
- 8.2.1 自动创建冷却系统
- 8.2.2 手动创建冷却系统
- 8.3 喷流式冷却系统的创建
- 8.4 挡板式冷却系统的创建
- 8.5 加热系统的创建
- 8.5.1 加热系统的设计
- 8.5.2 加热系统的创建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分析类型及材料选择
- 9.1 选择分析类型
- 9.2 选择材料
- 9.2.1 材料的搜索
- 9.2.2 显示材料属性
- 9.2.3 材料的比较
- 9.2.4 材料的数据及使用方法报告
- 9.3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高级应用
- 第10章 浇口位置分析
- 10.1 浇口位置介绍
- 10.1.1 浇口的作用
- 10.1.2 浇口位置的设计
- 10.1.3 AMI浇口位置分析
- 10.2 浇口位置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 10.3 浇口位置应用实例
- 10.3.1 分析前处理
- 10.3.2 分析计算
- 10.3.3 浇口位置分析结果
- 10.4 本章小结
- 第11章 成型窗口分析
- 11.1 概述
- 11.2 成型窗口分析工艺条件设置
- 11.3 成型窗口分析实例
- 11.3.1 分析前处理
- 11.3.2 分析计算
- 11.3.3 成型窗口分析结果
- 11.4 本章小结
- 第12章 充填分析
- 12.1 充填分析简介
- 12.2 充填分析工艺条件设置
- 12.3 注射工艺条件高级设置
- 12.4 充填分析结果
- 12.5 充填分析应用实例
- 12.5.1 初始充填分析方案
- 12.5.2 初始充填分析结果
- 12.5.3 优化充填分析方案
- 12.5.4 优化后充填分析结果
- 12.6 本章小结
- 第13章 流动分析
- 13.1 流动分析简介
- 13.1.1 填充+保压分析的目的
- 13.1.2 工艺参数的定义
- 13.1.3 保压曲线
- 13.2 流动分析工艺参数设置
- 13.3 流动分析结果
- 13.4 流动分析应用实例
- 13.4.1 初始流动分析方案
- 13.4.2 初始流动分析结果
- 13.4.3 优化保压方案
- 13.5 本章小结
- 第14章 冷却分析
- 14.1 冷却分析简介
- 14.2 冷却分析工艺条件设置
- 14.3 冷却分析结果
- 14.4 冷却分析应用实例
- 14.4.1 初始冷却分析方案
- 14.4.2 初始冷却分析结果
- 14.4.3 优化冷却分析方案
- 14.5 本章小结
- 第15章 翘曲分析
- 15.1 翘曲分析简介
- 15.1.1 翘曲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 15.1.2 翘曲分析的目的
- 15.1.3 翘曲分析流程
- 15.2 翘曲分析工艺条件设置
- 15.3 翘曲分析结果
- 15.4 翘曲分析应用实例
- 15.4.1 翘曲分析优化方案1
- 15.4.2 翘曲分析优化方案2
- 15.5 本章小结
- 第16章 收缩分析
- 16.1 收缩分析简介
- 16.1.1 塑料收缩性
- 16.1.2 AMI收缩分析
- 16.2 收缩分析材料的选择
- 16.3 收缩分析工艺条件设置
- 16.4 收缩分析应用实例
- 16.4.1 分析前处理
- 16.4.2 分析计算
- 16.4.3 流动收缩分析结果解读
- 16.4.4 流动收缩分析优化
- 16.4.5 流动收缩优化分析结果解读
- 16.5 本章小结
- 第17章 流道平衡分析
- 17.1 流道平衡分析简介
- 17.1.1 流道平衡性
- 17.1.2 AMI流道平衡分析
- 17.2 流道平衡分析约束条件设置
- 17.2.1 工艺条件平衡约束条件的设置
- 17.2.2 流道尺寸约束条件的设置
- 17.3 流道平衡分析应用实例
- 17.3.1 电话听筒上盖浇口位置分析
- 17.3.2 电话听筒下盖浇口位置分析
- 17.3.3 组合型腔的流道平衡初步分析
- 17.3.4 组合型腔的流道平衡初步分析结果解读
- 17.3.5 组合型腔的流道平衡初步优化分析
- 17.3.6 组合型腔的流道平衡优化分析
- 17.3.7 组合型腔的流道平衡优化分析结果解读
- 17.3.8 结论
- 17.4 本章小结
- 第18章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
- 18.1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简介
- 18.2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结果
- 18.3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应用实例
- 18.3.1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前处理
- 18.3.2 进行分析
- 18.3.3 纤维充填取向分析结果
- 18.4 本章小结
- 第19章 应力分析
- 19.1 应力分析介绍
- 19.2 应力分析结果
- 19.3 应力分析应用实例
- 19.3.1 应力分析前处理
- 19.3.2 进行分析
- 19.3.3 应力分析结果
- 19.4 本章小结
- 第20章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
- 20.1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简介
- 20.1.1 气体辅助成型的基本原理
- 20.1.2 气体辅助成型的特点
- 20.1.3 气体辅助成型工艺控制参数
- 20.1.4 Autodesk Moldflow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中的应用
- 20.2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结果
- 20.3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应用实例
- 20.3.1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前处理
- 20.3.2 进行分析
- 20.3.3 气体辅助成型分析结果
- 20.4 带溢料井的气体辅助成型分析
- 20.4.1 分析前处理
- 20.4.2 进行分析
- 20.4.3 带溢料井的气体辅助成型分析结果
- 20.5 本章小结
- 第21章 双色注射成型分析
- 21.1 双色注射成型分析简介
- 21.1.1 双色注射成型介绍
- 21.1.2 AMI在双色注射成型中的应用
- 21.2 双色注射成型分析应用实例
- 21.2.1 双色注射成型分析前处理
- 21.2.2 进行分析
- 21.2.3 双色注射成型分析结果
- 21.3 本章小结
- 第22章 嵌件注射成型分析
- 22.1 嵌件注射成型分析简介
- 22.2 嵌件注射成型分析应用实例
- 22.2.1 嵌件注射成型分析前处理
- 22.2.2 进行分析
- 22.2.3 嵌件注射成型分析结果
- 22.3 本章小结
- 第23章 显示器面板的工艺参数优化
- 23.1 显示器面板实例介绍
- 23.2 初始流动分析
- 23.2.1 分析前处理
- 23.2.2 分析运算
- 23.2.3 分析结果
- 23.3 优化后的流动分析
- 23.3.1 分析前处理
- 23.3.2 分析运算
- 23.3.3 分析结果
- 23.4 初始冷却+流动+翘曲分析
- 23.4.1 分析前处理
- 23.4.2 分析运算
- 23.4.3 方案1的分析结果
- 23.5 冷却+流动+翘曲分析优化方案
- 23.5.1 分析前处理
- 23.5.2 分析运算
- 23.5.3 方案2的分析结果
- 23.6 本章小结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