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锐质性研究专家,手把手教你用溯因分析做原创研究。

内容简介

田野调查做到一半,突然发现了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新的田野点?突然出现了新的研究问题?或者出现了一批被忽视的相关利益者?本书介绍了一种基于意外发现、进行创新性研究的推理模式——溯因逻辑。

大多数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书籍,是在检验、验证理论或进行普遍化外推,而溯因理论则是构建理论的过程。本书由溯因理论领域的两位专家撰写,是一本实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指南,帮助研究者运用溯因理论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和理论突破。

本书从溯因理论的基本原则开始,贯穿理论理解、研究设计、资料分析、编码、研究线索和路径、写作整个过程,书中不乏大量有趣的比喻和课堂实例,深入浅出,是一本站在学生角度撰写的研究方法手册。

本书适合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社科领域的各阶段研究生、研究者阅读,能够为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参考,为采用民族志、田野调查、访谈法的研究者提供相关案例和实践指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1章 意外发现
  • 第2章 开始
  • 第3章 理论
  • 第4章 收集数据
  • 第5章 开放编码
  • 第6章 聚焦编码
  • 第7章 关于线索的线索
  • 第8章 做记录,写报告
  • 第9章 溯因进行时
  • 附录 从质性研究到计算溯因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进阶书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大数据中提取分析的方法

    “科学和技术因意外发现而进步。” 社会学家石峰和詹姆士・埃文斯在分析数百万条研究数据后得出这一结论。而在社科研究领域,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发现,恰恰是最考验研究者功力的地方。这本由斯蒂芬・蒂默曼斯和伊多・塔沃里合著的《从数据分析到理论突破》针对这一研究的现实,提供了从意外发现到理论创新的系统路径。作为溯因理论领域的权威,两位作者成功将抽象的方法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实践,为社科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工具。默顿曾发现经验研究中存在一种 “偶然性科学发现模式”,即 “意外的、异常的和战略性的观察结果成为构建新理论的基础”。而本书阐述的溯因逻辑,正是系统性捕捉和分析这些意外发现的推理模式。与常见的演绎和归纳逻辑不同,溯因分析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研究思路。演绎是从理论出发做出经验预测,如同严格按照食谱烹饪;归纳则是对观察结果进行普遍化,好比从冰箱随意取料并希望做出美味。而溯因逻辑更象是一种创造性烹饪 —— 当你渴望某道菜却缺少部分食材时,利用手边的惊喜发现创作新菜品。这种研究思维的核心在于,把握研究预期与意外发现之间的张力,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找到理论创新的空间。本书有意思的地方,是将溯因分析这一抽象思维方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研究步骤。它贯穿了从研究设计到报告写作的完整研究过程,为研究者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在数据收集阶段,本书提出了 “去焦” 的技巧,帮助研究者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度。在编码环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开放编码和聚焦编码的方法,让模糊的数据逐渐显现理论轮廓。书中有个生动比喻:溯因分析需要研究者兼具 “地图” 和 “指南针” 的功能。地图代表着研究前的理论准备,指南针象征着面对意外发现时的方向把握。这种平衡使研究者既能深入田野,又不迷失在琐碎经验中。除方法介绍外,本书还触及了研究者必备的心智准备。溯因分析要求研究者兼具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开放的田野心态,这两种品质看似矛盾,却正是创新研究的核心。如两位作者所强调,溯因分析需要 “相当熟悉各种社会理论脉络,并深入分析观察结果”。这种熟悉不是机械套用理论,而是在理论对话中产生新的洞察。本书通过大量课堂实例和有趣比喻,将这种心智培养变得可教可学。它站在学生角度设计内容,降低了掌握这一高阶方法的门槛。对于常被困在理论瓶颈上的研究生而言,这种贴心的设计无疑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实用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巴别塔

    东方巴别塔(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品质人文出版的新锐实体。巴别塔文化主要通过高质量的版权引进及国内优质原创作者的挖掘,打造历史、军事及泛学习类等几大内容板块,与读者分享顶尖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