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0千字
字数
2024-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我国中学科学教育中学科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当前综合、分科两种不同形态的科学课程为背景,重点探讨:科学学科能力是什么;用什么工具能有效测出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科学学科能力发展现状和问题是什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能力等。
上述一系列研究将为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科学学科能力的测评、“能力取向”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学业水平标准建构及质量监测提供方法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核心素养与课程发展丛书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科学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研究概述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转型的标志
- 二 能力培养: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 三 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永恒追求
- 四 能力表现:学业成就标准的核心
- 五 能力教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
- 六 能力评价:教育评价的本质回归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学科能力界定的研究
- 二 关于能力及其测量的研究
- 三 关于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研究
- 四 国际科学能力测评模型简介
- 五 我国关于学科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一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
- 二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科学学科能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 第一节 科学学科能力相关概念解析
- 一 学科能力
- 二 科学学科能力
- 三 科学学科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四 科学学科能力与思维的关系
- 五 科学过程能力
- 六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
- 第二节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的理论支撑
- 一 学习进程理论
- 二 Rasch测量理论
- 第三节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科学学科能力建构:综合与分科视角
-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要素分析
- 一 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能力要求分析
- 二 各国科学课程中学科能力要素比较及启示
- 三 科学学业水平测试的能力因素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建构
- 一 科学学科能力要素的确定原则
- 二 科学学科能力要素的筛选
- 三 科学学科能力水平层次界定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确定
- 一 化学学科能力要素分析
- 二 化学学科本质及特殊要求分析
- 三 化学学科能力模型与要素
- 第四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 一 符号表征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 二 实验认知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 三 模型思维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 四 定量化能力学习进程建构
- 第四章 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开发及优化
-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
- 一 测验工具的开发程序
- 二 测验工具的编制过程
- 三 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与优化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
- 一 测验工具项目的设计
- 二 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 三 其他三种能力两轮测试数据对比
- 第五章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测评及差异研究
- 第一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的总体分析
- 一 测试的基本情况
- 二 不同年级学生总体科学学科能力比较
- 三 两地学生总体科学学科能力比较
- 四 不同性别学生科学学科能力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年级比较
- 一 不同年级学生科学概念理解能力比较
- 二 不同年级学生科学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 三 不同年级学生科学模型建构能力比较
- 四 不同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思维能力比较
- 五 不同年级学生科学定量计算能力比较
- 第三节 初中科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地区比较
- 一 两地学生科学概念理解能力比较
- 二 两地学生科学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 三 两地学生科学模型建构能力比较
- 四 两地学生科学实验思维能力比较
- 五 两地学生科学定量计算能力比较
- 第六章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测评及差异研究
- 第一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的总体分析
- 一 化学学科能力测评研究的被试
- 二 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 三 不同性别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 四 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比较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分项的年级比较
- 一 符号表征能力比较
- 二 实验认知能力比较
- 三 模型思维能力比较
- 四 定量化能力比较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能力分项的性别与学校层次比较
- 一 不同性别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 二 不同层次学校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 第七章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测评工具开发
- 第一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研究框架
- 一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视角
- 二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思路
- 三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的研究框架
- 第二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发展进程研究
- 一 理论基础:学习进程的研究
- 二 科学过程能力发展进程的构建
- 第三节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 一 科学过程能力前测工具开发的思路
- 二 第一轮试测结果:工具质量分析
- 三 测试工具的修正与再试测
- 第四节 科学过程能力测评工具设计
- 一 科学过程能力测试的内容载体
- 二 科学过程能力的主要测评工具
- 第八章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评价及差异研究
- 第一节 学生科学过程能力的初始水平
- 一 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 二 学生探究过程设计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 三 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 四 学生基于证据解释的能力的初始水平
- 第二节 基于科学过程能力发展进程的教学干预模式
- 一 SPADP教学模式的特征
- 二 SPADP教学模式的结构
- 三 教学干预工具的构建
- 四 教学内容载体的选择
- 五 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 六 SPADP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区别
- 七 SPADP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学生科学过程能力的发展水平
- 一 科学过程能力及其子能力的发展路径
- 二 SPADP教学干预效果分析
- 第四节 科学过程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总结与启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启示
- 第九章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一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模型构建
- 一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的初步构建
- 二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框架的修正
- 第二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工具研制
- 一 测评工具的研制思路
- 二 测评项目的设计
- 三 测评工具的检验
- 四 测评工具的修正
- 第三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表现特征的分析
- 一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的过程
- 二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研究结果
- 第四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开发与评估
- 一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 二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的两大影响因素
- 三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的模型界定
- 四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的测查
- 五 测量模型的参数估计与适配检验
- 第五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修正与应用
- 一 模型修正与模型质量
- 二 模型的复核效化
- 三 模型的调节效应
- 第六节 证据推理科学能力测评研究总结及启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启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